•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司法学
    编号:35717
    书名:司法学
    作者:熊先觉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8年8月
    入库时间:2008-8-25
    定价:3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将司法学的体系结构分为:司法原理、司法主体、司法客体、司法行为、司法技能、社会司法,共六篇三十四章。着重研讨司法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前沿问题。博采众说,收集最新资料,汲纳最新研究成果,分析比较研究,反映司法规律,草创司法学科,期有助于教学与科研,以及关心司法建设的读者
    ——熊先觉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司法学是一门独立学科/1
    一、司法学的概念与特点/l
    二、司法学的价值与地位/l
    第二节 司法学的研究对象/2
    一、司法现象/2
    二、司法法规/3
    三、司法实践/3
    第三节 司法学的研究方法/4
    一、系统论的方法/4
    二、分析比较的方法/4
    三、辩证唯物的方法/5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
    第一篇司法原理论
    第二章司法原理概述/9
    第一节 司法与司法权/9
    一、司法是历史的产物/9
    二、司法权是国家的重要权力/lo
    三、认定司法机关的标准/11
    第二节 司法理念/12
    一、司法公正是核心理念/12
    二、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13
    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15
    第三节 司法特征/16
    一、司法特征是法院的基本属性/16
    二、司法特征的具体表现/17
    第四节 司法哲学/19
    一、司法哲学的概念与性质/19
    二、司法哲学的范畴与体系/20
    三、司法哲学追求司法真善美/21
    第三章 司法的产生与演进/24
    第一节 司法的产生/24
    一、原始司法/24
    二、司法产生/25
    第二节 司法的演进/25
    一、神权司法/25
    二、民权司法/26
    三、人权司法/27
    第三节 当代司法模式/28
    一、西方的司法模式/28
    二、东方的司法模式/28
    三、司法多元化与国际化/29
    第四章 司法的体制与类型/30
    第一节 司法体制的概念与地位/30
    一、司法体制的概念/30
    二、司法体制的内部关系/3l
    第二节 司法体制的类型/32
    一、“三权分立”的司法体制/32
    二、“五权分立”的司法体制/33
    三、“议行分工”的司法体制/33
    四“议行合一”的司法体制/34
    第三节 司法行政的类型/35
    一、大司法部/35
    二、中司法部/35
    三、小司法部/35
    第五章 司法的功能与目的/37
    第一节 司法功能/37
    一、保护功能/37
    二、调整功能/37
    三、惩治功能/38
    四、教育功能/38
    第二节司法目的/38
    一、社会公平与正义/38
    二、正义的概念与特征/39
    三、正义论的各种学说/41
    四、司法崇高目的/44
    第六章司法的价值与效率/46
    第一节 司法价值的概念与范畴/46
    一、 价值观/46
    二、法价值观/47
    三、司法价值观/48
    第二节司法的价值/49
    一、公平价值/49
    二、法治价值/52
    三、秩序价值/55
    四、人权价值/6l
    第三节 司法的效率/62
    一、效率的概念/62
    二、司法的效率价值/63
    第七章 司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66
    第一节指导思想的概念/66
    第二节司法的指导思想/67
    一、思想解放与司法规律的统一/67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67
    三、民主政治与厉行法治的统一/68
    四、公平正义与人权保障的统一/68
    第三节 司法的基本原则/68
    一、司法主权原则/69
    二、司法统一原则/70
    三、司法独立原则/71
    四、司法制约原则/72
    五、司法民主原则/73
    六、司法平等原则/74
    七、司法求是原则/75
    八、司法民本原则/76
    九、司法合作原则/77
    十、司法和谐原则/77
    第八章 司法的环境与条件/78
    第一节司法的环境/78
    一、环境的概念与作用/78
    二、司法与环境的关系/79
    三、司法环境的种类/79
    第二节 司法的条件/83
    一、司法条件的含义与种类/83
    二、司法的条件/83
    第二篇 司法主体论
    第九章 司法主体概述/91
    第一节 司法主体的概念/9l
    一、主体的含义/9l
    二、司法主体的概念/9l
    第二节 司法主体的种类/93
    一、司法机关/94
    二、当事人/94
    三、诉讼参与人/94
    第十章 司法机关/95
    第一节司法机关概述/95
    一、法院是传统司法机关/95
    二、法院与行政机关根本不同/96
    三、法院的设置原则与种类/97
    四、司法机关的种类/99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100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机关/100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机关/108
    三、法系三变的日本司法机关/123
    第三节 中国的司法机关/127
    一、人民法院/127
    二、人民检察院/129
    第四节 违宪审查的司法机关与理论基础/1 30
    一、违宪审查的概念与相关问题/1 30
    二、违宪审查的主要内容/133
    三、违宪审查的理论基础/137
    四、违宪审查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47
    五、违宪审查的4种模式/149
    六、中国违宪审查的历史现状与方案/156
    第十一章法律职业/172
    第一节法律职业概述/172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与意义/172
    二、法律职业的起源/173
    三、法律职业的种类/174
    四、法学教育/174
    第二节法官/177
    一、法官概述/177
    二、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官/1 88
    三、中国的法官/194
    第三节检察官/195
    一、检察官概述/195
    二、两大法系国家的检察官/198
    三、中国的检察官/200
    第四节律师/202
    一、律师概述/202
    二、西方国家的律师/204
    三、中国的律师/206
    第五节非职业法官/208
    一、非职业法官的概念与起源/208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208
    三、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209
    四、中国的陪审制/210
    第十二章 当事人/219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219
    一、当事人的概念/219
    二、当事人的能力/219
    三、当事人的称谓/220
    四、当事人的种类/220
    第二节 自然人/221
    一、自然人的概念与诉讼主体地位/22]
    二、自然人的权利能力/223
    三、自然人的行为能力/223
    四、监护问题/224
    第三节法人/226
    一、法人的概念与产生及发展/226
    二、法人的成立条件与种类/227
    三、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228
    四、法人主体观的学说/228
    五、非法人团体/230
    第三篇 司法客体论
    第十三章司法客体概述/233
    第一节 司法客体的概念/233
    一、客体的概念/233
    二、司法客体的概念/233
    第二节 司法关系的概念与构成/234
    一、司法关系的概念/234
    二、司法关系的构成/234
    第三节 司法关系的种类/235
    一、程序法律关系/235
    二、实体法律关系/235
    第十四章 司法关系/237
    第一节 司法关系的主体构成/237
    一、法院和法官/237
    二、司法参加人/237
    三、司法参与人/238
    第二节三大司法关系/238
    一、三大司法的异同/238
    二、刑事司法与行政司法/239
    三、行政司法与民事司法/239
    第三节 司法关系与实体法律关系/241
    一、司法关系与实体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241
    二、司法关系与实体法律关系的区别/241
    第十五章司法根据/243
    第一节 司法根据的概念与意义/243
    一、司法根据的概念/243
    二、司法根据的意义/243
    第二节 司法根据的基本理论/244
    一、事实并不存在论/244
    二、事实不可知论/244
    三、事实接近真实论/245
    四、事实可知论/245
    第三节 司法根据的掌握与运用/245
    一、掌握认识论/245
    二.掌握证据论/246
    三、运用实践论/246
    四、采纳心证论/246
    第十六章司法标准/248
    第一节 司法标准的概念与意义/248
    一、司法标准的概念/248
    二、司法标准的意义/248
    第二节 司法标准的种类与基本原则/249
    一、司法标准的两大种类/249
    二、大陆法系国家司法标准的基本原则/249
    三、法、理、情三者结合的原则/249
    第三节法律衡量标准/250
    一、法律规定的常见情形/250
    二、法律规定的缺失问题/250
    三、法律规定的冲突问题/25l
    第四篇 司法行为论
    第十七章司法行为概述/255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种类与理论/255
    一、行为的概念/255
    二、法律行为的概念/255
    三、法律行为的种类与理论/255
    第二节 司法行为的概念、种类与特点/258
    一、司法行为的概念/258
    二、司法行为的种类与特点/259
    第十八章行权行为/260
    第一节行权行为的概念与种类/260
    一、行权行为的概念/260
    二、行权行为的种类/260
    第二节主要行权行为/261
    一、强制行为/261
    二、庭审行为/263
    三、裁判行为/263
    四、执行行为,264
    五、控权行为/265
    第十九章维权行为/268
    第一节维权行为的概念与种类/268
    一、维权行为的概念/268
    二、当事人的能力/269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270
    四、维权行为的种类/27l
    第二节主要维权行为/272
    一、诉权行为,273
    二、举证行为/273
    三、辩论行为/277
    四、沉默行为/278
    五、反逼供行为/278
    第二十章治权行为/280
    第一节 治权行为的概念与种类/280
    一、治权行为的概念/280
    二、治权行为的种类/280
    第二节司法廉洁/28l
    一、司法廉洁的概念与重要意义/28l
    二、司法廉洁回眸/282
    三、全球性防腐反贪/284
    第三节 司法宣誓/286
    一、司法宣誓的概念与作用/286
    二、应当尽早建立司法宣誓制度/286
    第四节 司法纪律/287
    一、司法纪律的概念与作用/287
    二、司法纪律与司法道德的关系及其区别/287
    三、司法纪律的规定与遵守/288
    第五节司法道德/290
    一、司法道德的概念与作用/290
    二、司法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则/292
    三、司法道德的规范与遵守/296
    第二十一章 司法责任/298
    第一节 司法责任的理论学说与种类/298
    一、司法责任的学说/298
    二、司法责任的种类/299
    第二节 司法责任的构成与特征/301
    一、司法责任的构成/301
    二、司法责任的特征/303
    第三节 司法责任的形式及其追究/304
    一、司法责任的形式/304
    二、司法责任的追究/305
    第五篇 司法技能论
    第二十二章司法技能概述/309
    第一节 司法技能的概念与重要作用/309
    一、司法技能的概念/309
    二、司法技能的重要作用/310
    第二节 司法技能的种类/311
    一、司法技能的种类/311
    二、司法技能的共性/311
    第二十三章审判技能/312
    第一节 庭前准备及其意义/312
    一、庭前准备工作/310
    二、庭前准备的意义/313
    第二节庭审的重要意义/314
    一、公开审判的重要作用/314
    二、公开审判并非“公审”/314
    第三节审判综合艺术/315
    一、“十要十不要”/3l 5
    二、继续总结经验/318
    第四节个案审判艺术/31 8
    一、民事个案审判艺术/31 8
    二、刑事个案审判艺术/319
    三、其他个案审判艺术/321
    第二十四章调解技能/322
    第一节 调解的种类及其优越性/322
    一、调解的概念与种类/322
    二、调解的优越性/322
    第二节调解原则/323
    一、自愿原则/323
    二、合法原则/323
    三、合理原则/324
    四、和谐原则/324
    第三节调解综合艺术/324
    一、“十要十不要”/324
    二、继续总结经验/326
    第四节个案调解艺术/327
    一、民事个案调解艺术/327
    二、刑事个案调解艺术/327
    三、其他个案调解艺术/328
    第二十五章检侦技能/329
    第一节检侦体制/329
    一、检侦体制的种类/329
    二、检侦体制的理论/330
    第二节检察技术/331
    一、检察范围/331
    二、批捕技术/331
    三、起诉技术/332
    第三节侦查技术/333
    一、侦查特点/333
    二、侦查技术/334
    第二十六章律师技能/335
    第一节 律师的定位与作用/335
    一、律师定位/335
    二、律师作用/335
    第二节辩护技巧/336
    一、刑事辩护的概念与作用/336
    二、辩护技巧/336
    第三节辩论技巧/339
    一、民事辩论的概念与基本原则/339
    二、民事代理与刑事辩护的异同/339
    第二十七章 鉴定技能/341
    第一节 司法鉴定概述/341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与性质/341
    二、司法鉴定的产生与发展/342
    三、中国的司法鉴定/346
    第二节 司法鉴定的分类/347
    一、外国的司法鉴定分类/347
    二、中国的司法鉴定分类/348
    第三节 司法鉴定技术/349
    一、司法鉴定的原则/349
    二、司法鉴定的技术/350
    第二十八章 文书技能/351
    第一节 司法文书概述/351
    一、司法文书的概念与种类/351
    二、裁判文书的概念与种类/35 0
    三、裁判文书的基本理论/352
    第二节裁判文书的制作技能/355
    一、裁判文书的基本结构/355
    二、裁判文书的语言特色/358
    三、裁判文书的法律思维与法律推理/362
    第三节 裁判文书的制作原则与要求/363
    第四节 中西裁判文书的风格比较/365
    一、法系与裁判文书的关系/365
    二、中西法律文化的主要差异/367
    三、当代中国裁判文书的主要特点/369
    四、中西裁判文书的不同风格/369
    第二十九章 司法执行/373
    第一节 司法执行的概念与种类/373
    一、司法执行的概念/373
    二、司法执行的种类/374
    第二节社区矫正/376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与特征/376
    二、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378
    三、社区矫正的产生与发展/380
    四、西方的社区矫正/382
    五、中国的社区矫正/389
    六、社区矫正国际化/390
    第三节司法赔偿/393
    一、司法赔偿的概念与种类/393
    二、司法赔偿的理论基础/397
    三、西方的司法赔偿/404
    四、中国的司法赔偿/407
    第四节 司法补偿/411
    一、司法补偿的概念与理论基础/411
    二、西方的司法补偿/412
    三、中国的司法补偿/41 3
    第三十章司法管理/415
    第一节 司法管理的概念与类型/4l5
    一、司法管理的概念/415
    二、司法行政的由来与类型/419
    三、审判与司法行政分立的重要意义/420
    第二节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管理/42t
    一、美国司法部/421
    二、英国司法部/422
    第三节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管理/424
    一、德国司法部/424
    二、法国司法部/425
    第四节 中国的司法管理/426
    一、中国司法部的历史沿革/426
    二、中国司法管理的现行体制/431
    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432
    第六篇社会司法论
    第三十一章社会司法概述/437
    第一节社会司法的概念与重要意义/437
    一、社会司法的概念/437
    二、社会司法的重要意义/438
    第二节社会司法的种类与性质/438
    一、社会司法的种类/438
    二、社会司法的性质/439
    第三节 社会司法制度的创建与发展前景/439
    一、社会司法制度的创建/439
    二、社会司法制度的发展前景/439
    第三十二章调解/440
    第一节调解概述/440
    一、调解的概念与特性/440
    二、调解的起源与发展/441
    三、当代中国的调解体系/442
    第二节人民调解/444
    一、人民调解的建立与发展/444
    二、人民调解的性质与基本原则/445
    三、人民调解的组织与工作方法/447
    第三节西方国家的调解/449
    一、诉讼外调解/449
    二、法院调解/450
    第四节调解的地位、作用与展望/451
    一、人民调解的地位/45l
    二、人民调解的作用/4.52
    三、人民调解的展望/452
    第三十三章仲裁/454
    第一节仲裁概述/454
    一、仲裁的概念与法律特征/454
    二、仲裁的基本理论/456
    三、仲裁的起源与演变/457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仲裁/461
    一、仲裁机构/461
    二、仲裁协议/462
    三、仲裁员和仲裁庭/463
    四、仲裁程序/464
    五、仲裁裁决/465
    六、仲裁裁决执行/466
    第三节国际商事仲裁/466
    一、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分类/466
    二、主要的常设国际商事仲裁机构/467
    第四节中国的仲裁/469
    一、仲裁的引进与误译/469
    二、中国仲裁的建立与发展/470
    三、中国仲裁的改革完善/472
    第三十四章公证/481
    第一节公证概述/481
    一、公证的概念与性质/481
    二、公证的起源与演变/485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公证/486
    一、法、德的公证/486
    二、英、美的公证/487
    三、日本的公证/487
    第三节中国的公证/487
    一、中国古代的私证与税契/487
    二、民国时期的公证/48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证建立与发展/489
    四、现行公证机构的性质任务与设置/490
    五、公证员的资格、任免、权利与道德/492
    六、公证原则与公证效力/493

    相关图书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