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高智能犯罪原始动因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数十起高智能犯罪的真实案件,揭示了贪图高消费的物欲享受、拜金主义、贪婪性、冒险性、心理扭曲所导致的违法犯罪的年轻化、知识化、智能化,由此给我们的教育部门、社会管理部门以及侦查机关、司法机关所带来的严峻课题。 这部报告文学只是对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大陆地区智能犯罪问题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在国内是第一部,作为检察官作家的作品更是第一部。
认识海剑是从他拿到编辑部的作品开始的。读了《中国高智能犯罪调查》、《心魔》两部打印稿后,我认为海剑的东西可以在《中国作家》上刊发,只是作品虽纪实性较强,但文学的构思不太精到,文学性的叙述方式也略欠火候。因此,我请编辑任启发跟他谈一谈,再修改一下。启发同志后来告诉我,海剑想直接听一听我的意见,这样就有了我和海剑面对面的接触。
那是在一个小酒馆里,几个搞文学的朋友一边涮着羊肉一边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海剑毕竟是有着博士学位的作家,他比较善于归纳他所掌握的素材,而且逻辑性极强,所以时不时地要和我争论争论。我告诉他:《中国作家》是一种文学性期刊,对文学性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它的读者是文学爱好者,对审美有很强的把握能力。他们不仅要看你作品的真实性,还要从作品中读出真善美。即使是鞭挞假恶丑,也还是要有审美或审丑的道德价值取向。你的作品有文学性的方式,但更多的是社会学方式,甚至是统计学的方式。我认为这还很不够,尤其是要在《中国作家》刊发,就更要求你下工夫,把你的故事叙述得漂亮点儿,把你的人物性格描述得鲜明再鲜明,要让读者读完你的作品有好读耐看的感觉,经得起读者琢磨。我知道海剑有些不大服气。其实,每一个作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就像喜欢自己的孩子,别人夸可以,批评就不高兴听了。但我对海剑说的,不是具体指我看到的这两部作品,而是在说他的创作方式。海剑一时也难以理解我的用意。
作为一个有30年编龄的文学期刊的老编辑,我更看重海剑的创作潜力。他在检察系统的宣传部门工作,能大量接触案件、当事人,有很厚重的活的内容;他的文字也是经过严格的系统的训练;他本人又极勤奋,一边忙着本职工作,一边还能写出大量的作品,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有天赋。老托尔斯泰说: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勤奋,天才就是积累。所以,我对海剑说:“你要着重琢磨琢磨你创作的叙述方式,其他的,你没问题,《中国作家·纪实》可以请你当专栏作家,每期发你一个中篇。你的优势在于,你们这一代作家在寻找一种富有新意的叙述文本,和现在的读者更贴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报告文学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今天读者的口味,我们再用那样的方式去写作品,读者会反感的。无论如何,我对你的创作很有信心。”
后来,《中国作家·纪实》发表海剑的一个中篇——《智能犯罪现场调查》,而且反响甚好,令我欣慰。
是为序。
读者朋友,当印刷机把每年十几万种图书排山倒海似地推向您的时候,作为检察官、学者和作家,我希望自己的这部历时五年追踪调查的高智能犯罪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品能给您一种崭新的感觉。
《中国高智能犯罪调查》通过对高智能犯罪原始动因的分析,向你展示了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数十起高智能犯罪的真实案件,揭示了贪图高消费的物欲享受、拜金主义、贪婪性、冒险性、心理扭曲所导致的违法犯罪的年轻化、知识化、智能化,由此给我们的教育部门、社会管理部门以及侦查机关、司法机关所带来的严峻课题。
坦白地讲,这部报告文学只是对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大陆地区智能犯罪问题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在国内是第一部,作为检察官作家的作品更是第一部。我清楚地知道,高智能犯罪现象和问题当然不止这些。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关注、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安全和生活质量。在近9年司法工作生涯里,作为职业检察官我接触了大量的犯罪个案,其中最为头痛的就是高智能犯罪案件。
当然,关于高智能犯罪问题不是一部报告文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在我写作本书的同时,在北京以至其它地区还在继续发生着此类案件,其中相当数量的已经取得高学历的人被逮捕、起诉和审判。
现在团中央青少年基金会正利用民间的力量,建设一个又一个希望小学,让那些穷困家庭的孩子可以读书识字,摆脱愚昧的状态;国家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扩大受教育人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中国普通百姓家庭正节衣缩食来供养可能光宗耀族的儿女。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我们在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全面素质的提高作出努力。
应该看到,中国需要的是真正健康的现代人。他/她不仅要有高的学历,较高的智能,还应该有好的道德修养,能够担当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在一个越来越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时代,每个人都不能偏离社会基本的价值要求,都不能把智慧变成践踏法律牟取私利的工具。
本书的写作比预想的艰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料的缺乏,特别是第一手资料的缺乏,例如在计算机黑客犯罪、洗钱犯罪等问题上,虽然实际发生案件数量很多,但真正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例较少。另外一个原因是定位的艰难,既不能写成一部严肃的社会学或犯罪学专著,又不能失掉对所谈问题的科学严肃地分析,我力求在理性思考和感性的描述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
特别应说明的是,在本书中采用了全国检察系统提供的有关案例。在本书的构思和初创阶段,青年作家阿宁提出了相当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协助校订了大量的文稿。在此一并致谢。
非常感谢我可敬的兄长、朋友和知己著名作家楠客先生,他一直以来对我的点滴进步都给予指点、帮助和热情的鼓励。他对于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怪诞现象的独特见解给了我很多启迪,他对于我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鼓励与指点,给了我极大的动力。
当然,也非常感谢我的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师弟雪峰、伟杰和我的同事李辰女士,他们的勤勉和对本书的贡献也是值得铭记的一笔。
您的朋友 海剑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