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刑事和解研究(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
    编号:34340
    书名:刑事和解研究(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
    作者:葛琳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8年4月
    入库时间:2008-5-27
    定价:30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刑事和解目前是刑事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热点,这是比较少见的现象,因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往往会因为立足点的不同在关注的问题上有所差异。刑事和解能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足以说明这个课题具有其内在的价值和魅力。葛琳对刑事和解的关注应该是始于2005年下半年,那时刑事和解还是很少人问津的前沿问题,她最初与我商讨博士论文题目时,在“恢复性司法”和“刑事和解”这两个题目间还有些犹豫,经过数次讨论,在我的支持下,她最终以“刑事和解研究”为题开始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征程。两年之后,在“和解热”如火如荼之时,她把厚实的书稿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为她能在这个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感到欣慰。
    国内早期的刑事和解研究有一种通行的思路,就是将国外的恢复性司法潮流直接作为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缺乏对我国有关和解的文化传统和生长土壤的关注和探讨。事实上,“和解”的理念要远远早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流行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和解的尝试几乎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和合文化”的国度而言,传统上并不缺乏以“和”为主导的制度设置,刑事和解非但不是舶来品,而且自古以来就是生发于本土的经验事实,只不过近年来在司法机关和学者有意识的推动下自觉地吸收国外恢复性司法的一些有益经验。所以,在论证刑事和解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时不能仅仅以国外的潮流为依据,必须关注中西方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差异,挖掘基于我国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的可行性和正当性。葛琳在这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通过丰富的资料回溯了刑事和解的历史轨迹,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轨迹,总结了刑事和解兴衰变迁背后的规律,从而揭示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一些有益的历史资源。
    刑事和解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与法学之外的许多理论密切相关。这既是这个课题的难点,也是它引人注目之处。作者克服了学科的局限,吸收和借鉴了政治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并通过32个发生在我国和国外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具体分析了刑事和解的特点、要素、模式以及实践中的制约因素等,从而具体而鲜活地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这也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在观点创新上本书也不乏亮点。在研究视角上,本书提出要从刑事政策和民间法两个角度入手来研究刑事和解。刑事政策是刑事和解制度得以确立的动因,民间法则是刑事和解得以生发的土壤。两者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影响力,二者共同决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方向。这种对研究视角的宏观概括有助于我们理清有关刑事和解的众多理论脉络。在探讨刑事和解的出现与传统刑事法理论的互动时,作者在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包含纠纷解决在内的刑事诉讼多元目的观、合作式诉讼模式、被害人消极诉权等新颖观点。
    理论探讨之外,本书还对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中的焦点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对于刑事和解案件范围的设定,作者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从案件轻重范围和案件种类范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不主张笼统地以重罪、轻罪来界定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而支持采用严格规定与司法裁量相结合的方式,由立法首先对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作出原则性规定,再用排除的方法列举不允许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其他案件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斟酌决定是否适用刑事和解;对于刑事和解的模式选择,本书通过总结国内外具体实例归纳出了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刑事和解模式:自和一申请模式、公权力机关促和模式和第三方促和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发展路径是以“自和一申请”模式为主、“委托模式”为补充的观点;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作者分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四个阶段具体列举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观点对于当前司法实践都颇具价值。
    当然,作为一本书斋之作,本书的一些观点尚未获得实践的验证,还有待商榷。对于刑事和解这样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题目,如果能够通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实证资料加以分析和佐证,对观点和结论的说服力会更强一些。
    在我的众多学生之中,葛琳不属于聪明的那类,但踏实努力,勤于笔耕,在读博期间获得了多项奖励。我希望这本书成为她的学术起航之作,从此开始虽有风浪但乐趣无穷的学术征程。
    是为序。
    陈光中
    2007年11月

    图书目录

    引论刑罚之后又如何………………………………………(1)
    一、世界性难题…………………………………………(1)
    二、我国刑事司法系统所面临的问题…………………(4)
    三、刑事和解研究的价值与现状………………………(7)
    四、本书的分析方法……………………………………(10)
    第一章刑事和解之基本理念………………………………(12)
    第一节什么是刑事和解…………………………………(12)
    一、“和”与“解” ……………………………………(12)
    二、一般意义上的和解…………………………………(14)
    三、法律视野中的和解…………………………………(16)
    四、本书所研究之刑事和解……………………………(18)
    五、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之辨析………………………(21)
    第二节研究刑事和解的两个视角………………………(29)
    一、刑事政策视角………………………………………(30)
    二、民间法视角…………………………………………(36)
    第三节刑事和解的性质…………………………………(39)
    一、刑事和解是一种刑事纠纷解决途径………………(39)
    二、刑事和解是一种诉讼行为…………………………(41)
    三、刑事和解是一种公法契约…………………………(43)
    第四节刑事和解的功能…………………………………(44)
    一、有利于提高纠纷解决的满意度……………………(44)
    二、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益………………………………(46)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8)
    第五节刑事和解的正义观………………………………(51)
    一、合意正义……………………………………………(52)
    二、恢复正义……………………………………………(58)
    三、个案正义……………………………………………(61)
    第二章 刑事和解之历史轨迹………………………………(64)
    第一节刑事和解在人类社会的演变轨迹………………(64)
    一、血亲复仇——同态复仇——赎金和解的转变……(64)
    二、从原始和解到法定和解……………………………(68)
    三、国家的兴起与刑事和解的衰落……………………(71)
    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法“强制力”
    观念的弱化…………………………………………(72)
    五、刑事和解的复兴……………………………………(74)
    六、刑事和解兴衰变迁背后的规律……………………(77)
    第二节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历史轨迹……………………(82)
    一、中国古代的刑事和解………………………………(82)
    二、陕甘宁边区的刑事和解……………………………(107)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刑事和解…………………………(112)
    第三节现代西方各国刑事和解实践……………………(114)
    一、英关法系的刑事和解制度…………………………(114)
    二、大陆法系的刑事和解制度…………………………(126)
    第三章 刑事和解之理论依据………………………………(133)
    第一节刑事和解之政治哲学依据………………………(133)
    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理论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34)
    二、主体性理论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39)
    第二节刑事和解之经济学依据…………………………(143)
    一、经济人预设——经济分析的前提…………………(144)
    二、从当事人角度对刑事和解的成本收益分析………(146)
    三、从国家角度对刑事和解的成本收益分析…………(151)
    第三节刑事和解之心理学依据…………………………(157)
    一、宽恕与忏悔的心理学研究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57)
    二、叙事心理治疗………………………………………(162)
    第四节刑事和解之文化依据……………………………(168)
    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68)
    二、国外宗教文化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73)
    第四章 刑事和解与刑事法理论之互动……………………(180)
    第一节刑事和解与犯罪学理论…………………………(180)
    一、犯罪性质认识的转变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80)
    二、犯罪类型学的发展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83)
    三、标签理论对刑事和解的影响………………………(187)
    第二节刑事和解与刑法理论……………………………(193)
    一、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193)
    二、刑事和解与人身危险性……………………………(198)
    三、刑事和解与社会危害性……………………………(200)
    四、刑事和解与刑罚……………………………………(202)
    五、刑事和解与刑事责任………………………………(204)
    第三节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法理论……………………(205)
    一、刑事和解与诉讼目的………………………………(205)
    二、刑事和解与诉讼模式………………………………(210)
    三、刑事和解与诉讼分流………………………………(216)
    四、刑事和解与被害人消极诉权………………………(222)
    第五章刑事和解之制度要素………………………………(229)
    第一节刑事和解的参与主体……………………………(229)
    一、加害人………………………………………………(229)
    二、被害人………………………………………………(232)
    三、国家公权力机关……………………………………(235)
    四、社会促和力量………………………………………(236)
    五、律师…………………………………………………(243)
    第二节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246)
    一、为什么刑事和解——影响当事人选择刑事纠纷
    解决方式的因素……………………………………(246)
    二、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255)
    第三节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270)
    一、被告人认罪并悔过,双方对案件事实无争议……(271)
    二、双方自愿……………………………………………(273)
    三、符合法律允许的刑事和解案件范围………………(273)
    第四节刑事和解的责任形式……………………………(274)
    一、加害人的责任形式…………………………………(274)
    二、被害人的责任形式…………………………………(278)
    第五节刑事和解协议……………………………………(278)
    一、和解协议的效力……………………………………(278)
    二、和解协议的反悔……………………………………(280)
    三、和解协议内容的机密性和免责性…………………(281)
    第六章刑事和解之建构图景………………………………(283)
    第一节中国刑事和解现状分析…………………………(283)
    一、刑事和解在中国的现行法律依据…………………(283)
    二、各地试点概况………………………………………(285)
    .三、实践中的刑事和解特点……………………………(298)
    四、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积极效果…………(301)
    五、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遭遇的阻力与思考………(303)
    第二节刑事和解之制度体系构建………………………(315)
    一、原则性规定…………………………………………(317)
    二、范围…………………………………………………(319)
    三、条件…………………………………………………(320)
    四、模式…………………………………………………(320)
    五、和解协议……………………………………………(320)
    六、一般程序……………………………………………(320)
    第三节刑事和解之模式选择……………………………(321)
    一、理论界有关刑事和解模式之争……………………(321)
    二、实践中的刑事和解模式……………………………(323)
    三、我国刑事和解之模式选择…………………………(337)
    第四节具体诉讼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339)
    一、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339)
    二、起诉阶段的刑事和解………………………………(343)
    三、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348)
    四、执行阶段的刑事和解………………………………(359)
    第五节刑事和解制度的保障机制………………………(363)
    一、微观制度保障………………………………………(363)
    二、宏观环境保障………………………………………(371)
    结语从刑事和解看中国未来刑事法的走向………………(376)
    参考文献………………………………………………………(381)
    后记……………………………………………………………(396)

    相关图书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