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亚洲立宪主义研究(第二版)
    编号:34131
    书名:亚洲立宪主义研究(第二版)
    作者:韩大元著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8年4月
    入库时间:2008-5-13
    定价:3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宪法学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学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继有著作问世。但总体上讲,宪法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需要,尤其是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许多宪法学研究领域还有待于人们去开拓,许多宪法现象需要人们去探讨与论证。我认为,从中国宪法学的理论与实践特征看,系统地研究非西方社会的宪法理论与宪法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对非西方社会宪法理论问题,过去宪法学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说是一个空白领域。过去,我们所说的外国宪法研究基本上是对西方几个发达国家宪法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对非西方社会,尤其是亚洲社会宪法理论与实践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各国宪政史反复说明,西方社会的宪法理论并不能解决非西方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宪法问题,更不能代替非西方社会自身的宪法理论。因为,立宪主义传统最早起源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其普遍性价值必须通过各国特殊的历史与文化条件才能体现。立宪主义在亚洲的实践,反映了亚洲社会结构与文化的特点,是在亚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与发展的。在多样化的文化时代,从文化相对主义角度揭示立宪主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运行过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宪法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社会关系的调整程度与对未来体制的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从这种意义上说,研究非西方社会宪法理论对繁荣宪法学研究,扩大宪法文化的交流,提高宪法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特别是对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来说,在非西方社会宪法实践中形成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有着特殊的参考价值。就其实用价值而言,与我们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相对来说更大一些。韩大元同志的《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宪法社会学、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亚洲立宪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强调了非西方社会立宪主义实践的特殊性。本书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亚洲立宪主义基本理论部分,从宪法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亚洲社会结构中存在的多样化的立宪主义形态;二是探讨了立宪主义运行过程的基本模式与特点,从功能的角度比较了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性质的国家中立宪主义的实践及其社会效果;三是对21世纪立宪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作者以亚洲立宪主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展望了2l世纪亚洲立宪主义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立宪主义的发展走向。
    韩大元同志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这本有关亚洲立宪主义问题的专著。据我所知,目前国内系统地研究亚洲立宪主义的专著不多见,这一研究成果的问世,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完善中国宪政制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该指出,本书所探讨的亚洲立宪主义问题是难度比较大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国家多,社会结构多样化,而且国内外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不多,作者敢于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其精神是可嘉的。对亚洲立宪主义研究的有益的初步尝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见解和基本资料线索。当然,对新的研究领域的探讨,不可避免地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书中尚存在对有些问题考察不周,论述欠妥的地方,这有待于今后收集新的资料作进一步研究来加以修改补充。
    韩大元同志近年来致力于亚洲法、亚洲宪法的比较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值此新著出版之际,作为导师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愿意把这一成果推荐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亚洲宪法研究著作问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崇德
    1996年4月

    图书目录

    序言………………………………………………………………(1)
    自序………………………………………………………………(1)
    修订附言…………………………………………………………(1)
    第二版前言………………………………………………………(1)
    第一章亚洲立宪主义概念与起源……………………………(1)
    一、立宪主义概念考察………………………………………(1)
    (一)“立宪主义”一词的译法……………………………(1)
    (二)立宪主义概念的演变…………………………………(3)
    (三)立宪主义概念的解读………………………………(10)
    (四)立宪主义概念的要素………………………………(13)
    (五)立宪主义概念的辨析………………………………(13)
    二、西方立宪主义起源………………………………………(20)
    (一)西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20)
    (二)西方立宪主义的文化基础…………………………(22)
    (三)西方立宪主义的宗教基础…………………………(23)
    三、亚洲宪法概念与立宪主义起源…………………………(27)
    (一)亚洲宪法概念………………………………………(27)
    (二)亚洲立宪主义起源…………………………………(48)
    (三)立宪主义与亚洲现代化……………………………(52)
    小结…………………………………………………………(57)
    第二章亚洲国家制宪过程分析(一)………………………(59)
    一、立宪主义移植……………………………………………(59)
    (一)法律移植与亚洲法结构……………………………(60)
    (二)立宪主义移植的基础与条件………………………(68)
    (三)立宪主义移植过程与移植原则……………………(73)
    (四)东亚:立宪主义移植的过程与经验………………(77)
    二、殖民化与立宪主义的道德基础…………………………(91)
    (一)亚洲的殖民化与立宪主义移植……………………(91)
    (二)殖民统治下立宪主义移植的道德基础……………(93)
    (三)殖民统治与立宪主义的运用………………………(94)
    小结…………………………………………………………(97)
    第三章亚洲国家制宪过程分析(二)………………………(98)
    一、“宪法”一词在亚洲的出现……………………………(98)
    二、制宪权与亚洲社会……………………………………(102)
    (一)制宪权的概念………………………………………(102)
    (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104)
    (三)制宪权的正当性……………………………………(106)
    (四)制宪权的性质………………………………………(106)
    (五)制宪权的界限………………………………………(110)
    三、制宪过程比较…………………………………………(112)
    (一)制宪理念与制宪主体………………………………(112)
    (二)制宪过程与制宪者的宪法思想……………………(118)
    (三)制宪过程与立宪主义模式…………………………(132)
    (四)制宪过程与传统文化………………………………(156)
    (五)制宪过程与制度设计………………………………(159)
    (六)制宪过程与民众生活………………………………(160)
    小结…………………………………………………·(164)
    第四章当代亚洲立宪主义模式……………………………(165)
    一、立宪主义模式概述……………………………………(166)
    (一)立宪主义模式含义…………………………………(166)
    (二)亚洲立宪主义分类…………………………………(167)
    (三)亚洲社会多样性与立宪主义………………………(169)
    二、亚洲立宪主义模式的特色…………………………(174)
    (一)亚洲立宪主义与社会正义…………………………(175)
    (二)亚洲立宪主义与传统文化…………………………(182)
    (三)亚洲立宪主义与宗教传统…………………………(188)
    (四)亚洲立宪主义与社会变迁…………………………(203)
    (五)亚洲立宪主义与团体本位…………………………(216)
    小结………………………………………………………(225)
    第五章亚洲立宪主义基本功能……………………………(226)
    一、宪法正当性基础………………………………………(226)
    (一)宪法正当性的意义…………………………………(226)
    (二)宪法正当性的内涵…………………………………(227)
    二、亚洲立宪主义实现条件………………………………(232)
    (一)亚洲立宪主义实现的客观条件……………………(233)
    (二)亚洲立宪主义实现的主观条件……………………(234)
    三、亚洲立宪主义与经济发展……………………………(238)
    (一)亚洲型经济发展模式与立宪主义…………………(239)
    (二)经济发展与立宪主义精神…………………………(243)
    (三)有关经济秩序的宪法规范结构……………………(249)
    (四)经济政策与立宪主义影响…………………………(254)
    (五)经济发展与立宪主义价值实现的特殊形式………(255)
    四、亚洲立宪主义与权力控制系统………………………(259)
    (一)立宪主义与权力控制的关系………………………(259)
    (二)亚洲的权力分配模式………………………………(260)
    (三)亚洲型权力控制模式……………………(266)
    (四)亚洲立宪主义与反腐败……………………………(270)
    五、亚洲立宪主义与人权保障……………………………(276)
    (一)非西方社会与人权观念的演变……………………(276)
    (二)亚洲社会传统与人权的意义………………………(292)
    (三)亚洲型人权概念的逻辑基础………………………(295)
    (四)亚洲国g-宪法文本中HA-权规范…………………(298)
    (五)亚洲国家人权保障机构……………………………(305)
    (六)限制与保障人权的合理界限:亚洲的实践………(327)
    六、亚洲立宪主义的和平理念……………………………(340)
    (一)立宪主义与和平主义………………………………(340)
    (二)立宪主义与和平权…………………………………(341)
    (三)亚洲国家宪法文本与和平理念……………………(341)
    (四)立宪主义体制与军备竞赛…………………………(345)
    小结………………………………………………………(346)
    第六章亚洲立宪主义的保障机制…………………………(347)
    一、亚洲立宪主义与政党体制……………………………(347)
    (一)政党与现代政治体制………………………………(347)
    (二)亚洲政党体制的基本特点…………………………(348)
    (三)立宪主义实现与政党功能…………………………(350)
    (四)合宪性:执政党活动的基础………………………(352)
    二、亚洲立宪主义与司法体系:东亚司法改革的经验…(359)
    (一)司法改革的基本背景………………………………(360)
    (二)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361)
    (三)司法改革的直接动因………………………………(363)
    (四)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366)
    (五)司法改革的基本途径………………………………(368)
    (六)司法改革的经验与启示……………………………(371)
    三、立宪主义与亚洲宪法保障体制………………………(373)
    (一)宪法保障体制的基本功能…………………………(373)
    (二)亚洲宪法保障的基本理念…………………………(376)
    (三)亚洲宪法保障的基本体制…………………………(379)
    (四)亚洲国家宪法保障的基本特点……………………(393)
    四、亚洲国家宪法保障与立宪主义社会效果……………(400)
    (一)评价标准……………………………………………(400)
    (二)评价过程……………………………………………(403)
    (三)评价效果……………………………………………(406)
    小结………………………………………………………(407)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立宪主义的未来………………(408)
    一、2l世纪立宪主义概貌…………………………………(409)
    (一)21世纪的立宪主义呈多样化的价值形态………(410)
    (二)21世纪的立宪主义以维护和平价值为基本理念(410)
    (三)立宪主义的现实适应性将得到空前增强…………(411)
    (四)高科技成果将直接影响2l世纪立宪主义的发展
    ………………………………………………………(411)
    二、21世纪的亚洲立宪主义………………………………(412)
    (一)亚洲立宪主义现状…………………………………(412)
    (二)亚洲立宪主义面临的挑战…………………………(414)
    (三)亚洲立宪主义的未来………………………………(417)
    三、中国社会变迁与立宪主义走向……………………(430)
    (一)中国立宪主义传统与经验…………………………(431)
    (二)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立宪主义……………………(434)
    (三)中国特色立宪主义:发展中的冲突………………(440)
    (四)21世纪的中国立宪主义发展模式:
    “整体协调——分阶段演进” ……………………(444)
    小结………………………………………………………(451)
    主要参考书目…………………………………………………(453)
    第二版后记……………………………………………………(462)

    相关图书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