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
    编号:34107
    书名: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
    作者:田思源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8年3月
    入库时间:2008-5-8
    定价:2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社会学,特别是被害人学的理论为基础,从犯罪被害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与权利救济的角度,针对当前犯罪被害问题的现实而从基础理论、国际动向和我国现实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是一部理论和实践价值都很高的被害人学著作:在基础理论的概括、阐释以及对国外理论和制度的评价上,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特别是在资料的量度、质度和鲜度上都堪称国内少见,不仅具有很好的学术和文献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1
    第一部分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概观/9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概述/11
    一、犯罪被害人的含义、特征及类型/11
    二、刑事法和犯罪被害人——犯罪被害人的
    三个时期/16
    三、被害人学的产生、发展和“被害人化”/18
    四、犯罪的第一次被害、第二次被害和
    第三次被害/21
    五、关于犯罪被害的国际调查/22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27
    一、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见解/27
    二、联合国的《犯罪被害人人权宣言》/29
    (一)取得公理和公平待遇的权利/29
    (二)获得赔偿的权利/30
    (三)取得补偿的权利/31
    (四)获得援助的权利/31
    三、学理上的归纳/32
    (一)知情权/32
    (二)刑事程序上的权利/33
    (三)求得被害恢复的权利/33
    (四)接受社会支援的权利/34
    四、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加害人的权利/35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理念及方法论/38
    一、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理念/38
    (一)向犯罪被害人关系的刑事司法理念的转换/38
    (二)犯罪被害人关系的刑事司法的基础是恢复性司法思想/39
    二、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方法论/43
    (一)刑法中的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43
    (二)刑事程序中的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45
    (三)行刑与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46
    (四)刑事司法中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46
    第四章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立法动态/49
    一、犯罪被害人权利的宪法化倾向/50
    二、防止第二次被害的法措施的强化/5t
    三、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范围的扩大/52
    四、亚洲时代的到来/53
    第二部分 国外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制度/55
    第五章 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57
    一、欧美国家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58
    (一)美国/58
    (二)英国/61
    (三)德国/63
    (四)法国/65
    二、亚洲国家(地区)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66
    (一)概说/66
    (二)香港地区/67
    (三)台湾地区/68
    (四)韩国/69
    (五)印度/70
    (六)印度尼西亚/71
    (七)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71
    (八)泰国/71
    (九)菲律宾/72
    三、日本犯罪被害人的法的地位/72
    (一)《儿童虐待防止法》/73
    (二)《性骚扰规制法》/73
    (三)《少年法修正案》/74
    (四)《配偶的暴力防止及被害保护法》/75
    (五)《犯罪被害人等给付金支付法修正案》/75
    (六)犯罪被害保护二法/75
    第六章 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82
    一、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意义和沿革/82
    二、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84
    (一)国家责任说/84
    (二)社会福利说/84
    (三)社会保险说/84
    (四)公共援助说/84
    (五)被期待说/85
    (六)平衡保护说/85
    (七)预防犯罪说/85
    三、欧美国家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86
    (一)英国/86
    (二)美国/87
    (三)德国/89
    (四)法国/90
    四、亚洲国家(地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92
    (一)制度的概要和特征/92
    (二)支付对象——过失犯的被害人/95
    (三)支付对象——残疾·伤害的内容·程度/96
    (四)不支给·减额理由——亲属间被害/96
    (五)裁定机关和裁定程序/97
    (六)财源/98
    (七)运用状况/98
    (八)泰国和印度的立法准备状况/10l
    五、日本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102
    (一)《犯给法》及其实施状况/103
    (二)《犯给法修正案》的制定/105
    (三)《犯给法修正案》的改正要点/106
    (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07
    第七章 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体系/110
    一、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体系概说/110
    二、欧美国家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体系/112
    (一)英国/112
    (二)美国/113
    (三)德国/114
    (四)法国/115
    三、日本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体系/115
    四、韩国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121
    第三部分 我国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制度/123
    第八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必要性/125
    一、我国犯罪被害的实态/125
    二、近年来重大刑事案件赔偿简况/128
    三、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必要性/129
    (一)人权保护的要求/129
    (二)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30
    (三)有利于全社会同犯罪作斗争/131
    (四)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131
    (五)犯罪被害深刻化现实的对应措施/132
    (六)国际刑事司法相互协作的需要/133
    第九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134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国家责任基础/134
    (一)国家责任与国家法律责任/134
    (二)国家法律责任与国家道义责任、政治责任的区分/136
    (三)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与救济是国家的法律责任/138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宪法基础/140
    第十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45
    一、被害人学在我国——“五阶段说”/145
    二、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的里程碑——刑事立法的重大突破/160
    (一)犯罪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的确立/162
    (二)犯罪被害人的申诉权和起诉权的确定/163
    (三)犯罪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的规定/164
    三、关于被害恢复——加害人赔偿和国家补偿/165
    (一)关于加害人赔偿/165
    (二)关于国家补偿/167
    四、特殊防卫权——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辨证/172
    (一)特殊防卫权是什么?/172
    (二)关于防卫的限度——从正当防卫到特殊防卫权/172
    (三)特殊防卫权利益保护的两面——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辨证/173
    五、实践中的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淄博、青岛、福州等地的经验/174
    (一)淄博市《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困难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174
    (二)青岛市《刑事案件受害人生活困难救济金管理办法》/175
    (三)福州市《关于对刑事案件被害人实施司法救助的若干规定》/178
    第十一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与展望/180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的问题点/180
    (一)理论研究上的不足/181
    (二)立法上的缺陷/182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新理念/186
    (一)独立的“弱势群体”的被害人保护的新理念/187
    (二)法体系化的被害人保护的新理念/188
    (三)“实效性确保”的被害人保护的新理念/188
    (四)注重加害人与被害人平衡保护的被害人保护的新理念/189
    (五)保护措施的事后救济功能与第二次被害防止功能兼顾的被害人
    保护的新理念/189
    三、建立犯罪被害的调查、统计和公告制度/190
    四、完善犯罪被害人在诉讼程序上的权利和救济/193
    五、建立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194
    (一)关于国家补偿立法的名称/195
    (二)关于国家补偿的性质/195
    (三)关于国家补偿的基本原则/196
    (四)关于国家补偿的对象/197
    (五)关于国家补偿的适用/198
    (六)关于国家补偿的主管和救济/t98
    (七)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199
    六、建立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体系/200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社会支援活动的现状及开展制约/200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社会支援活动的展开/203
    结语/208
    附录一 等待修复的创伤——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节目/211
    附录二 关于制定《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的议案——全国人大
    代表、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谦/228
    附录三 关于建立刑事受害人救济金制度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
    权益的建议——民革武汉市委员会/231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8

    相关图书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