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导读
我们为这本书的诞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准确地说,这本书不是单纯在半年间写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十余年创设“法律人”摇篮——北京万国学校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是经过万国学校多年反复不断地否定、摒弃、改进后产生的。我们期待这本书对2008年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大有裨益。
2007年第六次司法考试已经顺利结束,又有数万人成功地通过了司法考试。对于许多有志于献身法律事业并已投入2008年司法考试复习的考生而言,如何复习以应对司法考试并取得成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从事司法考试辅导多年的教学工作者,我们愿意与大家一道破解“司考之谜"。
对司法考试进行全方位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它重在考查考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兼顾考生对法学理论和法条的掌握。因此,考生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以往考题上,通过对历届真题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更好地复习和应对2008年的司法考试。
一、历届真题在司法考试复习中的作用
我们在多年的司考考前辅导教学中一直强调,重视司考历届真题,弄清楚其中的每一道试题,吃透其中每一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司法考试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复习历届司法考试真题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逐步适应司法考试的命题思路和规律,培养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维习惯。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历经十余届,嬗变为国家司法考试后,逐渐形成了一些命题传统和规律,最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1)考查范围基本一致;(2)各部门法的分值分布基本一致;(3)考查难度基本一致;(4)考查题型基本一致。本书的一大价值就是在平淡无奇的试题解析中,不仅提供解答试题的知识本身,而且有意识地揭示出试题本身所特有的规律和解题的关键思路,培养考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考生养成行之有效的解题思维习惯。
2.检测复习程度,发现知识空白点和错误认识,从而为查漏补缺提供一面镜子。每位考生在司法考试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须通过做练习题来检测自己对每个部门法的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引,那么,练习题本身的选择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广泛,覆盖面广,无疑为考生及时发现复习漏洞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这是其他练习题不可替代的。此外,历届真题在难度安排上基本相I司,研习真题可以为每位考生在考前检测自己的备考复习程度提供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考生可及时调整复习方法,明白自己的应试实力,增强必胜信心。我们在多年的考前辅导中一直强调,在复习中要以真题为主线、为核心、为依托,去串联起法条与教材的相关内容。本书的一大特色也就在于,在真题题解中,为考生指出命题重点、复习要点、重点法条、重点法学理论点,从而为考生复习教材和法条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3·提高司法考试应试能力。我们在多年的考前辅导教学中发现了-一个深刻道理,即:司法考试虽旨在测试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运用,但知识本身与考试本身却存在明显的距离,考试试题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应对任何一项考试的复习前提就是懂得这个考试试题的特点与规律,而后才是对症下药式的复习。近年来,司法考试试题越来越突出灵活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要求,故仅仅掌握了司法考试知识体系,并不等于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应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司法考试之难,难在命题规律没有摸清,考试能力有所欠缺,考前复习方向失误。总结十几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司法考试的命题可以发现,卷一、卷二、卷三中选择题这一客观化命题形式占了总分的75%,卷四主观题这一主观化命题形式占去另外的25%。选择题以“小分、多题、并科、大卷面,,为命题特征,重在测试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考生的抗干扰能力,许多考生往往在“易混淆、易遗漏、易误解”的知识点上犯错误;主观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务能力,以及迅速捕捉关键信息的阅读能力和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而许多考生在这些能力的培养意识上是十分欠缺的。
以上应试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作答一定量的练习题不断形成的过程。作答近几年的真题,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条捷径。
4·理出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我们所说的司法考试重点内容是多层次的,包括:在列入司法考试范围的约150余部法律法规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较为次要的,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在某一部法律法规中,哪些具体法律制度是每年必考的,哪些是经常考及的,哪些是偶尔考及的,哪些是从未考及的。这些信息也是通过分析历届真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而得出的。无疑,了解了考试范围内的各个知识点孰重孰轻,就等于找到了司法考试复习的导航灯,它将指引你将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司法考试重点内容上,而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
据我们统计,近年来司法考试每年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以前的考试中有80%都已出现过,而在个别法律部门,如商事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宪法学等部门法学,这一比例更高。换句话说,以不同的形式去重复测试早已考过或数次考过的知识点,这是今后司法考试的一个规律。如果考生能将历届真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掌握,即是抓住了司法考试的重点,也就牢牢地扼住了司法考试之喉。
二、本书的体例结构说明
本书的写作目标,不仅仅在于告诉考生历年试题的答案为何、法理何在,而是重在告诉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根据一部法律法规在司法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来决定投入复习的时间与精力的多少。这正是司法考试复习的最高策略,也是司法考试应试的一个基本技巧。
就全书结构而言,我们依据司法考试试卷结构要求,按照部门法进行划分,每一部门法之下又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值分布与命题规律”。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分值分布”,对近几年考试中该部门法的分值分布规律与题型配置J睛况进行分析。二是“命题规律与特点说明”,主要告诉考生该部门法考查的重点内容,这是对长期司法考试辅导的经验总结。
第二部分是“考题归类解析”。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在客观题部分中,我们没有像在其他书中那样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的类别分类,而是按各部门法的知识体系以历届真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为识别标准,将考查同一知识点的所有选择题放在一起。这形成本书的最大特色。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是让考生一眼即能看出一个部门法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之所在;二是有利于考生对照法条,总结考查某一章节、某一法律制度的试题规律;三是使考生对命题的重复性及尚未考查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在主观题部分,因为该题型所考查的是知识点的包容性、综合性,所以很难像选择题那样分类,故我们按试题的年份编排,这也有利于考生了解该部门法的案例分析题的年际出题规律。该部分不是每个部门法都有。
三、本书的使用方法建议
关于本书的使用方法,我们建议考生:首先,在准备复习前将之当做测试题,以便定位自己当时的水平层面,请考生先不要去对照答案。其次,考生可将之当做单元练习题,当您系统复习完一个部门法后,可拿出本书相应部门法的试题做一做,以测试自己的复习程度。请务必注意,在您作答本书的试题时,要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做出答案,最后再去对照答案,而不应该自觉或不自觉地先看答案,否则,真题作为练习题的功用会大打折扣。此外,在对照答案时,对于自己作答正确的,也要参考一下解析,看一看解题思路和依据是否正确;对于做错的题目,则要对照题解好好总结一下症结之所在。
作为命题成果之集合,本书中的试题考生还可以反复练习,以便揣摩试题的题型套路及解题技巧。
四、第五版修订说明
国家司法考试举行了六年,已经形成它特有的出题模式和考试规律。为了帮助考生认识这些,解决在学习中大的方向性问题,真正能够在实际复习中给予指导,我们特意选编了最能体现司法考试特点的最近四年真题进行了精辟解析,这些题目足以让考生锻炼提高。鉴于文书题不是每年都考,而论述题型已经稳定,并且逐年加大了考试的权重,我们在本次修订中对“跨学科题目——主观题综览”栏目的体例做了变动,将论述题部分调到法律文书的前面,而把文书题调整到后半部分。
本次修订分工如下:
马特 民法学
季宏 法理学 中外法制史 宪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邹建章 主观题
房保国 刑事诉讼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
段庆喜 国际法学 国际经济法学 国际私法学
郭德忠 商事法、经济法学 知识产权法
韩波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学
韩友谊 刑法学
写作出版是我们给自己培训实践施加的一种压力,我们希望本书的成果和努力能够得到考生充分的批评和指正,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培训、写作中不断提高水准的动力。
让我们假设,这本书与广大考生之间是一种这样的关系:
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的邀请!
季 宏
2008年3月于北京万国学校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