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民法总论(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
    编号:33181
    书名:民法总论(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
    作者:蒋月主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入库时间:2008-3-4
    定价:27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前言
    人们在各种目的下学习民法,法学院师生更是花费很长时间来教授和学习民法。民法由各个部分构成。学习民法究竟学什么?为何学?学习民法,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把民法作为规范行为的法来学,二是把民法作为解释社会现象的法律依据来学,三是把民法作为实用的知识或是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评判标准来学。无论是把民法作为法学理论教育的重要构成,抑或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是作为法律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学习民法整体层面的理论,即奠定各项具体民事法律制度基础的民法共通的要点、知识体系和基本原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称之为“民法总论”,包括民法的一般知识和民法典总则编的基本内容。作为民法的“总论”,不是分别讨论民法的各种制度和民法学的各种研究,而是选取能够反映、发现、表达民法或者民法学整体的民法或民法学性质的事项进行讨论,并试图回答下列问题:民法是什么、民法典的历史与构造、民法的渊源、民法的适用、民法的解释、民法的基本原理等。
    民法总论作为民法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其必要性。事实上,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民法不存在“民法总论’’。但是,民法总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是极有必要的。提出“民法总论”的理由,可以从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应用三方面来阐释。从民法教育角度讲,民法总论的知识具有基础性地位。民法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法领域日益扩大,民法内容不断被充实、丰富,初学民法者难免迷惑:浩浩民法该从何学起呢?即使是研究民法已有多年资历的专业人士,也会被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和判例所包围,堆积如山的民法资料的阅读耗费了太多时间与精力;也可能被各种各样既有的学说和新兴的潮流甚至是时髦的“主义”吸引,而忽略了民法学的根本。民法总论侧重于民法各种制度和学问的普遍性、独特性,是提纲挈领式的民法,为人们提供拨开迷雾见真谛的通途。从学术角度看,民法总论担负着着眼于共通性、谋求学问整合的任务。民法内容包罗万象,多样性与共通性并存,需要某些价值或理论将其串联起来,形成法律体系化。不论社会如何快速发展,民法的基本理论不会有太大变化,民法的发展更多的是对该学科的丰富、扩充,而不是弱化。学习民法总论,使人有用全局的眼光观察、分析民事制度和民法现象的能力,有把握民法发展趋势的一定能力。从社会应用角度看,学习民法的人可能从事各种职业,对民法内容的了解程度也非一致,但是无论如何,民法的基本原理是人人必须掌握的。一言以蔽之,民法是市民社会最通常的自律规范。不管社会中随处可见的个别变化有多少,也不管社会整体的变化有多大,民法总论为人们观察、分析日常生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提供了最简捷的解构模式或套路。
    本人受“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编委会的委托,主编本教材。本书写作大纲是在考虑法学院校民法课程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由主编拟订,并经与全体作者讨论最后确定的。本书力图反映多年来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及民法学研究等领域已获得公认的成果,多数观点主要体现民法学界的通说立场,仅在个别论点表述上(例如意思自治原则,而非自愿原则)有别于通说。
    本书作者及其撰写的章节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蒋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本书主编,撰写第一章。
    罗大钧: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撰写第二章。
    陈文兴:福建农林大学法律系讲师。撰写第三章、第五章。
    魏树发: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撰写第四章。
    林锦平: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撰写第六章。
    林建伟: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撰写第七章。
    朱泉鹰: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书副主编,撰写第八章、第九章。
    本书副主编参加了大部分书稿审阅工作。书稿最后经主编审阅、修改而定。
    蒋 月
    2008年1月1日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民法概述……………………………………………………………(1)
    第一节 民法的界定和内容………………………………………………(1)
    一、民法的含义…………………………………………………………(l)
    二、民法的内容与体系…………………………………………………(2)
    三、民法的性质…………………………………………………………(7)
    四、民法的由来和发展………………………………………………(10)
    五、民法与相邻法律部门……………………………………………(12)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13)
    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14)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15)
    第三节民法的渊源……………………………………………………(16)
    一、制定法………………………………………………………………(16)
    二、司法解释……………………………………………………………(17)
    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18)
    四、民事习惯……………………………………………………………(18)
    五、判例…………………………………………………………………(19)
    六、法理…………………………………………………………………(19)
    第四节民法的效力与适用……………………………………………(20)
    一、民法的效力…………………………………………………………(20)
    二、民法的适用…………………………………………………………(22)
    三、民法解释……………………………………………………………(24)
    第二章 民法基本原则……………………………………………………(29)
    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30)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30)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30)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32)
    四、有关民法基本原则的理论争议……………………………………(34)
    五、适用民法基本原则时应当注意的问题……………………………(37)
    第二节平等原则………………………………………………………(38)
    一、平等原则的由来……………………………………………………(38)
    二、平等原则的含义……………………………………………………(39)
    三、平等原则的要求……………………………………………………(42)
    第三节意思自治原则…………………………………………………(43)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由来………………………………………………(43)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44)
    三、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46)
    四、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48)
    第四节公平原则………………………………………………………(49)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49)
    二、公平原则的要求……………………………………………………(50)
    三、公平原则与等价有偿的关系………………………………………(52)
    第五节诚实信用原则…………………………………………………(53)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由来………………………………………………(53)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55)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57)
    四、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平原则的关系…………………………………(58)
    第六节公序良俗原则…………………………………………………(59)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由来………………………………………………(59)
    二、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60)
    三、公序良俗原则的功能………………………………………………(61)
    四、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64)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66)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66)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66)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69)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70)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72)
    五、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73)
    第二节民事权利………………………………………………………(76)
    一、民事权利的界定……………………………………………………(76)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78)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83)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85)
    第三节 民事义务………………………………………………………(87)
    一、民事义务的界定……………………………………………………(87)
    二、民事义务的类型……………………………………………………(88)
    三、民事义务的履行……………………………………………………(90)
    第四章民事主体…………………………………………………………(94)
    第一节民事主体的确定………………………………………………(94)
    一、确定民事主体的依据………………………………………………(94)
    二、民事权利能力………………………………………………………(96)
    三、民事行为能力………………………………………………………(97)
    第二节 自然人…………………………………………………………(99)
    一、自然人的界定………………………………………………………(99)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01)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10)
    四、监护制度…………………………………………………………(118)
    五、自然人的人格权…………………………………………………(125)
    六、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137)
    七、自然人的住所……………………………………………………(141)
    第三节法人……………………………………………………………(142)
    一、法人的界定……………………………………………………(143)
    二、法人的基本类型…………………………………………………(146)
    三、法人的设立与成立………………………………………………(152)
    四、法人的人格权……………………………………………………(159)
    五、法人的民事能力…………………………………………………(161)
    六、法人的机关与住所………………………………………………(164)
    七、法人的变更与消灭………………………………………………(171)
    第四节 非法人组织…………………………………………………(177)
    一、非法人组织的界定………………………………………………(177)
    二、非法人组织的类型………………………………………………(179)
    三、非法入组织的民事能力…………………………………………(180)
    第五章物…………………………………………………………………(183)
    第一节物的界定………………………………………………………(183)
    一、物的基本含义……………………………………………………(183)
    二、物的范围…………………………………………………………(185)
    三、物的整体与部分…………………………………………………(190)
    第二节物的类型………………………………………………………(190)
    一、动产与不动产……………………………………………………(191)
    二、主物与从物………………………………………………………(192)
    三、原物与孳息………………………………………………………(193)
    第六章 法律行为…………………………………………………………(194)
    第一节法律行为概述…………………………………………………(194)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194)
    二、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98)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200)
    第二节意思表示………………………………………………………(203)
    一、意思表示的意义…………………………………………………(203)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204)
    三、意思表示的类型…………………………………………………(206)
    四、意思表示的不一致与不自由……………………………………(207)
    五、意思表示的解释…………………………………………………(212)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215)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215)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218)
    三、法律行为的附条件与附期限……………………………………(224)
    第四节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法律行为…………………………………(228)
    一、无效的法律行为…………………………………………………(228)
    二、可撤销的法律行为………………………………………………(231)
    三、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235)
    第五节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236)
    一、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概念………………………………………(236)
    二、效力未定法律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237)
    三、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类型………………………………………(237)
    四、效力未定法律行为效力的确定…………………………………(239)
    第七章代理………………………………………………………………(241)
    第一节代理概述………………………………………………………(241)
    一、代理的界定………………………………………………………(241)
    二、代理的构成要件…………………………………………………(245)
    三、代理的法律后果…………………………………………………(249)
    第二节代理权…………………………………………………………(250)
    一、代理权的概念和类型……………………………………………(250)
    二、代理权的取得……………………………………………………(252)
    三、代理权的行使……………………………………………………(255)
    四、代理权的消灭…………………………………………………(258)
    第三节代理的类型……………………………………………………(260)
    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260)
    二、积极代理与消极代理…………………………………………(261)
    三、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262)
    四、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262)
    五、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263)
    六、本代理与复代理………………………………………………(265)
    第四节无权代理…………………………………………………_(266)
    一、无权代理的界定…………………………………………………(266)
    二、无权代理的构成…………………………………………………(268)
    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268)
    第五节表见代理………………………………………………………(270)
    一、表见代理的界定…………………………………………………(270)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271)
    三、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273)
    第八章 时间……………………………………………………………(274)
    第一节期间……………………………………………………………(274)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274)
    二、期间的计算………………………………………………………(275)
    第二节时效……………………………………………………………(275)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275)
    二、取得时效…………………………………………………………(278)
    三、消灭时效…………………………………………………………(280)
    第三节诉讼时效………………………………………………………(281)
    一、诉讼时效概述……………………………………………………(281)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283)
    三、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284)
    第九章 民事责任…………………………………………………………(286)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界定………………………………………………(286)
    一、民事责任的含义…………………………………………………(286)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287)
    三、民事责任的功能…………………………………………………(289)
    第二节民事责任的构成………………………………………………(291)
    一、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291)
    二、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302)
    第三节民事责任的类型………………………………………………(306)
    一、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306)
    二、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307)
    三、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309)
    四、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309)
    五、垫付责任与补充责任……………………………………………(310)
    第四节民事责任的形式………………………………………………(311)
    一、制止性责任方式…………………………………………………(311)
    二、补偿性责任方式…………………………………………………(313)
    三、精神损害赔偿……………………………………………………(315)

    相关图书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