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31991
- 书名: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法律职业道德(2008国家司法考试教材一本通8.飞
- 作者:高其才编
- 出版社:中国法制
-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 入库时间:2007-12-13
- 定价:34元

- 特价:23.8元,70折,省10.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法律职业道德是司法考试的基本部分之一,在司法考试中占的分数不是很大,知识点比较散,所以得分也显得比较难。很多考生因为第一卷的失利而与最后胜利失之交臂。其实,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法律职业道德每部分的内容并不多,并且具有体系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不像诉讼法等部门法需要记忆大量的法条知识,只要方法得当,在这几部分中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完全可行的。考生应当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重视这四部分的复习,认真对待,精心准备。
一、理解学科内容特点
法理学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是法律教育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法理学通过研究法的现象来探寻法的内在规律,即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讨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规律性的问题。法理学比较抽象、概括性强,带有一种很强烈的思辩色彩。法制史的内容是法制史实,可以分为两个板块:一块是各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如何规定,另一块是各国不同时期司法如何运作。宪法是由宪法典、组织法、立法法等构成的宪法体系。司法制度包括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等,法律职业道德主要是规范审判、检察、公证人员和律师的职业操守。
二、掌握复习技巧
法理学属理论性强的考试科目,因此考生复习应考时在全面掌握大纲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地把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念和价值;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容,尤其是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认识法理学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运用理论分析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注意法理学知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的结合。
复习法制史时,首先应仔细的依据大纲来精读教材,应当自觉地把有关知识点归结到前述的两个板块中,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建立起知识体系。其次,在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掌握重点知识,重点知识可参照本教材每章前的重难点提示。最后,要善于总结知识点,总结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
复习宪法时,考生在知识点的复习上要注意将宪法学基础理论和有关宪法性法律与其他基本法律的复习相结合,同时,对相似的和易混淆的内容应多作比较,清楚区分,联系记忆,分别把握。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把握命题规律,吃透重点难点,立足于对重要法条的记忆,多总结,多归纳,多做题。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部分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然而此部分经过仔细复习,掌握技巧,也会带给考生“意外的惊喜”。考生要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建立此部分的知识框架,通过仔细查阅相关重点法条和历年考题,掌握重要细节性知识点。
需要强调的是,司法考试不同于研究生入学等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有明显的淘汰性要求,因此题目的设计有其特点。我们应当通过认真练习、揣摩近几年的司法考试题目,掌握司法考试的规律。一定要花时间做真题,理解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掌握答题要领和技巧。
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在2008年的司法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图书目录
第一编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本体
第一节法的概念………………………………………………………………………3
法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
法的作用
第二节法的价值………………………………………………………………………10
第三节法的要素………………………………………………………………………15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四节法的渊源与分类………………………………………………………………22
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第五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29
第六节法的效力………………………………………………………………………33
第七节法律关系……………………………………………………………………37
法律关系的含义
第八节法律责任………………………………………………………………………46
第二章法的运行
第一节立法……………………………………………………………………………55
我国的立法体制
第二节执法与司法……………………………………………………………………59
第三节守法与违法……………………………………………………………………63
第四节法律监督………………………………………………………………………67
第五节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71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三章法的演进
第一节法的起源………………………………………………………………………81
第二节法的发展………………………………………………………………………86
法系
第三节法的传统………………………………………………………………………88
第四节法的现代化……………………………………………………………………93
第五节法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9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四章法与社会
第一节法与社会概述…………………………………………………………………99
法与和谐社会
第二节法与经济………………………………………………………………………101
第三节法与政治………………………………………………………………………104
法与政策的关系
第四节法与道德………………………………………………………………………108
第五节法与宗教………………………………………………………………………112
第六节法与人权………………………………………………………………………114
第二编法制史
第一章中国法制史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119
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125
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132
第二章外国法制史
第一节罗马法…………………………………………………………………………136
第二节英美法系………………………………………………………………………139
第三节大陆法系………………………………………………………………………141
第三编宪 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147
宪法的特征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149
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正
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154
第四节宪法的作用……………………………………………………………………154
第五节宪法渊源与宪法典的结构…………………………………………………155
第六节宪法规范………………………………………………………………………157
第七节宪法关系………………………………………………………………………158
第八节宪法与宪政……………………………………………………………………159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60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61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164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166
第二节选举制度………………………………………………………………………167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选举的组织与程序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174
行政区域建置和变更的权限
第四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76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第五节特别行政区制度………………………………………………………………179
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制度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183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185
第三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190
第五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191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93
全国人大的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01
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四节国务院…………………………………………………………………………203
国务院的职权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206
第六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07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及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217
第二节宪法的解释……………………………………………………………………219
第三节宪法的制定与修改……………………………………………………………220
第四节宪法实施的保障………………………………………………………………221
第四编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一章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司法与司法制度概述…………………………………………………………225
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概述……………………………………………………………226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第二章审判制度
第一节审判制度概述…………………………………………………………………229
第二节法官……………………………………………………………………………231
第三节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233
第四节审判工作的主要制度…………………………………………………………234
审判公开制度
第三章检察制度
第一节检察制度概述…………………………………………………………………236
第二节检察官…………………………………………………………………………237
第三节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及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239
第四章律师制度
第一节律师制度概述…………………………………………………………………240
第二节律师执业………………………………………………………………………241
第三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241
第四节法律援助制度…………………………………………………………………243
第五章公证制度
第一节公证制度概述…………………………………………………………………245
第二节公证机构和公证员……………………………………………………………246
第三节公证程序………………………………………………………………………247
第四节公证的效力和救济……………………………………………………………248
第六章 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七章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八章 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
第一节律师职业道德概述、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和终止…………………………258
第二节律师的保密……………………………………………………………………260
第三节律师收费与财物保管规范……………………………………………………261
第四节利益冲突………………………………………………………………………263
第五节执业推广……………………………………………………………………263
第六节律师行为规范…………………………………………………………………265
第七节律师的职业责任………………………………………………………………267
第九章公证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本书共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