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构建军事法学者的共同精神家园
公元前十五世纪,西方盛行着荷马史诗中歌颂的迈锡尼文
化.东方则出现了新兴的殷商王朝。从那时至今,经历了三千
盖百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没有战争记录的只有短短的二百
年。从十八世纪中叶直到今天,没有一年不曾出现过武力争端。
既然战争或武力冲突是矛盾和纠纷得以解决的最终的、最极端
也是最残酷的方式,而军队的存在必不可少,那么以规范军队
和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法就彰显了应对危机、保持和平、追
求安全与秩序的一种法治上的努力。二战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
制逐渐形成,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消
荚战争或武装冲突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但因主权纠
纷、领土归属、民族矛盾、宗教信仰对立等引发的地区冲突和
局部战争依然频仍,尤其是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对
国际和平与人类安全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重大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也在危害着当今人类社
套的安全。社会变迁使军队不可能再是完全封闭的孤岛,军地、
章政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复杂。各国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断
内纵深发展,一国军队也经常走出国门执行国际合作和人道援
助任务,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随着人权教育日渐深入,军人
的权力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一切都对军事法治构成多重挑战。
我国军事法学产生于依法治军、军事法治建设的实践需要。
军事法研究伊始,学者们尤其是以军队学者为主导的研究群体
就明确地提出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学为目标,立足于我
国的国情和军情,着重考察我国当代及历史上的军事法建设情
况,为我国军事法体系初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应该看
到:在法学学科丛林中,军事法研究至今仍未达到应有的学术
水准和高度。军事法研究不够开放、军地学者间没有交流渠道
与对话平台、对外军军事法治理论和实践关注不到位、国际法
规则和国内规则整合欠缺,都影响了军事法学的发展。军事法
学除了面,临学科基本问题的系统梳理,军事法规范体系的建构
外,还应积极回应实践需求,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构建理
性的军事法律制度。因此,加强军事法学研究已变得十分迫切,
军地学者们应携手并进,不负时代期望,勇担时代重任,共同
推进军事法学的繁荣。
对军事法研究所获得的智识成果理应由一种学术载体予以
汇集、整理、存储和传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军事法研究
所创办的《中国军事法学论丛》,借助军地军事法学研究的学
术资源和知识积累,旨在为一切对军事法有兴趣的学界同仁打
造一个展示自身学术见解和观点的论坛,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
互动的平台,并构建一个有着共同学术信仰和追求的精神家园。
为此。我们倡导:
《论丛》坚持开放的办刊理念。军事法学的研究在我国法
学研究中相对单薄,唯有坚持开放心态,摒除学科壁垒,呼吁
军地所有研究人员携手努力,密切关注国内外军事法学的发展
进步,才能迎头赶上,有所作为。
《论丛》认同独特的“学者”身份。向本刊投稿的作者,
我们不问您的职业和角色,一律认同您具有共同的“学者”身
份。我们所欢迎的论文,理应展现着您独特的学术观点、新颖
的论据材料、严谨的论证路径和流畅优雅的语言。
《论丛》尊重自我的研究品格。本刊所刊登的论文,仅代
表作者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和立场。
《论丛》是个久学术精神、人文关怀和军事法学专业素养自我
展现的平台。
《论丛》强调严谨的学术规范。本刊殷切欢迎有较强原创
性、思想性,能严格遵守行文规范和注释体例的论文,拒绝写
作不规范、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等学水不良和欺骗行为。
《论丛》欣赏务实的治学风格。论文应有深刻、务实的
“问题意识”,紧盯当下国内外军事法制的最新发展,着眼涉及
军事法的热点事件和行为,我们不赞赏脱离实践的学究式研究,
也反对繁琐、空洞的唯理论至上情结。
《论丛》将秉持理性反思和自由批判的学术风格,为精进
军事法研究而踵事增华!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