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宪法学(党校法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编号:31255
    书名:宪法学(党校法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作者:傅思明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7年6月
    入库时间:2007-10-22
    定价:29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党校教育是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党校于1982年正式成立法学教育机构,开展法律教育。在中央党校开展法律教育25周年之际,政法教研部组织编写了这套法学教材,既是对25年的一个总结和纪念,也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党校法学教育的成果。在我国近代100多年的法律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干部教育的法律教育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将法律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身就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5年来,党校的法律教育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过法律教育,使领导干部从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发展要求和总体布局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和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第二,紧密结合领导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坚持突出重点,通过学习宪法、行政法、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的相关法律,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第三,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把树立法治理念、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中央党校的法律教育从初创到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跋涉、不断探索的岁月,不仅在干部法律教育中成绩显著,而且对国家的法律学位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这套教材也展示了党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和成就。当然,由于党校的法学教育队伍还比较年轻,对干部法律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套教材从体系到内容都有不完善之处。衷心地希望党校的法律教育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现,为推动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作出贡献.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与宪政………………………………………………………(1)
    第一节 宪法概念……………………………………………………(1)
    一、宪法的词义………………………………………………………(1)
    二、西方国家宪法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4)
    三、中国宪法概念的演变及分析…………………………………(6)
    第二节宪法分类……………………………………………………(9)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9)
    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对宪法进行的分类………………………(12)
    第三节 宪政的概念、特征和类型……………………………………(14)
    一、宪政的概念………………………………………………………(14)
    二、宪政的特征………………………………………………………(19)
    三、宪政的类型………………………………………………………(21)
    第二章 宪法的一般原则与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3)
    第一节 宪法的一般原则……………………………………………(23)
    一、人民主权原則………………………………………………………(23)
    二、人权原则…………………………………………………………(25)
    三、法治原则…………………………………………………………(26)
    四、分权原则…………………………………………………………(28)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0)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0)
    二、以人为本原則……………………………………………………(32)
    三、依法治国原则…………………………………………………………(32)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32)
    第三章 宪法制定和宪法修改…………………………………………(35)
    第一节 宪法制定权…………………………………………………(35)
    一、制宪权的由来……………………………………………………(35)
    二、制宪权的性质……………………………………………………(37)
    三、制宪权与主权、宪法修改权、条约缔结权之间的“应然”
    关系………………………………………………………………(38)
    第二节 宪法制定的主体……………………………………………(42)
    一、制定权主体的历史演变…………………………………………(42)
    二、宪法制定的主体应当推定为人民………………………………(44)
    三、人民性在我国宪法制定活动申的体现…………………………(45)
    四、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应当是具有政治意义的“人民”………(46)
    第三节 宪法修改的性质和成因 ……………………………………(48)
    一、宪法修改的性质…………………………………………………(48)
    二、宪法修改的原因…………………………………………………(49)
    第四节 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53)
    一、宪法修改的方式.………………………………………………(53)
    二、宪法修改的程序…………………………………………………(54)
    第五节 我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发展…………………………………(55)
    一、旧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55)
    二、新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演变和发展……………………………(56)
    三、现行宪法的修改和不断完善……………………………………(60)
    第四章 宪法解释…………………………………………………………(68)
    第一节 宪法解释概述………………………………………………(68)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68)
    二、宪法解释的对象……………………………………………………(68)
    三、宪法解释的功能…………………………………………………(76)
    第二节 宪法解释主体………………………………………………(79)
    一、宪法解释主体的一般理论………………………………………(79)
    二、宪法解释主体的类型……………………………………………(83)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程序……………………………………………(88)
    一、立宪解释的程序……………………………………………………(88)
    二、行宪解释的程序…………………………………………………(89)
    三、违宪司法审查解释程序………………………………………………(90)
    四、监督解释的程序………………………………………………………(90)
    第四节 宪法解释的效力 ……………………………………………(94)
    一、立宪解释的效力…………………………………………………(94)
    二、行宪解释的效力…………………………………………………(94)
    三、违宪司法审查解释的效力………………………………………(95)
    四、监督解释的效力…………………………………………………(96)
    第五章 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 …………………………………………(100)
    第一节选举制度……………………………………………………(100)
    一、选举与民主………………………………………………………(100)
    二、选举制度的原則与构成…………………………………………(105)
    三、民主宪政国家选举分析的相关认识和启示……………………(113)
    四、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118)
    第二节政党制度……………………………………………………(121)
    一、政党的概念与功能………………………………………………(121)
    二、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125)
    三、政党制度与宪法…………………………………………………(128)
    四、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132)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7)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137)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137)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139)
    第二节代议制度……………………………………………………(143)
    一、代议制的涵义……………………………………………………(143)
    二、议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43)
    三、议会的结构和组织机构…………………………………………(146)
    四、议会的职权………………………………………………………(14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5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5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宜于我国的政治制度…………………(156)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158)
    一、人大与“一府两院”的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159)
    二、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决定与执行的关系………………………(160)
    三、人大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164)
    第七章 政府制度………………………………………………………(167)
    第一节政府制度概述………………………………………………(167)
    一、政府的涵义………………………………………………………(167)
    二、政府的起源………………………………………………………(168)
    三、政府体制…………………………………………………………(170)
    第二节政府体制…………………………………………………………(170)
    一、内阁制政府……………………………………………………………(170)
    二、总统制政府………………………………………………………(172)
    三、混合制政府………………………………………………………(173)
    四、当代中国的政府体制……………………………………………(176)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职权……………………………………………(177)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经济调控和监管职能………………………(178)
    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公共秩序的国防和治安职能………………(179)
    三、保障公民充分享有政治和文化、社会权利的公共服务
    职能………………………………………………………………(181)
    四、当代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184)
    第八章 司法制度………………………………………………………(186)
    第一节 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186)
    一、司法的涵义………………………………………………………(186)
    二、司法权的概念与特征……………………………………………(188)
    三、司法机关的定义与职权…………………………………………(190)
    四、中外司法制度之比较……………………………………………(192)
    第二节 司法体制……………………………………………………(193)
    一、司法体制的概念与分类…………………………………………(193)
    二、法院的体制………………………………………………………(195)
    三、检察机关的体制…………………………………………………(199)
    第三节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202)
    一、已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202)
    二、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206)
    第九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20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209)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和分类……………………………………(209)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214)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0)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220)
    二、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族问题具体方式的探索…………………(224)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27)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自治权……………………………(23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235)
    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235)
    二、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特征……………………………………(238)
    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39)
    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权限划分…………………………………(241)
    五、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246)
    六、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249)
    第十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257)
    第一节 基本权利的一般理论……………………………………(257)
    一、人权、公民基本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概念辨析…………………(257)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概述……………………………………………(258)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属性…………………………………………(261)
    四、基本权利的主体…………………………………………………(261)
    五、基本权利的限制…………………………………………………(262)
    第二节生命权………………………………………………………(263)
    一、生命权的概述……………………………………………………(263)
    二、生命权的法律保护…一…………………………………………(265)
    三、生命权的保护状态………………………………………………(265)
    第三节平等权………………………………………………………(266)
    一、平等权的概述……………………………………………………(266)
    二、平等权的法律保护………………………………………………(269)
    三、平等权的性质……………………………………………………(270)
    第四节 人身自由 ……………………………………………………(271)
    一、人身自由的概述…………………………………………………(271)
    二、人身自由的性质与特征…………………………………………(273)
    三、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274)
    第五节 通信自由 ……………………………………………………(277)
    一、通信自由的概述…………………………………………………(277)
    二、通信自由的性质……………………………………………………(278)
    三、通信自由的法律保护……………………………………………(281)
    第六节 精神自由 ……………………………………………………(284)
    一、精神自由的概述…………………………………………………(284)
    二、思想自由…………………………………………………………(286)
    三、表达自由…………………………………………………………(287)
    第十一章 公民基本义务………………………………………………(291)
    第一节 宪法公民基本义务概述…………………………………(291)
    一、宪法公民义务条款的历史发展…………………………………(291)
    二、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论依据……………………………(293)
    第二节 宪法对公民基本义务的一般规定…………………………(295)
    一、法律义务的分类…………………………………………………(295)
    二、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的重合……………………(296)
    第三节 中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义务……………………………(297)
    一、中国宪法中义务条款规定的变迁………………………………(297)
    二、现行宪法关于公民基本义务规定的內容…………………………(298)
    第十二章 违宪审查……………………………………………………(304)
    第一节 违宪审查概述………………………………………………(304)
    一、违宪与违宪审查…………………………………………………(304)
    二、违宪审查的起源…………………………………………………(308)
    三、违宪审查的基本功能……………………………………………(311)
    第二节 现代违宪审查体制 …………………………………………(314)
    一、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314)
    二、司法审查制………………………………………………………(317)
    三、宪法法院审查制………………………………………………(319)
    四、宪法委员会审查制………………………………………………(321)
    第三节中国的违宪审查制 …………………………………………(323)
    一、中国违宪审查体制沿革…………………………………………(323)
    二、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內容…………………………………(323)
    本书共有366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