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31135
- 书名:法律基础(江苏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
- 作者:江苏省教育厅局
- 出版社:苏大
- 出版时间:2003年8月
- 入库时间:2007-10-10
- 定价:13.9
图书内容简介
法律基础课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法制教育课。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以我国社会主义法
的基本理论、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知识为
主要内容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
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这次新编写的《法律基础》,根据《教育部2003年关
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
精神,按照教育部2003年修订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的文件规定,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学研
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
和实践经验有机地融合起来,力求做到理论性、系统性和
实践性的统一,体现、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党的十六大精神。
本教材内容由三部分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
理论,包括法的产生和发展、法的本质和类型、法的作用、
法的创制和实施、法律意识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民主法制建设等理论;我国宪法和有关法
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
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国际法,包括国际公法、国际
私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等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这些内容既
体现了教育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理
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我国著名法学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南京
师范大学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公丕祥教
授在百忙之中拨冗审定了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
改意见。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中共江苏省委领导和江苏省教
育厅负责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支持。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
记任彦申同志在百忙之中亲自为教材作序,并审定了部
分书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副厅长姜映梅就教
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审阅了
部分书稿。教育厅社政处夏成满处长、汪国培副处长对
教材编写的每个环节给予了具体指导,曹世敏、赵玉蓉、
张卫星同志为教材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本教材
的编写还得到了作者所在学校和苏州大学出版社的大力
支持。责任编辑张凝、陈洁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
此谨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对于涉及法律条文规定及相关法律内容的数字
遵从现行法律文书之行文习惯,一律以汉字表示,特作
说明。
图书目录
绪 论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1
二、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內容 3
三、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4
四、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方法和要求 8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的本质、作用和历史发展 13
一、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3
二、法的作用 16
三、法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21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21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22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25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 26
一、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26
二、法律规范的概念、结构和分类 28
一、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31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34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36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39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39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則 3p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遵守 42
第五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46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和分类 46
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基本內容和作用 48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40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第一节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我国的民主法制
建设 53
一、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3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53
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6o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
建设 6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新时期民主
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66
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原則 68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74
第三节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77
一、法制、法治和依法治国的涵义 77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79
三、德治和以德治国的涵义 81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82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宪法概述 86
一、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86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88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91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94
一、我国的国体 94
二、我国的政体 9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7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98
五、我国的经济制度 101
六、我国的国家机构 102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06
一、公民权与人权 106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09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113
四、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14
第四节 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115
一、宪法与民主政治建设115
二、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 117
三、树立和維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118
第四章 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121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21
一、行政法律关系 123
第二节 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125
一、国家行政机关 125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责 l25
三、国家公务员 128
第三节 行政行为、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责任 l31
一、行政行为 13l
二、行政法制监督 135
三、行政责任 136
第四节 我国主要行政法律选介 139
一、国家安全法”139
二、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 142
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47
四、行政处罚法 152
第五章 民 法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58
一、民法的概念 158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 159
三、民事法律关系 162
第二节 民事主体 164
一、民事主体概念 164
二、自然人 164
三、法人 164
四、非法人组织(其他组织) 169
五、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17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170
一、民事法律行为 170
二、代理 172
第四节 民事权利 176
一、民事权利分类 176
二、物权 178
三、债权 178
四、人身权 181
第五节 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 184
一、民事责任 184
二、诉讼时效 186
第六节 民事法律选介 189
一、合同法 189
二、知识产权法 192
三、婚姻法 193
四、继承法 204
第六章 经济法律制度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209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09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則 21o
第二节 企业法 211
一、企业的概念 211
二、公司法 212
三、合伙企业法与个人独资企业法 218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23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221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27
第四节 税法 231
一、税收与税法 231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232
三、税收管理体制 233
四、我国现行税收种类 234
五、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235
六、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236
第五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238
一、环境保护法 238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 242
第六节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245
一、劳动法 245
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248
第七章 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 刑法概述 253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253
二、刑法基本原则 255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256
第二节 犯罪 258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258
二、犯罪构成 259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63
四、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265
五、共同犯罪 267
第三节 刑罚和刑罚的具体适用 269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269
二、我国刑罚的种类 270
三、刑罚的具体适用 273
第四节 犯罪的主要种类 277
一、犯罪的种类 277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 278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 278
四、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279
五、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280
六、侵犯财产罪 281
七、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281
八、贪污贿賂罪 282
九、渎职罪 283
第八章 诉讼法律制度
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 285
一、诉讼法的概念、种类和任务 285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則 287
第二节 诉讼证据 292
一、诉讼证据概述 292
二、民事诉讼证明 294
三、行政诉讼证明 297
四、刑事诉讼证明 298
第三节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和程序 301
一、民事诉讼管辖 301
二、民事诉讼参加人 304
三、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306
10,、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308
五、民事诉讼程序 309
第四节 行政诉讼基本制度和程序 316
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16
二、行政诉讼管辖 317
一、行政诉讼参加人 319
四、行政诉讼程序 322
第五节 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 326
一、刑事诉讼管辖 326
二、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328
三、刑事诉讼程序 331
第九章 国际法
第一节 国际法概述 337
一、国际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337
二、国际法的主体 341
三、联合国及其常设机构 343
四、国际人权法 348
第二节 国际私法概述 350
一、国际私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50
二、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确定 351
三、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 354
四、外国法的适用 357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规则 360
一、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基本宗旨 360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64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规則 367
四、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的法制建设 370
后 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