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物权法教程(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编号:31016
    书名:物权法教程(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作者:梅夏平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入库时间:2007-9-27
    定价:45元
    特价:38.25元,85折,省6.75元!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一、沿起
    2007年我国《物权法》的公布,是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件大
    事。在《物权法》立法过程中,无论是立法跨越时间、审议次数,
    还是所争议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最终,呈现给我
    们的《物权法》是融合立法机关、学者和公众智慧的作品。我国
    《物权法》在立足于传统物权法的理论和帆度的基础上,充分地结
    合我国国情,有效地借鉴外国相关制度,同时又在诸多领域进行了
    富有前瞻性的创新。
    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物权法》,在对传统物权法著作或教材
    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撰写新的物权法的著作和教材,成为本书作者
    的初衷。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6
    年共同推出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意在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民商法学,推出学界新人。经学术委员会推荐,本书作者忝列其
    间,也便有了本书的诞生。
    二、使用
    第一,本书体例采纳了学术委员会推荐的体例,每章都配有
    “导读”,概述本章的主旨和内容;文中除了体系化地讲授本章的基
    本内容之外,还穿插了立法背景、案例评析,用以说明重要的法律
    问题;开设“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专栏,选取理论界和实务
    界的争议问题,列举各派观点,论证自己的主张;为便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更深入
    了解相关信息,特辟“深度阅读”一栏,推荐进一步阅读的著述;每章之末还以
    本章的重点难点为主设计了“问题与思考”,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附有历年司法(律师资格)考试的相关试题。
    第二,物权法课程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课时量如何,等等,都直接影响了
    本书相关内容的取舍。例如课时量较少的班级可以略去“理论探讨”与“实务研
    究”不讲,上述内容在本书中均以不同于正文的字体编排,直接跳过即可,对于
    章末的思考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做。就本课程,我们推荐的课时量是60学时。
    第三,限于本书篇幅,物权法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
    考本书作者的其他著述,就本书使用中的问题,直接与作者探讨。本书是一部合
    作作品,第一、二、三编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梅夏英撰写,第四、五编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圣平撰写。

    图书目录

    第一编物权法总则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3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及特征…………………………………………………3
    一、物权法的概念……………………………………………………3
    二、物权法的特征……………………………………………………4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和功能……………………………………………6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6
    二、物权法的功能……………………………………………………7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9
    一、物权法定主义……………………………………………………9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应采纳“物权法定”原則抑或
    “物权自由”原則………………………………………12
    二、一物一权原则…………………………………………………12
    三、公示、公信原则 ………………………………………………14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物权法的发展………………………16
    一、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16
    二、我国物权法的发展……………………………………………18
    第二章 物权概述…………………………………………………………………2l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21
    一、物权的概念……………………………………………………2l
    二、物权与债权的关系……………………………………………22
    第二节 物权的客体…………………………………………………………24
    一、物权客体的概念和特征………………………………………24
    理论探讨 无形财产权利能否作为物权的客体…………………26
    二、物的分类………………………………………………………28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30
    一、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30
    二、我国《物权法》中物权的类型………………………………32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33
    一、物权效力的概念………………………………………………33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33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34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36
    理论探讨 物权的追及效力能否成为物权的一项独立的
    效力……………………………………………………37
    五、物权请求权……………………………………………………38
    实务研究 我国法律究竟规定了哪些类型的物权请求权………4l
    第三章 物权的变动………………………………………………………………43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43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43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44
    三、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的
    立法选择………………………………………………………46
    理论探讨 物权行为理论…………………………………………47
    立法背景 不动产物权变动应当采取登记对抗主义还是
    采取登记要件主义……………………………………53
    典型案例 产权过户登记对房屋买卖合同的意义………………55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56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56
    二、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56
    三、不动产登记机关………………………………………………57
    实务研究 在我国,何种机构可以作为不动产登记机关?………58
    立法背景 我国的登记机关应当承担何种审查义务? …………60
    典型案例 登记机关的审查义务及责任…………………………62
    四、预告登记制度…………………………………………………64
    典型案例 房屋预售合同登记的效力……………………………66
    五、异议登记与更正登记…………………………………………68
    第三节 动产交付……………………………………………………………69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69
    二、动产交付的类型………………………………………………69
    典型案例 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转让行为的效力…………………71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73
    第一节 物权保护的概述……………………………………………………73
    一、物权保护的概念………………………………………………73
    二、物权保护的分类………………………………………………73
    第二节 物权法上的物权保护方式…………………………………………75
    一、物权法的物权保护方式概述…………………………………75
    二、物权保护的具体方式…………………………………………76
    典型案例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79
    第二编所有权
    第五章 所有权概述………………………………………………………………83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及特征………………………………………………83
    一、所有权的概念…………………………………………………83
    二、所有权的特征…………………………………………………84
    三、所有权的正当性………………………………………………85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89
    一、占有权能………………………………………………………89
    二、使用权能………………………………………………………90
    三、收益权能………………………………………………………90
    四、处分权能………………………………………………………91
    第三节 所有权的限制………………………………………………………91
    一、征收……………………………………………………………92
    实务研究 基于国家利益或商业开发而进行的征收是否
    属于公共利益范围……………………………………93
    理论探讨 程序在征收中的意义…………………………………95
    二、征用 ……………………………………………………………97
    实务研究 我国征收的补偿标准…………………………………98
    第四节 所有权的类型………………………………………………………99
    一、国家所有权……………………………………………………99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是否有必要对国家所有权、集体
    所有权作出专门规定…………………………………102
    二、集体所有权……………………………………………………103
    三、私人所有权……………………………………………………105
    四、社会团体所有权 ……………………………………………107
    第六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09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109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109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111
    理论探讨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一物一权原則…………………112
    第二节专有权………………………………………………………………113
    一、专有权的概念及特征…………………………………………113
    二、专有权的客体范围……………………………………………114
    三、专有权的内容…………………………………………………116
    第三节共有权………………………………………………………………118
    一、共有权的概念及特征…………………………………………118
    二、共有权的客体…………………………………………………119
    立法背景 地下车库、车位的归属………………………………121
    三、共有权的内容…………………………………………………123
    第四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125
    一、管理权的概念…………………………………………………125
    理论探讨 成员权的性质和地位…………………………………l26
    二、管理权的内容…………………………………………………128
    三、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130
    四、物业服务机构…………………………………………………133
    第七章 相邻关系…………………………………………………………………135
    第一节 相邻关系概述………………………………………………………135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135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l36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137
    一、相邻用水、排水关系…………………………………………l37
    典型案例 霍某诉崔某相邻排水关系纠纷案……………………138
    二、相邻土地使用关系……………………………………………l39
    三、相邻的损害防免关系…………………………………………l40
    四、越界的相邻关系………………………………………………141
    五、区分建筑物相邻关系…………………………………………141
    第三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143
    第八章 共有………………………………………………………………………l46
    第一节共有概述……………………………………………………………146
    一、共有的概念……………………………………………………146
    二、共有的特征……………………………………………………147
    第二节 按份共有……………………………………………………………l48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法律特征…………………………………l48
    二、按份共有中的应有份额………………………………………149
    理论探讨 共有人是否可以以其应有份额设定抵押权?………151
    三、按份共有的内容………………………………………………153
    实务研究 分管协议的效力………………………………………l54
    典型案例 按份共有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156
    第三节 共同共有……………………………………………………………l57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l57
    二、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158
    三、共同共有的内容………………………………………………158
    典型案例 李某诉王某转让其共有财产纠纷案…………………159
    四、我国共同共有的类型…………………………………………160
    五、共有物的分割…………………………………………………161
    第四节准共有………………………………………………………………162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方式………………………………………………………164
    第一节善意取得……………………………………………………………164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意义………………………………………164
    二、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166
    三、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67
    立法背景 不动产作为善意取得标的的立法取舍………………168
    理论探讨 以占有改定为交付方式可否适用善意取得…………171
    四、占有脱离物与善意取得………………………………………173
    五、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175
    典型案例 原告李江诉张伍返还财产纠纷案……………………175
    第二节 遗失物的拾得………………………………………………………176
    一、遗失物的概念……………………………………………………176
    二、遗失物拾得的构成要件………………………………………178
    三、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179
    立法背景 拾得人是否享有报酬请求权…………………………180
    四、遗失物的归属…………………………………………………181
    五、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准用………………………………………181
    第三节 发现埋藏物…………………………………………………………181
    一、埋藏物的概念…………………………………………………181
    二、发现埋藏物的构成要件………………………………………182
    三、发现人的权利和义务…………………………………………183
    四、埋藏物发现的法律后果 ……………………………………183
    第四节 先占…………………………………………………………………184
    一、先占的概念及意义……………………………………………184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是否有必要设立先占制度…………184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185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186
    第五节添附…………………………………………………………………186
    一、添附概述………………………………………………………186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是否有必要设立添附制度…………186
    二、附合……………………………………………………………187
    三、混合……………………………………………………………188
    四、加工……………………………………………………………189
    第六节取得时效……………………………………………………………190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和意义………………………………………190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191
    三、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192
    四、取得时效的中断、中止………………………………………192
    第三编用益物权
    第十章 用益物权概述……………………………………………………………197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197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197
    二、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198
    实务研究 用益物权的客体………………………………………200
    三、用益物权的社会意义…………………………………………202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体系……………………………………………………203
    一、用益物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03
    二、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206
    理论探讨 土地使用权与地上权的区别…………………………209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212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212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213
    立法背景 传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认定……………………214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215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218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2工8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223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223
    一、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224
    实务研究 家庭承包方式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受限制的利弊…………………………………………226
    二、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229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232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提前收回………………………………………232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提前交回…………………………………23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届满…………………………………234
    四、承包地被征收…………………………………………………234
    五、承包地灭失或使用价值丧失…………………………………235
    六、承包方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继承……………………235
    实务研究 未按约定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作物,
    应否承担责任…………………………………………236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238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239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名称………………………………………239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239
    立法背景 是否应将空间利用权规定为一种独立的
    物权类型………………………………………………240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242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244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意义………………………………………244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与变动……………………………………245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246
    理论探讨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民事合同性质…………247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变动………………………………………248
    实务研究 因土地不及时开发而收回的法律后果………………251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关系………………………256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26l
    实务研究 国有企业破产时,无偿划拨的土地能否
    列入破产财产…………………………………………262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261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261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261
    二、宅基地使用权与地上权………………………………………267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消灭………………………………………267
    一、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方式…………………………………267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继受取得……………………………………270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271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273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27三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274
    第四节 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275
    实务研究 国有企业破产时,无偿划拔的土地能否
    列入破产财产…………………………………………277
    第十四章 地役权…………………………………………………………………279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279
    一、地役权的概念…………………………………………………279
    二、地役权的法律特征……………………………………………281
    三、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关系………………………………………285
    四、地役权的制度价值……………………………………………287
    第二节 地役权的种类………………………………………………………288
    一、积极地役权与消极地役权……………………………………289
    二、继续地役权与不继续地役权…………………………………289
    三、表见地役权与不表见地役权…………………………………289
    第三节 地役权的取得………………………………………………………290
    一、约定取得………………………………………………………290
    二、时效取得………………………………………………………291
    三、法定取得………………………………………………………291
    第四节 地役权的内容………………………………………………………292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和义务………………………………………292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和义务………………………………………295
    第五节 地役权的消灭………………………………………………………296
    一、期限届满………………………………………………………296
    二、地役权的撤销…………………………………………………296
    三、目的的事实不能………………………………………………296
    四、供役地人依法终止地役权设定合同…………………………297
    五、地役权的抛弃…………………………………………………297
    六、土地征收………………………………………………………297
    第十五章 特许物权………………………………………………………………299
    第一节 特许物权概述………………………………………………………299
    一、特许物权的定义………………………………………………299
    二、特许物权的性质………………………………………………300
    第二节渔业权………………………………………………………………303
    一、渔业权的概念和特征…………………………………………303
    二、养殖权…………………………………………………………304
    三、捕捞权…………………………………………………………306
    第三节采矿权………………………………………………………………307
    第四节 海域使用权…………………………………………………………309
    第五节取水权………………………………………………………………310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总论…………………………………………………………315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315
    理论探讨 担保物权的性质………………………………………317
    二、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设立…………………………………319
    立法背景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和独立性…………………………321
    理论探讨 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
    过错的认定……………………………………………324
    实务研究 主合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责任的性质………325
    理论探讨 损害赔偿金是否属于担保物权的法定担保范围………328
    理论探讨 流质契约的存废………………………………………331
    典型案例 流质契约的认定与效力………………………………333
    三、反担保制度……………………………………………………334
    理论探讨 反担保的性质…………………………………………335
    实务研究 反担保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方式………………………338
    四、担保物权的消灭………………………………………………339
    五、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承担……………………340
    理论探讨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优先问题………341
    典型案例 同一债权既有人的担保又有物的担保的
    责任分担………………………………………………344
    立法背景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不存在求偿问题………346
    六、我国《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及其适用………………………349
    第十七章 抵押权(上)一一不动产抵押权……………………………………358
    一、抵押、抵押权及其种类………………………………………358
    二、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360
    实务研究 国有企业的抵押人资格问题…………………………362
    实务研究 国家机关和公益法人的抵押人资格问题……………365
    实务研究 新《公司法》之下的公司对外担保能力……………367
    典型案例 公司为其董事提供抵押担保的效力…………………368
    理论探讨 抵押权是否可以担保将来发生的债权………………373
    实务研究 房地产抵押权中的“房地一致”……………………376
    实务研究 农村村民的房屋是否可以设定抵押权………………379
    三、抵押权效力所及的标的物的范围……………………………381
    理论探讨 抵押权是否及于设定后抵押财产新增的从物………382
    理论探讨 抵押权的效力与抵押财产所生法定孳息……………386
    四、抵押权对抵押权人的效力……………………………………388
    五、不动产抵押权对抵押人的效力………………………………393
    典型案例 抵押物的转让…………………………………………393
    典型案例 抵押权的竞存…………………………………………395
    六、抵押权和租赁权的冲突与处理………………………………397
    典型案例 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并存………………………………399
    七、抵押权的实现和消灭…………………………………………401
    典型案例 抵押权的实现条件……………………………………402
    理论探讨 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关于公力救济途径
    规定的检讨……………………………………………404
    实务研究 划拔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实现………………………411
    立法背景 抵押权应有存续期间的限制…………………………412
    典型案例 抵押权是否有存续期间的限制………………………413
    理论探讨 抵押权存续期间是否可以约定………………………414
    典型案例 当事人是否可以约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间……………416
    第十八章 抵押权(下)一一特殊抵押权………………………………………420
    第一节 动产抵押权…………………………………………………………420
    一、动产抵押权及其制度功能……………………………………420
    二、动产抵押权的登记……………………………………………423
    理论探讨 动产抵押登记不具有创设权利的功能………………423
    三、动产抵押权和动产质权的竞存及其处理……………………426
    理论探讨 先抵押后出质的处理…………………………………427
    典型案例 抵押权与质权的并存…………………………………430
    第二节 浮动抵押权…………………………………………………………431
    立法背景 我国引入浮动抵押制度的必要性……………………431
    一、浮动抵押权的设立……………………………………………432
    二、浮动抵押权的效力……………………………………………434
    立法背景 浮动抵押权的效力休眠期……………………………435
    三、浮动抵押财产的确定…………………………………………436
    第三节 最高额抵押权………………………………………………………438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意义…………………………………………438
    实务研究 最高额抵押权中“连续发生的债权”的认定………439
    理论探讨 最高额抵押权的从属性………………………………440
    二、最高额抵押的设定……………………………………………444
    实务研究 是否可以设立概括性最高额抵押权…………………445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447
    典型案例 最高额抵押权的处分…………………………………449
    四、最高额抵押权的确定…………………………………………450
    立法背景 最高额抵押权债权确定期间的计算…………………451
    第十九章 质权……………………………………………………………………456
    第一节动产质权……………………………………………………………456
    一、质权及其性质…………………………………………………456
    理论探讨 权利的“占有”………………………………………458
    二、动产质权的设立………………………………………………459
    实务研究 货币可否为质押财产…………………………………459
    理论探讨 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460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463
    理论探讨 转质……………………………………………………465
    典型案例 承诺转质与责任转质…………………………………468
    四、动产质权的实现………………………………………………469
    第二节权利质权……………………………………………………………471
    一、权利质权概述…………………………………………………471
    二、票据质权……………………………………………………………477
    实务研究 票据质权之设定是否以背书记载“质押”
    字样为必要……………………………………………477
    实务研究 记载“不得转it'’的票据可否出质…………………479
    三、存单质权………………………………………………………481
    典型案例 存单核押的效力……………………………………………485
    四、股权质权的设立和实现………………………………………487
    五、应收账款质权…………………………………………………494
    立法背景 应收账款可以出质……………………………………494
    典型案例 应收账款质权的设立…………………………………497
    六、知识产权质权…………………………………………………499
    第二十章 留置权…………………………………………………………………505
    一、留置权的权利属性和制度功能………………………………505
    二、留置权的成立…………………………………………………508
    理论探讨 留置财产是否仅限于债务人所有的财产……………511
    典型案例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516
    理论探讨 留置财产与债权之间的牵连关系……………………517
    典型案例 债权人对动产的占有与债权发生之间的关系………520
    三、留置权的效力…………………………………………………523
    理论探讨 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竟存及其处理……………527
    四、留置权的实现…………………………………………………528
    五、留置权的消灭…………………………………………………530
    第五编占有
    第二十一章 占有及其分类………………………………………………………535
    一、占有的含义……………………………………………………535
    理论探讨 占有的性质……………………………………………537
    二、占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539
    三、占有的功能……………………………………………………540
    四、占有的分类……………………………………………………541
    典型案例 占有的分类……………………………………………543
    第二十二章 占有的取得、变更、消灭…………………………………………545
    一、占有的取得……………………………………………………545
    二、占有的变更……………………………………………………547
    三、占有的消灭……………………………………………………548
    第二十三章 占有的效力与保护…………………………………………………550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550
    立法背景 占有推定效力…………………………………………551
    二、占有的状态推定效力…………………………………………552
    三、占有人的权利与义务…………………………………………552
    四、占有人的自力救济……………………………………………555
    五、占有保护请求权………………………………………………555
    典型案例 占有保护请求权………………………………………557
    主要参考书目………………………………………………………………………559
    本书共有559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