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并居于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在我
国社会转型的新世纪、新阶段,法学教育不仅要为建设高素质的法律
职业共同体服务,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
发展经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近年来,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法科数量增长很快,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层次曰渐完善, 目前已
经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
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接受法科教育
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优先选择之一。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迅速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 中国法学教育的事业大有可为, 中国法学教育的前
途充满光明。
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育人,在于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法
学教育的宗旨并非培养只会机械适用法律的“工匠”,而承载着培养追
求正义、知法懂法、忠于法律、廉洁自律的法律人的任务。要完成法
学教育的使命,首先必须认真抓好教材建设。我始终认为,教材是实
现教育功能的重要工具和媒介,法学教材不仅仅是法学知识传承的载体,而且是
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法学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法学教材是传授法学基本知识的工具。初学法律,既要有好的老师,
又要有好的教材。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
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
即有一定职业的人。”一套好的教材,能够高屋建瓴地展示法律的体系,能够准
确简明地阐释法律的逻辑,能够深入浅出地叙述法律的精要,能够生动贴切地表
达深奥的法理。所以,法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向导,是学生步入法律殿堂的
阶梯。如果在入门之初教材就有偏颇之处,就可能误人子弟,学生曰后还要花费
大量时间与精力来修正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
第二,法学教材是传播法律价值理念的载体。好的法学教材不仅要传授法学
知识,更要传播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理念,例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尊重权利
的观念。本科、研究生阶段的青年学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一
套优秀的法学教材,对于他们价值观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法学教材是形成职业共同体的主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赖
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生成。一套好的法学教材,向法律研习者传授共同的知识,这
对于培养一个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法律思维、共同的话语体系的法律共同
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法学教材是所有法律研习者的良师益友。没有好的教材,一个好的教
师或可弥补教材的欠缺和不足,但对那些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而言,教材就是
老师,其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教材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注重,对学术成果
的形式优先考虑的往往是专著而非教材。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教材与创新、与学
术精品甚至与学术无缘。其实,要真正写出一部好的教材,其难度之大、工作之
艰辛、影响之深远,绝不低于一部优秀的专著,它甚至可以成为在几百年甚至更
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的传世之作。以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为例,所谓法学阶
梯,即法学入门之义,就是一部教材。但它概括了罗马法的精髓,千百年来,一
直是人们研习罗马法最基本的著述。 日本著名学者我妻荣说过,大学教授有两大
任务:一是写出自己熟悉的专业及学术领域的讲义乃至教科书;二是选择自己最
有兴趣、最看重的题目,集中精力进行终生的研究。实际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的。写出一部好教材,必须要对相关领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能以深
入浅出的语言将问题讲清楚、讲明白。没有编写教材的基本功,实际上也很难写
出优秀的专著,当然,也只有对每一个专题都有一定研究,才能形成对这个学术
领域的完整把握。
虽然近几年我国法学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是法学教育也面临许多挑
战。各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就更需要推出更多的结构严
谨、内容全面、角度各有侧重、能够适应不同需求的法学教材,为提高法学教学
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法学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的第一所正规的法学教育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最早开设了社会主义法
学教学课堂,编写了第一套社会主义法学讲义,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法学本科生
和各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产生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中
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
事业的振兴和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因此成为引领中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
国内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并在世界知名法学院行列中崭
露头角。为了对中国法学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出版一
套体现我们最新研究成果的法学教材。
承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们组织编写了本套教材,其中包括
本科生用书、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法学研究生用书和司法考试用书四大系列,
分别面向不同层次法科教育需求。编写人员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为主,反
映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整体的研究实力和学术视野。相信本套教材的出版,一
定能够为新时期法学教育的繁荣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为序。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