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法律方法论(法律人丛书)
    编号:30402
    书名:法律方法论(法律人丛书)
    作者:陈金钊主编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07年7月
    入库时间:2007-8-25
    定价:4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这本《法律方法论》是“山东省法律方法论研究基地”集体研究的又一成
    果。该书系2001年我们申报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完成稿。此前我们在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法律人丛书之《法律解释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一
    书,并在山东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法律方法》 (1—4卷)。对法律
    方法论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司法部社科基金、山
    东省社科基金、山东大学学科发展基金的赞助。特别是霍宪丹、贺卫方、李传
    感、李怀德、张越诸位先生对我们研究的肯定,使我们倍受鼓舞。在此我们表示
    深深的谢意。
    虽说学问是研究者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学术是学者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我国
    法学研究缺乏的是相互争鸣。如果没有学术争鸣,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就不可能深
    入下去。现阶段我们的学者对资料的收集、理论的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创造
    性的探究还显缺乏,浅尝辄止,几乎成了法学研究的明显缺陷。我们这本《法
    律方法论》对资料的梳理做了一些工作,对学界同仁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不同程
    度的评介,对法律方法论的体系及框架性理论进行了研究。法律方法的研究在中
    国大陆才刚刚开始,所以进行理论上的梳理性研究是必要的。理论联系实际首先
    要求我们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学界
    进行反批评。如果没有各界的批评,我们的“学问”则很难变成学术。除此之
    外,我们想说如果没有研究团队的协作也不可能有连续不断学术作品出版。由于
    该书是合作的产物,书中难免有不少交叉或矛盾之处。尽管我们的研究目标一
    致,但对各种问题却又有不尽相同的认识。这一方面会使该书的文风及逻辑出现
    一些不和谐,例如,本书主编认为,法官应坚持司法克制主义,而本书作者之一
    的张利春就坚持司法能动主义。我们研究法律方法,但我们也对法律方法进行反
    思。桑本谦在本书最后一章就对法律论证方法进行了批判。我们认为,这些分歧
    和批评也可能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好在,国内关于法律方法论的研究
    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失误与教训正好可以成为后来研究者的经验。我相信经过
    今后几年的努力,我们在法律方法论方面的研究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我们一直试图把其引向形而下,突出法学的实用性,
    写出对中国司法实践有实用价值的作品。但由于目前关于法律方法论的研究还没
    有较完整的体系,学者们基本上还都在探索基本理论问题,对实践的关注也基本
    上是一种姿态,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没有真正地开展。尤其是本书的作者们,基
    本上没有投身到司法实践中去,理论研究的进展仍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仍属于理论作品。最多按项目申报的分类来说属于“应用理
    论研究”。但我们在努力一一努力使我们的研究“脱离”实践但又面向实践,为
    司法活动提供更多的方法论选择。我们很清楚,理论与实践是社会分工不同的两
    个领域,并不能使二者截然分开。在人的大脑里,理论与实践都属于思维决策的
    同一过程。但对一个个体来说,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关注的
    “重要”领域。法官、律师、检察官和法学家虽然都属于法律职业,但又有不同
    的分工。我只想使我们的研究面向并贴近司法实践,而不是代替其他法律人的活
    动。这种面向只要能对法律人思考法律问题有所启发,那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
    了。在统稿结束后,我对整篇著述进行了反思,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注意到
    读者,只注重了学者层面的思索。这也许是法学著述的共同弊端。我们往往只注
    意尽情地阐发自己的理论学思,而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情绪。生硬的法学文字已
    经使很多人产生了厌恶,我们没有办法像畅销书那样赢得广阔的市场。这可能是
    法学研究者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对法律方法的理论探索还远没
    有完成,许多原理与具体案件的结合点,我们还没有找到。好在我们已注意到了
    这一问题,相信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加以解决。

    图书目录

    导论:法治与法律方法论
    一、法律方法论的意义
    二、法治与法律智慧
    三、法律研习的智慧之窗
    第一章 法律方法纵论
    一、“法律方法”用语辨析
    二、“法律方法”的概念
    三、法律方法的性质与特征
    第二章 法律思维
    一、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
    二、法律思维与日常思维
    三、法律思维模式
    第三章 法律渊源与法律发现
    一、司法视角的法源理论
    二、法律发现方法
    三、法律发现的过程
    第四章 法律解释方法
    一、文义解释方法
    二、目的解释方法
    三、体系解释方法
    四、历史解释方法
    五、社会学解释方法
    第五章 法律论证方法
    一、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法律方法
    二、法律论证的形式
    三、法律论证形式的理性重构(rational rcconstmction)
    四、法律论证的结构:内部证立与外部证立的区分
    五、三段论推理在法律论证中的运用
    第六章 裁判中的利益衡量
    一、利益衡量方法的知识背景
    二、利益衡量方法的必要性证明
    三、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 法律漏洞补充方法
    一、法律漏洞的语境分析
    二、法律漏洞的成因分析
    三、法律漏洞的种类
    四、法律漏洞之填补
    第八章 法律拟制方法
    一、法律拟制方法纵论
    二、法律拟制对司法的意义
    三、法律拟制方法的个例分析
    第九章 法律分析方法一一以法律关系为例
    一、法律关系的根源及其重要性
    二、法律关系的一般理论
    三、法律关系的逻辑模型
    四、个案演示一一根据法律关系原理的分析
    第十章 法律推理与逻辑分析方法
    一、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点
    二、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
    三、法律推理理论的历史考察
    四、法律推理的过程
    五、法律推理的目标
    第十一章 对法律方法论的反思一一以法律论证为例
    一、法律论证从何而来?
    二、案件争议中的法律论证
    三、交流可以消除道德分歧吗?
    四、“理性辩论规则”可以检验司法程序吗?
    五、不是共识,又是什么?
    六、问题还出在哪里?
    本书共有397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