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
    编号:30195
    书名: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
    作者:赵春明主编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时间:2001年2月
    入库时间:2007-8-3
    定价:2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所谓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
    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
    与手段的总和。
    从历史上看,非关税措施是在世界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下发
    展起来的。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西方发达国
    家在高筑关税壁垒的同时,还广泛地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非关税措
    施以阻止国外商品的流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关贸总协
    定的多轮贸易谈判,世界关税已降低到很低的程度。由于关税限
    制的作用大大削弱,而出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缓解国内失业压
    力等问题的需要,还必须对贸易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各国
    不得不寻找其他办法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非关税措施便因此
    而逐渐发展起来。
    把非关税措施作为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开始于20世纪
    70年代。当时,在关贸总协定主持的多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努
    力下,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已由20世纪
    40年代的40%下降到7%。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幅度下降。但是,
    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并不甘心放弃贸易保护政策。
    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导火线,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终于掀起了一场以非关税措施为特征的新贸易
    保护浪潮。非关税措施从此成为各国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主
    体,并愈演愈烈。据关贸总协定统计, “肯尼迪回合”结束时,
    全世界的各种非关税措施共有80多种,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
    非关税措施的总量已猛增到3 000多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结束
    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自由贸易原则更为世界各国普遍接
    受,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全
    球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竞争,使国际竞
    争更趋于白热化。
    在这种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并未因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
    加强而偃旗息鼓、销声匿迹,而是变换了手法,以新的形式登上
    国际贸易舞台。许多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各种
    名义实施了新的贸易保护措施,逃避世界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
    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对美国近年来的贸易政策进行了评审,
    认为美国在部分领域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一些部
    门的保护,保护手段转向制度化和非关税化。据估计,20世纪
    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就达十多类。
    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具有下列三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
    的制定,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要调整或更改税率,也需
    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非关
    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来比较迅
    速,程序也较简单,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
    的限制进口措施,从而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其次,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 ’
    接。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进而削弱
    其竞争能力的,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如果出口国采用出
    口补贴、商品倾销等办法降低出口商品成本和价格,则更限制了
    关税保护作用的发挥。而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预先限定
    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这样就能快速和
    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
    最后,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
    施,包括税率的确定和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出口商可以比较容
    易地获得有关信息,另外,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它往往要
    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
    往往透明度差,隐蔽性强,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别的国
    家实施差别待遇。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成功应对和突破国外的非关税壁垒,
    对于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非
    关税壁垒,我国长期以来却更偏重于谴责而不是正视。事实上,
    尽管非关税壁垒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但是由于它们在一定程度
    上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许可,更重要的是运用非关税手段来保护
    本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因此我们只能面
    对这个现实。不仅如此,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我们还应该学习
    借鉴国外运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市场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探
    索在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这个总的前提之下,我们
    应该如何灵活有效地采取和运用非关税措施,来适度地保护国内
    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一点对于我国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来
    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世”之后,按照有关承诺和规定,
    我国将大幅度地削减关税水平和部分明显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
    求的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保护市场的作用将大大下降。在这种
    情况下,以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准则为前提,开展对非关税
    壁垒的战略性研究和运用就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项
    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策略性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
    国应及时地从关税壁垒保护转向非关税壁垒保护,而在非关税壁
    垒保护中,又应将重点放在隐陸非关税壁垒的开发和运用方面。
    一般来说,非关税措施可以分为显性和隐陸两大类。所谓显
    性非关税措施,即相当于直接非关税措施,主要是指对进口数量
    产生直接限制作用的措施,如进口配额、“自动”限制出口、进
    口许可证、指定经营、行政控制及外汇管制等;隐性非关税措
    施,即相当于间接非关税措施,主要指那些虽不直接限制进口数
    量,但在实际上却能起到阻碍进口作用的措施,如国内立法、技
    术标准、卫生安全要求、政府采购政策、反倾销等。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计划控
    制的逐步减少,我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了非关税保护手段,但主要
    措施是许可证、指定经营和行政控制。其中受许可证管理的进口
    商品在20世纪80年代末曾占总进口的46%,此后经过数次的
    大幅度削减许可证目录和进口配额,到1997年初,实行许可证
    和进口配额等进口控制管理的商品为384项,约占进口总税目的
    5%。指定经营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后的一种措施,即把所有
    商品分为三类,前两类属于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商品,由指
    定的贸易公司经营,第三类则是放开经营的进出口商品,任何贸
    易公司都能经营。据世界银行估计,到1992年,约占32%的进
    口商品受指定经营控制。后来,随着价格改革的迅速推进和计划
    控制的基本取消,指定经营范围大大缩小,除了煤、石油、棉
    花、粮食等lO多种特别重要的商品外,其他商品基本都已放开
    经营。行政控制则主要是针对机电产品实施的,为此,国务院曾
    一度设有“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专门负责控制机电产品的进
    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措施有所变革,以公开的法
    规取代了过去的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从而使透明度得到较大幅
    度的提高。总之,我国过去侧重的非关税保护手段主要是一些显
    性的非关税措施。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保护策略应及时地从显性非
    关税措施向隐性非关税措施转变。主要理由,一是显性非关税措
    施较为明显地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关贸总协定
    1994》第11条就明确规定:“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口许可证
    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方领土的产品的输入,或向
    其他缔约方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而对于其他非关税措施,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则规定了“维持现状和逐步回退”的原则。因
    此过多地实施显性非关税措施,容易遭到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
    们的反对和报复,而推行隐性非关税措施则仍有一定的生存空
    间。二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许多国家正在逐步减少显性非关税
    措施,而对隐性非关税措施的使用却越来越多。如西方发达国
    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就有10多类,
    它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隐性非关税手段色彩,如地区经济主义、
    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强化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权标准等等。
    最后,在显性非关税措施条件下,往往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政府行
    为,尤其是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行政控制,其政府干预的痕
    迹就更为明显,这些措施在对国内市场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同
    时,也导致了严重的寻租行为,从而造成资源的扭曲和低效使
    用。
    总之,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全盘接
    受,被动遭受冲击。相反,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有
    关保障条款,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在运用非关税措施尤其
    隐性非关税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回旋
    余地和发展前景。

    图书目录

    引 言………………………………………………………………1
    第一章 迫在眉睫:反倾销………………………………………6
    第一节 倾销与反倾销…………………………………………6
    第二节 反倾销与我国出口贸易……………………………25
    第三节 反倾销与我国进口贸易……………………………64
    第四节 我国企业应对及运用反倾销的策略………………101
    第二章 无孔不入:技术壁垒…………………………………140
    第一节 技术壁垒的产生和发展……………………………141
    第二节 西方国家技术壁垒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170
    第三节 我国企业应对及运用技术壁垒的策略……………180
    第三章 天然屏障:绿色保护…………………………………194
    第一节 绿色壁垒的成因与特点……………………………194
    第二节 绿色保护的国际规则………………………………201
    第三节 国别绿色壁垒的表现与实践………………………216
    第四节 我国企业应对及运用绿色壁垒的策略……………244
    第四章 不死幽灵:进口数量限制…………………………267
    第一节 进口数量限制的表现形式…………………………268
    第二节 进口数量限制的运用………………………………280
    第三节 实施进口数量限制的影响…………………………302
    第四节 我国企业应对进口数量限制的策略………………306
    第五章 集团作战:地区主义浪潮……………………………320
    第一节 地区主义浪潮方兴未艾……………………………321
    第二节 地区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351
    第三节 我国企业应对及运用地区主义的策略……………383
    第六章 任重道远:“灰色”措施与潜在壁垒………………399
    第一节 原产地规则及应对策略……………………………399
    第二节 政府采购政策及应对策略…………………………422
    第三节 劳工标准及应对策略………………………………44l
    主要参考文献……………………………………………………454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