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文明与暴力(近美国丛书)
    编号:30167
    书名:文明与暴力(近美国丛书)
    作者:陈嘉放
    出版社:四川人民
    出版时间:2003年3月
    入库时间:2007-8-3
    定价:2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激
    起中国人复杂的感情,像美国那样唤起中国人的好奇和
    想象,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影响着中国的
    目前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在日益开放的中国社会,美国
    文化的影子俨然是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中国人、特别
    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中,美国风格日益成为时尚;在
    中国的媒体里,有关美国的报道占据国际消息的大量篇
    幅;在大学、在研究机关、在政府部门,人们密切注视
    着美国政策的动向;在书店、在图书馆,各种有关美国
    的介绍和讨论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句话:中国正在面
    临美国的全面“入侵”。
    可以预见,由于世界的日益缩小,由于中国加入
    WTO,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还将迅速增加,中国人对美
    国的兴趣还将继续加温。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
    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当美国千方百计地加
    强自己的霸主地位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也在探求
    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中美关系将是2l世纪世界事务的
    重大主题,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关系到两国关系
    的好坏,也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光明与黑暗。
    中华文明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跟它的邻
    居的交往。中华民族不但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和丰富
    的生活,而且善于向其他的民族学习,用他人的成功的
    经验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
    话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海汇百川,有容乃大”这
    句话则是中华文化的大度的写照。在中国漫长的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介绍其他国家和文明的著作,战国
    时期的《穆天子传》可能是对外交往的最早文字记载,
    以后的《史记》和《汉书》反映出中国人对中亚地区的
    兴趣和了解。唐代僧人玄奘根据自己到印度取佛经的见
    闻写出的《大唐西域记》“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
    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同中亚
    和南亚地区的人民的交往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
    一优秀的传统连绵不断,宋代周去非写的《岭外代答》
    和赵汝适的《诸蕃志》也是介绍外国的地理民情的佳
    作。
    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近现代结下了不解之缘。一
    方面,两国文化差异悬殊,互相排斥,另一方面,两国
    又以各自的优点互相吸引。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两
    国关系时冷时热,恩怨难解。自19世纪40年代起,几
    代中国人漂洋过海、筚路蓝缕,对美国进行了反复的观
    察研究,并不断将自己的见闻认识诉诸文字。道光年间
    由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记的《海外番夷录》是对美国
    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第一部书面介绍。以后,中美两国
    交往持续发展,截至1882年美国实行限制华工人境法
    为止,来到美国打工、求学、经商、游历甚至从事外交
    的中国人与年俱增。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也日渐
    深入。一些具有学术水平的著作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
    其中包括志刚的《出使泰西记》、容闳的《西学东渐
    记》、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北亚墨利加米利坚合众国》、
    梁廷的《合省国说》和魏源的《海国图志》等。它们不
    仅介绍了美国的社会民情和科学技术,而且发表了对美
    国文明的扬抑褒贬。一些中国人甚至将他们对美国的观
    感用英文写出在美国发表,其中以曾经担任中国驻美国
    外交大臣的伍廷芳写的《一个东方外交家眼里的美国》
    最为透彻生动,该书在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同法国著名作
    家托克维尔的《美国的民主》媲美。
    这种认识过程的艰辛今天不难想见,因为它不仅受
    到空间的阻隔,而且受到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中美关
    系的制约。由于中国在近现代饱受西方列强的欺侮,由
    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剧烈摇摆,所以中国人在
    研究美国时不免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难以心平气和、
    实事求是地评价美国,在介绍和评价美国时往往以偏概
    全。结果是一些著作对美国一味褒奖推崇,另一些书籍
    则把美国说得一无是处。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更
    有不少学者囿于某些既定的理论框架,对美国进行类似
    缘木求鱼的探究。所幸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学
    术界拨乱反正,对美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正确的政策
    造成学术上百花齐放的健康环境,经过成百上千的中国
    学人将近二十年的辛苦耕耘,美国研究终于在中国形成
    了蔚为壮观的可喜局面。
    国內目前有关美国的书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中国人写的游记和关于美国社会的随笔,如《第三只
    眼睛看美国》、《这就是美国》、《访美散记》和《告诉你
    一个真美国》。这类书的优点是考察面宽,观点独到,
    且文笔淋漓酣畅,精彩之处常常使人拍案叫绝;但是它
    们基于个人印象,属于复旦大学汪熙教授称的“个案研
    究”,难免有挂一漏万、失之偏颇之处。另一大类是有
    关美国的专著,大多出自中国学者之手,如由复旦大学
    美国研究中心推出的《中美关系研究丛书》,王缉思主
    编的《当代美国丛书》、王晓德的《美国文化与外交》、
    韩召颖的《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于美国公众外交》、
    李世安的《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考察》。由于美国对中
    国的重要和中美关系一再出现的反复,近年来又出现不
    少关于中美关系的研究,包括陈锋、林宏等著的《中美
    交锋大纪实》、文衍编著的《超越对抗:中美三次大冲
    突》和阎学通的《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等。这些书多
    为高屋建瓴的扛鼎之作,其作者有相当深厚的英文功底
    和理论造诣,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更值得我们学习,但与此同时,其中个别的研究由于作
    者缺乏对美国社会的长期感性体验,也存在一些使人感
    到不及要领的地方。
    非常有趣的是,直到今天,美国对于大多数中国
    人、包括知识阶层仍然是个难解的谜。中国人对美国的
    评价总是众说纷纭,叫人莫衷一是。美国社会的复杂、
    多极、活力与矛盾,美国文化的雄浑、活跃、躁动和各
    亚文化之间的反差,以及美国生活的喧嚣和纷然杂陈,
    都使我们困惑,也引起我们对了解美国和剖析美国文明
    的不可扼制的欲望。这就是我们继《透视美国书系》之
    后再编写这套《近观美国丛书》之动机。
    在我们看来,美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它继承
    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产业革命的巨大成果,
    借助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全球性的移民潮流和历史给予
    的机遇,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一跃跻身于西方列强。在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
    以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长期雄踞西方世界的领
    导地位。通过这种领导,美国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
    济、科技等领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霸主地
    位在东欧集团和苏联解体后似乎得到进一步巩固。我
    们估计,在21世纪的最初几十年内,美国将在很多领
    域里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并继续对世界局势演变产
    生影响。
    美国文化深受犹太一基督教精神浸润,集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以来的西方文化之大成,又汇集来自世界各地
    移民的共同智慧。不仅具有磅礴的气势、丰富多彩的内
    涵,而且具有强大的张力,可与历史上的古埃及、印
    度、巴比伦、古希腊罗马以及汉、唐时代的中国媲美。
    美国文化的包容度本为美国民族的特殊经历所决定,反
    过来这一文化又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美国
    文化不仅仅属于美国人民,它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
    富。这一文化本身及其影响值得中国的知识阶层研究。
    我们同时也认识到,虽然美国目前似如曰中天,不
    可一世,美国社会的内部也在酝酿着一些深刻的危机。
    这些危机往往根源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美国人的价
    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由于美国的国力和对当今世界的影
    响,由于美国文化的世界性和扩张性,这些危机不仅直
    接影响美国人民的现在和将来,而且对世界的今天和明
    天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譬如,美国倡导了遍及全球的
    汽车工业和与之相适应的汽车社会。而汽车在扩大人们
    的生活半径、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却对人类
    的生存提出了最严重的挑战。在可口可乐和好莱坞电影
    风靡全球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探讨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可能导致的后果。
    《近观美国丛书》旨在对美国在20世纪、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潮流进行一番较为
    深透的剖析和解读。这套丛书的产生不仅因为美国文明
    本身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价值,而且因为美国是当
    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对于
    2l世纪的重要和两国关系一再出现的困难,因此,它
    不仅凝聚了我们的希望,而且包含了我们的关切和担
    忧。
    参与《丛书》写作的人员均为在美国学有所成的中
    青年华裔学者,大多为中国旅美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的成
    员,其专业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社
    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教育学、宗教学、文学和美国
    学等。我们横跨中美两种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
    越的视角,在各自的领域里又都有一定的建树。我们有
    志将自己的对美国多年的观察、思考和研究成果总结出
    来,奉献给国内的读者,以自己的一得之见跟国内的同
    行和师友交流切磋。
    同时,作为“文化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也希望以
    我们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同美国的“主流”社会进
    行有益的对话,以我们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丰富美国、改
    善美国,尽管这种影响目前还十分微弱。我们相信这种
    对话将有助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消
    弭由于传统和政治制度不同造成的隔阂甚至敌意,推动
    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作为经历了冷战阴霾的一代学
    人,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各国
    人民虽然有各自的利益,但在生存这个根本问题上彼此
    休戚相关。中美两个伟大的国家对世界的和平负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而我们乐于为两国之间的良陸互动尽绵薄l
    之力。
    任何学术著作,不管其作者的态度如何严肃,学养
    如何深厚,都有它的局限性,何况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常
    常被中国学人称为一个“谜”的国家,更何况学界的前
    辈和同行对美国的方方面面已经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
    究。长期旅美虽然给我们深入考察美国社会和文化以机
    会,但对这种机会的利用还受到我们的见识和研究能力
    的限制。再者,久居美国也可能使我们对一些情况司空
    见惯,反而丧失了原先的敏锐,这就是古人说的“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我们的研究充
    其量只是一家之言,舛错之处一定不少。为此还请各方
    专家、前辈和同行多多指教。
    我们一致认为,中美关系不仅关系两国人民今天的
    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在
    雅尔塔体系结束后,太平洋环带地区将成为世界最强大
    的经济板块和文化组合。美国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到一个
    世纪的时间将仍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对象。在中国走向现
    代化的进程中,美国不仅将提供一些重要的技术和资
    金,而且是许多重要领域里的参照物。换言之,中国既
    可以向美国学到许多先进的东西,也可从美国的失败中
    吸取不少教训。明眼人都十分清楚,美国今天的文明有
    它特殊的历史条件,美国的经验中国人不可能全盘照
    搬。但这种泛泛的真知灼见还需要通过对美国社会文化
    的具体分析才能深化,而也只有深化我们对美国的认
    识,才能对美国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扬弃和吸收。
    这套丛书自始至终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汪淋先生的
    大力支持,汪先生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给我们提出过许
    多宝贵的意见,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花费大量心血,特
    借《近观美国丛书》跟读者见面之机,向他表示诚挚谢
    意。

    图书目录

    前 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
    第一章 暴力玷污的文明纪录……………………………(1)
    一、征服新大陆………………………………………(2)
    二、血迹斑斑的“天定命运” ………………………(4)
    三、拓荒者与牛仔……………………………………(25)
    四、种族暴力改头换面………………………………(37)
    五、血泪编织的“金山”梦…………………………(48)
    六、沉重的历史包袱…………………………………(54)
    第二章 危机与革命………………………………………(59)
    一、战后关国:繁荣头上的阴影……………………(60)
    二、越南战争与社会动乱……………………………(62)
    三、新左派……………………………………………(67)
    四、种族歧视与暴力…………………………………(72)
    五、民权运动初起……………………………………(77)
    六、城市骚乱的挑战…………………………………(86)
    七、黑豹党与黑人权力………………………………(89)
    八、肯尼迪兄弟死于非命……………………………(92)
    九、“大社会”的得与失………………………………(96)
    十、暴力犯罪增加……………………………………(100)
    十一、自由主义是罪魁祸首吗? ……………………(104)
    第三章 为暴力所困的美国社会…………………………(108)
    一、高度的精神文明…………………………………(109)
    二、来自暴力的挑战…………………………………(111)
    三、杀人凶器,手枪居首……………………………(117)
    四、针对少数群体的暴力……………………………(124)
    五、家庭暴力…………………………………………(129)
    六、暴力犯罪者的年轻化……………………………(]34)
    七、反政府的暴力……………………………………(146)
    八、帮派团伙的暴力…………………………………(150)
    九、执法机关的暴力…………………………………(155)
    十、监狱里的暴力……………………………………(161)
    十一、世纪未现象……………………………………(165)
    十二、暴力的政治和社会意义………………………(169)
    第四章 黑暗的诱惑………………………………………(172)
    一、公众的恐惧………………………………………(172)
    二、新闻媒介的作用…………………………………(179)
    三、暴力亦为生财之道………………………………(186)
    四、执法者之间的暴力………………………………(197)
    五、仇恨与暴力………………………………………(202)
    六、学校难容平静的课桌……………………………(208)
    七、政府难辞其咎……………………………………(212)
    八、枪支自卫…………………………………………(225)
    第五章 暴力的社会环境…………………………………(228)
    一、“熔炉”难熔:美国的民族问题…………………(228)
    二、“法”之过?“人”之过? ………………………(239)
    三、狱满为患:关国的保释制度……………………(255)
    四、画地为牢:高科技挥戈上阵……………………(261)
    五、文化中的暴力及其影响…………………………(266)
    第六章 众说纷纭的暴力溯源……………………………(271)
    一、形体特征说………………………………………(271)
    二、经济使然说………………………………………(281)
    三、外因使然说………………………………………(289)
    四、内外因共同作用说………………………………(305)
    结束语………………………………………………………(321)
    参考文献……………………………………………………(327)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