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与制度资源
    编号:29583
    书名: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与制度资源
    作者:曹英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7年5月
    入库时间:2007-6-14
    定价:33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2]世纪之初的中国,甫一
    提出,即获得上下普遍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第
    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
    一次将“和谐”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中,使社会主
    义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实现“四位一
    体”,并在收入分配中提出宏观调节的政策取向、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劳
    动关系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划,力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次新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社
    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利益、愿望,引起广泛共鸣,并形成全民
    共识,这在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曰益
    多样化的现代化中的中国,殊为不易。有此核心价值体系的
    感召,有政府政策的民心取向,有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成就
    社会的团结和谐,也当是可以期待的愿景。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针对社会的不和谐而言的。和谐是
    理想,不和谐是绝对的存在。不和谐的因素被控制在人类的
    智慧、道德、规则之内,就是一种和谐, 因此,和谐是可以
    实践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和谐社会,人类可以
    按照自我的自由意志,享受基本的权利,维持体面的生活,
    弱势群体的救助亦有制度性安排;畅所欲言,对于不合己意
    的社会问题有充分的表达,尤其是对政治权力的批评不必忧
    惧报复、压力甚至威胁;能参与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与监
    督,对于解决争议、维护秩序的国家权力可以抱持良好的期
    待,对于政治权力的行使期望得到积极的回报;人人得到社
    会起码的尊重,不惧怕制度的、舆论的与道德的暴力, 即使
    拥有权力、话语权的强势群体的作为亦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政府权力是克制的、有限的、受到制约的,对社会资源的分
    配是公平、公开的,程序是公正的,其存在理由是民众的权
    利需要,民众权利优先于政治权力。质言之,社会成员个体
    自由的存在、权力正义的安排及人类基本价值的被尊重,是
    和谐社会必须的社会、制度环境,这是人类理性在几千年发
    育后得出的基本结论。
    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利益出现紧张、矛盾、冲突乃至
    激烈争斗的现实而提出的。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使分配社会
    资源的时间先后、份额多少和支付代价的大小显得尤为紧
    要, 因此,政治权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表明,统治者
    没有无争压力,必生惰性、奢华,强势族群利益维护只是依
    赖制度垄断的惯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不平衡安排;长期
    的不平等使得弱势族群争取权利只能取以暴易暴的方式。暴
    力只能产生暴力,理性源于和平的生长;暴力只能是两败俱
    伤,无益于任何群体,和平是各方利益的妥协、有规则的博
    弈,端赖政府、民间共识的培育,是排斥任何独占性权力的
    自然进程。
    和谐社会思想, “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统治地位
    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传统中国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思想人物苦心孤诣的论证,也有
    行为人物的实践,但总体言之,还只是一个理想。儒家建构
    了和谐社会基本的概念、准则、规则和权力结构系统,在思
    想、行为层面有经验、学理的阐扬,对传统中国政治发展具
    有精神控制力。在思想层面,儒家由人性善的基本假设, 由
    君子、君主圣贤政治的选择及民本主义国家政治取向的规
    定,意图创设“大同社会” 的思想环境,指导国家权力的
    恰适运作;并在君主专制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内,构建权力
    制衡、司法公正、职官管理等“一元独裁下的三权分立体
    制”。儒家思想、行为层面的努力, 曾经造就了如文景、贞
    观等盛世局面,但并未阻止专制暴力的急剧扩张与王朝腐败
    周期律的恶性发生,说明传统中国的和谐社会思想假设与制
    度安排有深刻的矛盾之处。但是,这些内生性本士资源,仍
    对现代化中的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
    借鉴价值。

    图书目录

    绪论 和谐的本义 ………………………………………………(1)
    一、词源学意义的“和” …………………………………(2)
    二、“和而不同”……………………………………………(3)
    三、儒家和谐思想的核心与底线 …………………………(9)
    上篇 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
    第一章 圣贤政治………………………………………………(25)
    一、圣君思想 ………………………………………………(25)
    二、君道 ……………………………………………………(28)
    三、贤能政治………………………………………………(44)
    四、臣道 ……………………………………………………(5])
    第二章 民本主义 ………………………………………………(105)
    一、贵民 ……………………………………………………(107)
    二、养民 ……………………………………………………(110)
    三、护民 ……………………………………………………(120)
    四、教民 ……………………………………………………(141)
    下篇 和谐社会的制度资源
    第三章 行政中枢决策体制的“三权分离” …………………(185)
    一、中枢体制的历史衍化…………………………………(185)
    二、宰相选贤、分权制衡与行政安全……………………(207)
    三、六部政务处理机制 ……………………………………(212)
    四、集议、廷议、廷推……………………………………(214)
    第四章 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制 ………………………………(219)
    一、中央集权下的地方政府组织 …………………………(219)
    二、二级制向三级制的过渡与定型 ………………………(231)
    三、政区分等制度…………………………………………(248)
    四、区域划置的原则 ………………………………………(251)
    五、县制千年不易 …………………………………………{252)
    六、宗法社会的乡间社会管理…………………………………(257)
    第五章 御史制度:监察独立与以官制官 ……………………(273)
    一、监察制度的演变………………………………………(274)
    二、组织系统独立…………………………………………(284)
    三、“以小驭大”的政治技术………………………………(286)
    四、高度重视监察官的选任………………………………(290)
    五、注重监察方式的灵活性、有效性……………………(293)
    第六章 司法制度:权力制衡与制度救济 ……………………(296)
    一、中国法律制度的进化 …………………………………(297)
    二、儒家化的法律原则……………………………………(306)
    三、制度安排………………………………………………(318)
    第七章 职官管理制度的理性化努力 …………………………(351)
    一、分级管理、权爵分离…………………………………(352)
    二、注重程序、重视学习 ………………………………………(358)
    三、考试录用制度…………………………………………(372)
    四、考课制度………………………………………………(385)
    五、薪俸制度………………………………………………(400、
    六、致仕制度………………………………………………(418)
    七、重典惩治贪腐…………………………………………(419)
    第八章 本土和谐资源的现代价值 ……………………………(434)
    一、“温和专制”与“责任专制” ………………………(434)
    二、本土和谐资源的现代价值……………………………(437)
    三、“专制和谐”的根本缺陷………………………………(439)
    参考文献…………………………………………………………(442)
    后 记………………………………………………(468)
    本书共有468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