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
度”,一个月之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
议,这样一场围绕着《物权法》的巨大争论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辗转5
年,前后8次提交审议,在这期间无论是法学学者,还是立法工作者以
及各界人士,大家都为其完善献计献策,殚精竭虑。《物权法》既是改革
开放以来首部公开听取群众意见的法典,也是迄今为止争论最多的立
法草案。
《物权法》是关于物的归属的法律,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物尽其
用,定分止争”,为我们每个民事主体的合法财产提供最充分的法律保
护。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合法所得能为法律所承认,为法律所保护,这样
我们才有创造财富的欲望,才有创造财富的可能,社会物质财富才会积
聚,此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物权法》意义重大,与我们每个公民
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不可否认由于民法学在其千百年的发展中,经过多
代法学家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较为抽象的理论体系。表
现在《物权法》上,便是大量抽象的法学词汇的存在。虽其乃智慧的结
晶,为世代法律人所称颂,但同时它又使民法渐渐地超然于非法律人.
超然于我们的生活。正如歌德所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真jI:推动法律进步的根本上是我们的生活,法学家的责任不是简单的
独善其身,满足于自己的精妙理论,而是让我们的百姓真正了解我们的
法律,让法律为人民所服务。因为知法的公民才是我们法治中国之基
础、和谐生活之要素、社会进步之动力所在。本书的创作便是为了使抽
象的法律词汇还原于我们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让《物权法》这一专家
立法为我们每个普通公民所掌握。
本书的体例安排是以《物权法》条文顺序为基础,以词汇出现的先
后为序进行解释。在每一法律词汇后,我们都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并进
行详实通俗的解释。该书的一大特色便是每一词汇后都附有该词汇在
《物权法》及其他法律中的具体规定,并配有简短例子对其进行说明。
该书中也有些概念虽然在《物权法》条文本身中未曾出现,但却在民法
理论中属于基本概念,本书对其也择重一并给予了解释。所以该书作
为一精练的法律学习之工具,有助于广大非法律专业的人了解《物权
法》条文本身内容,而且对初学《物权法》之法律学人也大有裨益。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特列出一些字符以节省篇幅,简要说明如
下:本书中“[参]”是指为说明方便,该词汇已在其他词汇的解释中予以
了说明,读者需查阅其他词汇进行了解;“[例]”是指为说明该词汇的含
义,特举出一些简单的、生动的例子对该词汇加以说明;“[法]”是列举
出该词汇在相关具体的法律条文中的使用;“[辨]”是指将该词汇和较
其容易混淆的词汇进行比较;“[注意]”是指该词汇在掌握时,以及实践
中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关联]”是指与该词汇有联系的其他词汇,读
者可以参考阅读,以加深对该词汇的理解。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方
便广大读者的检索方便,本书特在最后附有法律词汇的拼音索引以及
笔画索引.读者可以之为线索便捷地查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词汇。
最后,在此特别感谢法律出版社的编辑同仁,正是他们的艰苦付出
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及时地出版。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中若有不足
之处,还望各位读者多加批评赐教!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