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走近孟子感悟生活
    编号:28956
    书名:走近孟子感悟生活
    作者:田玉川著
    出版社:民主法制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入库时间:2007-4-16
    定价:3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彭松建
    当科学技术曰新月异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时;当互联网
    把整个地球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当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置身于钢
    筋、水泥和玻璃组成的高楼森林中时,我们为何竞像被围困在沙漠中
    一样孤独和无望?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为何会带来精神的极度饥
    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所最为缺乏的,不仅仅
    是财富,更有诚信和友爱!
    怎样才能解除现代人的精神危机,重铸现代人的灵魂?
    人们不约而同地回望两千多年前的圣贤一一孔、孟!他们的学
    说至今仍无可替代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
    这恐怕正是当今“国学热”的背景和前提,同时也是中央电视
    台“百家讲坛”讲老子、讲孔子深受各界观众欢迎的原因所在。
    至于孟子,这位与孔子并尊的“亚圣”的学说,在今天又有何现
    实意义呢?
    由资深出版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刘明清先生全案策划,
    文化学者兼作家田玉川先生倾力创作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对
    上述述问题做出了满意的回答。
    什么是人?
    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广的仁爱思想,他认为: “仁,人心
    也;义,人路也。”(告子章句上)“仁,内也。”(告子章句上)仁是
    人本质的心性;同时也是人心的所在。“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
    宅也。”(公孙丑章句上)人性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之善也,犹水
    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章句上)人性的善良,
    犹如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毋庸置疑。“惻隐之心,人皆
    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告子章句上)这“四心”,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良
    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这“四心”,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
    人。否则,那就是非人了。
    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
    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是否有良善之心,是人与禽兽最本质
    的区别。
    由此而反思我们今天的现实,谁是真正的人,谁是非人,不就
    很清楚了吗?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性不善者能否成为性善
    者呢?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章句下)人人都可以与人为善。只要
    “存其心,养其性”(尽心章句上),就会有仁爱之心.在孟子看来,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叵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
    娄章句下)仁爱是互相的,也是对等的。先要从自身做起。“正己而
    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只要自己端正,天地万物自会端正。只有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由爱亲到爱物,由爱众
    到爱万物,由己推人,由人推物,就能使仁爱之心永远根植于心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子掌。”(梁
    惠王章句上)能像尊奉自己的老人那样尊奉所有人的老人,能像爱护
    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所有人的孩子,由己推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最为缺乏的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章句下)每个人,修身养性,在由己
    推人,由人推己,利用今天所说的换位思考法的同时,还要限制自己
    的欲望。
    孟子并不主张“灭人欲”,而是认为: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告子章句上)合情合理的欲望,不仅不能灭绝,而且是应该满
    足的。纵是当权者,也是如此。“寡人有疾,寡人奸货”; “寡人
    有疾,寡人好色。”(梁惠王章句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能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滕文
    公章句下)当政者奸货、好色,又有什么不好呢?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用哲学的思维,
    诗意的语言,创新的结构,从诠释孟子的核心思想人手,紧贴当
    代百姓生活和思想的现实,以专题为经,以问题为纬,纵横论述,
    古今联通,通过解析当代人的种种困扰,可以使广大读者形象而
    深刻地理解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因此我相信读者读《孟子与百
    姓生活》一书,应当有不菲的收获。
    彭松建
    2006年12月28日于北京

    图书目录

    第一讲 生平.命运
    高山仰止:其人其书
    面对这位与孔子并尊的圣贤, 我们应当先从他
    平民的家庭、 求学的经历、周游列国的足迹, 去寻
    找他道德人格和不朽思想形成的轨迹。
    生于乱世
    师于儒门
    游于列国
    授于故里
    圣于著作
    经世致用:其学其说
    如果去透视我们民族的灵魂, 肯定会在其中看
    见孔孟的身影; 如果去检验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儒家
    文化圈中的每一个东方人的血脉, 其中肯定会有孔
    孟的基因。
    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
    孟子及儒学的“不幸”与“大幸”
    儒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论语》如饭”、“《孟子》如药”
    第二讲 道德无价
    仁爱的三种境界
    仁爱不只是一种品德, 更是一个人与人, 人与
    自然“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
    “亲亲”:孝为德之本
    “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 “无物不长”
    节欲:以仁摄欲
    人欲, 究竟是万恶的魔鬼, 还是“求乐”、 “欲
    贵” 的动力?
    “欲贵之,人之同心也”
    合乎仁的欲都合情合理
    养欲,即养礼
    “立节抗行”:要把人变成蚯蚓吗
    养心寡欲:心理减负
    良心:与人为善
    一个人, 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是金钱吗?
    是权力吗?是美色吗?
    何谓良心
    艮心, 即本心
    良心的二重性
    良心: 中国人特有的品性
    人无教近于禽兽
    什么是人?那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的, 是人
    吗?那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行尸走肉般活着的,
    是人吗?那害人害己, 祸国殃民的, 是人吗?
    “无教”的悲剧
    “如时雨化之”
    从小抓起: “易子而教”
    人生极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子:以孟母为师
    孩子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怎么办?孩子贪玩、
    厌学怎么办?对孩子的承诺一时不能兑现怎么办?
    由“孟母三迁”所想到的
    教之信,“朋不欺”
    “虚学”犹如“断织”
    人不可以无耻
    金钱、地位、 爱情, 都可以没有, 但不可以无
    耻,一旦无耻, 那就不成其为人了。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道不行,耻也”
    无义:无耻之尤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生来是性善,还是性恶?
    做一个真正的人的三原则
    存心养性:塑造道德人格
    第三讲 做人有道
    自省:正人先正己
    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是否先做到了?纠正别
    人错误的时候, 是否先纠正了自己同样的错误? 自
    己已经不想要的东西、 是否还要送给别人’
    孟子: “反求诸己”
    圣贤教授换位思考法
    中庸:”执两用中”
    一个人的体温和血压太低或太高都是一种病
    症, 一个社会呢?一个时代呢?整个人类呢?
    为中庸正名
    “执中”: “恶执一”
    稳健: “中道而立”
    诚信:为人之道
    当对每天吃的食品不放心时, 当怀疑穿的名牌
    服装是假的时, 当有病服用的是假药时, 当拿在手
    中的钞票不是真币时, 当听到的不少话是假话
    时, 当面对的面容不再真诚时, 人们缺少的不再只
    是财富, 更有
    诚信三原则
    诚信的两面性
    还得体现法的精神
    把握好度最重要
    行车, 若超速狂奔, 则会酿成车祸; 若缓慢爬
    行, 则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惟有选择既快又安全
    的速度行驶、 才适宜。这个最佳速度就是度。行车
    如此,做人处事不也如此吗?
    不为而后为
    “三无”原则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当务之为急
    不成章不达
    进锐者退速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当你总在要求别人应怎样、 不应怎样, 该千什
    么, 不该干什么时, 你是否已意识到. 自己实际上
    已经成为一个好为人师者?
    你是叉一个好为人师者吗
    正确认识自己
    第四讲 生活规范
    由知言而知人
    人心隔肚皮, 心里想的往往和嘴上说的不一
    样,怎样办呢?
    “四大恶言”辨识法
    “生于其心”:精神贿赂价更高
    “言无实不祥”
    权变:变则通
    时代已变了, 你我变了吗?生活已变了, 你我
    变了吗?人人已变了, 你我变了吗?
    与时俱变: “彼一时,此一时也”
    “惟义所在”
    “不可虚拘”
    为政:不得罪巨室
    上下级和谐
    上下级关系是否和谐, 是否融洽, 责任在上
    级, 这是孟子管理思想的深刻之处。尤其是强调管
    理者素质的重要, 在今天, 不是依然有极强的现实
    意义吗?
    仁义: “自上而行于下”
    土有所好下必甚之
    管理者的素质最重要
    人生进退有方
    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有得必有失,有进就有退。
    什么该得?什么该失?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要有一本人生效益账
    “求之有道”:人生加减法 朋友之道
    黄金有价, 权位有级, 朋友却是无法用黄金和
    权位去衡量和替代的。 那么, 交朋友交什么’
    “知其人”,“论其世”
    平等: “友其德”
    “有信”: “有信”还是“有信”
    回报:互爱互敬
    向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当你锦衣玉食时, 当你走向辉煌时, 当你拥有
    良辰美景时, 你是否想到了他们
    “先斯四者”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第五讲 成功法则
    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论什么样的恒产, 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制民恒产
    养教合
    恢复井田制的两分法
    有恒心者能成功
    从爬行开始, 一点一点爬, 一步一步挪, 一段
    一段走。即使跌倒了, 爬起来再赶, 即使摔伤了,
    包扎一下, 继续前行。如何楔而不舍, 究竟凭的是
    什么?
    恒心:成就辉煌
    自暴自弃:哀莫大于心死
    意志决定成败
    一个人的成功, 并不仅仅取决于他在学校学了多
    少书本知识,而最终在于他在社会上是否有所作为,
    既要看他成功时的喜悦、 更要看他失败时的坚强。
    意志磨炼“苦其心志”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儒商:“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儒家学说一贯强调重义轻利, 是不是就反对经商
    呢?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否能够转化为现代意义上
    的商业理念呢?
    儒家并不完全轻商
    “薄税敛”: “皆什一”
    儒商的境界
    社会才是造就儒商的大学
    管理:以人为本
    员工究竟只是劳动的工具, 还是企业的中心和
    主体?老板与员工之间的 “劳资对立”, 是否能够
    化解和转化?
    核心理念: “民为贵”
    管理理念: “人和”
    附录:《孟子》原文
    跋:道与术
    本书共有334页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