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黑龙江大学法学文丛)
    编号:27989
    书名: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黑龙江大学法学文丛)
    作者:史广全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入库时间:2007-2-12
    定价:3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礼法融合是法史学中的一个大题目。自法史学科成立以来,它就为
    众多学者所瞩目。时至今日,人们对它的关注仍然没有减弱。历久而弥新,
    这恐怕是礼法融合问题研究的显著特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众多的学者对礼法融合问题情有独钟,从而对它
    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忱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礼法融合问题自身所具有
    的独特魅力。礼法融合不仅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历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近代转型过程中亦充当了主要的角色,直至今日,仍然是建构法治秩序
    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自从十年前步人法史学界,我也像众多学者那样,逐渐为礼法融合问
    题所吸引。出于自身本来学术根底为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缘故。
    一旦涉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领域,我便本能般地将目光投向礼法融
    合问题。礼法融合的重要侧面是法律与道德的融合,所以,礼法融合的课
    题与我的知识积累具有天然的亲和性。起初,我还是把它仅仅当作一个历
    史问题,后来觉得,它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礼
    法融合固然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特征与发展主线,它不也是近代法
    律文化转型的主线么?不也是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课题与主
    线么?
    于是,一个清晰的计划酝酿出来,我开始设想撰写关于礼法融合传
    统法律文化发展、转型与超越的三部曲。题目拟为“礼法融合与中国传
    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近代崩解与转型”
    和“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超越”。我试图通过这三部曲将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发展的历史图景以及它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
    题揭示出来。
    呈现在眼前的这本书,是我当初设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正如读
    者所看到的,在本书中已经将原来计划中的二部曲和三部曲的内容有
    所涉及。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本书体系的完整,也是为了提早将我的
    礼法融合研究的完整轮廓展现出来。如果能够由此获得前辈与同仁的
    教正,就会对我今后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从而使我少走一些弯路。
    就在本书杀青之前,我的博士后开题也已经结束。题目就是关于
    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超越问题,名之曰“礼法融合传统及其超
    越的文化哲学辨思”,用文化哲学的理论框架作为研究范式,研究礼法
    融合超越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这实际上是我原来计划中的第三部
    曲。但愿做完这一题目,还能回过头来完成第二部曲,即礼法融合的近
    代崩解与转型。
    本书以下几个方面是异于以往礼法融合研究之处的:第一,在结构
    上,理性透视与历史演进相结合。即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共时
    态研究与历时态研究相结合。第二,在方法上,采用文化学的研究视
    角,结合制度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制度层面的建构和精神层面的
    思潮是互动的,制度层面的礼法关系演进往往与思想家的思想演变联
    系在一起。第三,在研究的历史时段上,上伸下延。以往人们往往将研
    究的着眼点集中于汉至隋唐,使得研究的历史空间被人为缩小了。应
    该上伸至春秋战国,下延至宋元明清。第四,将礼法融合的历史演进划
    分为“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总结出礼法融合的两个模式。第
    五,加大丁对宋以后家法族规与礼教的发展在礼法融合进程中作用的
    研究。

    图书目录

    自序/l
    绪论/l
    上编 礼法融合的理性透视/29
    第一章 礼法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礼法融合研究的回顾
    一、瞿同祖:法律儒家化
    二、陈顾远:礼刑合一
    三、乔伟:礼法结合
    四、张晋藩:引礼人法、礼法结合
    五、俞荣根:中华法系和儒家化的法律
    六、张中秋:法律的伦理化
    第二节 礼法融合研究的反思
    一、礼法融合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礼法融合研究的设想
    第二章 礼/54
    第一节 礼的概念及其起源
    一、礼的概念/54
    二、礼的起源/55
    第二节 礼的实质和基本精神/58
    一、礼的实质/58
    二、礼的基本精神/59
    第三节 礼的功能/60
    一、政治功能/60
    二、经济功能/6l
    三、伦理功能/62
    四、道德评价功能/64
    第三章 法/66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66
    一、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起源主要观点回顾/66
    二、从象刑到阶级刑法:中国法律起源的真实图景/68
    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72
    一、礼为法源,礼法结合/73
    二、王权专制/73
    三、刑事法规发达、民事法规相对落后/74
    四、贵族宗法统治/75
    第三节 礼与法的比较/75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75
    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76
    三、维持秩序的方式不同/76
    四、礼是维护宗法社会的规范,法是瓦解宗法社会的规范/77
    第四章 礼法关系的历史嬗变/78
    第一节 刑的时代:礼法合一,出礼人刑/78
    一、释“刑”字/78
    二、礼刑并用/79
    第二节 法的时代:法胜礼衰/94
    一、释“法”字/94
    二、礼崩乐坏/96
    三、法的兴起/99
    第三节 律的时代:寺L法融合/107
    一、释“律”字/107
    二、律的时代/107
    三、礼法融合/108
    第五章 礼法融合的社会基础/114
    第一节 礼法融合的经济基础/114
    一、地理环境及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114
    二、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18
    三、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120
    四、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对人的性格的模塑及对礼法融合的影响/122
    第二节 礼法融合的政治基础/124
    一、王权专制/124
    二、金字塔形的社会分层/133
    三、官僚政治/139
    四、中国古代政治与礼法融合的关系/145
    第三节 礼法融合的社会组织基础/146
    一、家族组织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146
    二、中国古代家族组织的演变/148
    三、家族组织的内部行为规范/154
    四、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157
    第六章 礼法融合的思想文化根基/161
    第一节 天人合一思想/161
    一、天人合一思想/161
    二、天人合一思想对礼法融合的影响/17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人性论/174
    一、人性论的概念及其与政治法律的关系/174
    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人性论及其对礼法融合的影响/174
    第七章 礼法融合的文化解析与价值评估/181
    第一节 礼法融合的文化解析/181
    一、礼法融合是奴隶制时代礼文化与封建制时代法文化的整合/181
    二、礼法融合是社会规范与国家规范的整合/182
    三、礼法融合是自律性规范与他律性规范的整合/182
    第二节 礼法融合的价值评估/183
    一、礼法融合是适应中国古代社会要求的/183
    二、礼法融合形成中国古代泛伦理社会/184
    三、礼法融合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度认同,促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
    超稳定结构/184
    四、礼法融合对于当今法治秩序建构有消解作用,应当超越/185
    下编 礼法融合的历史演进/187
    下编(上):礼法融合的萌芽(春秋战国)/189
    第八章 礼法融合的萌芽:春秋战国法家与儒家的理论碰撞与整合/189
    第一节 法家学派的理论主张与改革实践:法治主义/189
    一、法家先驱管仲与子产:对旧礼治的初步触动与法治主义的初步实施/189
    二、前期法家及其巨擘商鞅:法治论的奠基/195
    三、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法治论/202
    第二节 儒家学派的法律理想:从先德后刑到礼法融合/210
    一、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克己复礼为仁/210
    二、儒家亚圣孟子:王道仁政/219
    三、先秦儒家学说总结发展升华者苟子:礼法融合/229
    下编(中):法律道德化时期(秦汉至隋唐)/242
    第九章 汉代礼法融合的初步奠定/242
    第一节 叔孙通制定礼仪及礼器制度/242
    一、制定礼仪制度/243
    二、制定《傍章》十八篇/245
    三、制定汉代礼器制度/247
    四、叔孙通制定礼仪礼器制度对于礼法融合的意义/249
    第二节 陆贾、贾谊的探索/250
    一、陆贾的探索及其“中和”之治说/250
    二、贾谊的探索及其礼法融合论/253
    第三节 汉文帝刑制改革对礼法融合的推动/264
    一、从文帝刑制改革的原因进行分析/264
    二、从文帝发动刑制改革的动机分析/267
    三、从刑制改革的过程分析/268
    第四节 汉代礼法融合在制度层面上的表现/270
    一、皇帝制度的进一步论证/270
    二、选官制度/270
    三、婚姻制度/271
    四、直接规定了违反伦常罪/272
    五、刑法原则/273
    六、秋冬行刑的刑罚执行原则/274
    第五节 德主刑辅:董仲舒对礼法融合理论模式的初步建构/275
    一、天论/276
    二、人论/281
    三、天人感应的王道论/290
    第六节 春秋决狱对礼法融合的促动/296
    一、以司法为切人点促进礼法融合/298
    二、在审判方法上以礼统法促进礼法融合/302
    三、从引经注律到引礼人律/304
    第七节 盐铁会议:一个重要的转折/308
    一、法家思想在武帝时占据支配地位/308
    二、盐铁会议上礼与法的论争/309
    第十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法融合的进一步发展/312
    第一节 曹操、诸葛亮等人对礼法融合思想的推动和发展/312
    一、曹操:礼法并用/312
    二、诸葛亮:礼法结合/315
    三、傅玄:弘扬儒学论和礼法并用说/319
    四、葛洪:德刑相济/325
    五、张斐:以礼率律/326
    六、杜预:“格之以名分”、引礼人律/328
    七、王通:融佛道人儒和王道仁政论/330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法融合在制度上的体现/332
    一、《魏律》引入“八议”制/332
    二、《晋律》“准五服以制罪”/333
    三、南陈“官当”入律/334
    四、《北魏律》创“存留养亲”之法/334
    五、《北齐律》制定“重罪十条”/335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法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原因/336
    一、门阀士族制度/337
    二、民族冲突与民族大融合
    第十一章 礼法融合的圆熟期:隋唐/350
    第一节 又一个失败的例子:隋文帝专任刑罚导致隋朝的速亡/350
    一、前期:礼法并用,重法轻儒/351
    二、晚期:用法益峻,专任刑罚/352
    三、隋文帝杨坚走上专任刑罚之路的原因/353
    第二节 唐太宗及初唐统治集团的礼法并用思想/355
    一、以“仁义”为治国之道/355
    二、礼刑并用/357
    第三节 礼法融合的哲学诠释一一《唐律疏议》的“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说/358
    一、唐代哲学为从理论上诠释礼法融合准备了基础/358
    二、“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说/359
    第四节 《唐律疏议》礼法融合的具体表现/362
    一、儒家“三纲”的法律化/363
    二、官僚、贵族享受司法特权/369
    三、良贱异法/370
    第五节 唐中期以后为维护礼法融合所作的斗争/371
    一、韩愈:排佛崇儒及“道统论”/372
    二、柳宗元:礼与法“其本则合,其用则异”/375
    三、陆贽:德威并用,先德后刑/377
    四、白居易:刑、礼、道“迭相为用”/379
    下编(下):道德法律化时期(宋元明清)/382
    第十二章 明刑弼教:朱熹对礼法融合理论模式的重构/382
    第一节 朱熹重构礼法融合理论模式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条件/382
    一、朱熹重构礼法融合理论模式的社会历史背景/382
    二、朱熹重构礼法融合理论模式的思想文化条件/389
    第二节 朱熹对礼法融合理论模式的重构
    一、朱熹的生平/391
    二、朱熹的天理本体论/394
    三、朱熹道心与人心对立的心性论/398
    四、朱熹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两重人性论/400
    五、朱熹的理欲论和义利观/402
    六、朱熹的礼法融合论及刑事政策思想的转型/406
    七、朱熹的礼教思想及其对礼法融合的影响/415
    第十三章 道德法律化之一:家法族规的发展/420
    第一节 国家法律对家长权的确认:为家法族规的订立提供了可能性/420
    一、确认家长对于女婚姻的决定权/420
    二、确认家长对财产的支配权/421
    三、确认家长对于女的惩罚权/422
    四、确认侵犯亲权加重处刑的原则,设立不孝罪人于“十恶”/422
    五、确认家长政治上的责任/423
    第二节 家族的发展:制定家法族规的必要性/424
    一、家族的概念/424
    二、家族的发展阶段/424
    三、宋以后家族的大发展/425
    第三节 家法族规的制定和颁布/426
    一、族长、族长权/426
    二、家法族规的制定/427
    三、家法族规的颁布/429
    第四节 家法族规的法律属性/430
    一、法律的概念:衡量家法族规具有法律属性的根据/430
    二、家法族规的法律属性/430
    第十四章 道德法律化之二:礼教的发展/432
    第一节 宋代礼教
    一、对孔子的尊崇/432
    二、崇儒/433
    三、大力出版儒学著作,宣扬和传播儒家学说/435
    四、兴办学校,强化对儒学的灌输和教育/435
    五、改革科举制度,激励士人努力读书/436
    六、日常读物的教化取向/439
    七、乡约的推行/440
    八、民间家礼/444
    九、旌表/448
    第二节元代礼教/449
    一、尊孔、崇儒/449
    二、学校、科举/453
    三、提倡孝行/459
    第三节 明代礼教/461
    一、朱元璋的礼法并用思想及对于明代礼教的推动/461
    二、尊孔、崇儒/464
    三、学校、科举/468
    四、宣讲圣谕/472
    五、旌表节妇烈女/475
    六、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478
    七、乡饮酒礼/479
    八、庶人礼仪/480
    九、强化善恶报应观念/481
    第四节 清代礼教/483
    一、康熙帝的明刑弼教思想及对于礼教的提倡/483
    二、尊孔、崇儒/485
    三、学校、科举/487
    四、宣讲圣谕/492
    五、乡饮酒礼/494
    六、旌表贞节妇女/495
    七、神道设教,增祀关圣帝君/496
    第十五章 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近代崩解/498
    第一节 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初步突破:沈家本法学方法论变革/498
    一、研究视角的转换/498
    二、历史的方法/500
    三、从纵向比较到横向比较/501
    四、批判的方法/503
    五、价值分析的方法/503
    第二节 沈家本的二元法治观及其影响/506
    一、道德的法治观/507
    二、学术的法治观/515
    三、道德的法治观与学术的法治观的交融/523
    四、两种法治观并存之原因/527
    五、两种法治观并存之影响/531
    六、经验和启示/536
    第三节 对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突破与固守:清末修律中的法之争/537
    一、<大清新刑律》对传统礼法融合律典的突破/537
    二、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538
    三、启示: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突破的艰巨性/542
    第十六章 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超越/544
    第一节 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治秩序建构的挑战/544
    一、主体维度的缺失:当前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致命弱点/545
    二、法治秩序:由日常生活世界到非日常生活世界的跃迁/547
    三、阻滞与消解: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对法治秩序建构的负面影响/550
    第二节 礼法融合传统法律文化的突破与人的现代化:法治秩序
    建构的必由之路/555
    一、法治秩序的建构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555
    二、日常生活批判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经之路/557
    第三节 国家.社会.日常生活批判三位一体:法治秩序建构的
    实践模式/559
    一、国家是法治秩序建构的动力之源/560
    二、社会是法治秩序建构的基础/560
    三、日常生活批判是法治秩序建构的主体维度/560
    参考文献/562
    后记、
    本书共有574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