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法学家茶座(第13辑)
    编号:27950
    书名:法学家茶座(第13辑)
    作者:张士宝主编
    出版社:山东人民
    出版时间:2007年1月
    入库时间:2007-2-8
    定价:14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在中国,茶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大约于唐代便有雏形,于宋代渐成规模。至明清则已为时尚。古往今来,茶馆的名称很多,如茶楼、茶肆、茶坊、茶店、茶居、茶社.茶艺馆等;种类也很多,如只供饮茶闲谈的清茶馆,专卖粗茶的野馆,兼卖点心酒菜的荤茶馆,带有说书唱词的书茶馆,兼供下棋打牌的棋茶馆,表演茶道的茶艺馆等。茶馆的基本功能是供人们喝茶、休闲、娱乐、洽谈,但是也曾经“客串”过调解纠纷、解决矛盾的场所。在旧中国,时有纠纷双方相约到茶馆商谈解决办法或条件,即俗话所说的“吃讲茶”或“吃品茶”,而且往往有调解人或评判人在场调停乃至仲裁,于是,茶馆也就有了一点法院的功能。
    笔者到世界各国访问,很喜欢参观当地的法院,不仅要旁听审判,而且要欣赏其建筑布局和雕塑绘画。在笔者看过的法院中,有的高大威武,有的精致玲珑:有的古香古色,有的现代摩登;有的令人感到庄严肃穆,有的让人感到亲善平和。法院的基本功能是定分止争,在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安定。为此,法院既需要威严性,也需要亲民性。古代法院的设计往往注重前者,而现代法院的设计则更加强调后者,包括设有专门供律师和当事人休息、谈话乃至饮萘或咖啡的场所,于是,法院似乎也有了一点茶馆的功能。
    有茶,就会有茶馆;有法,就该有法院。现在,有些超豪华的茶馆的门槛很高.门脸很吓人,让人望而却步;有些法院的门槛也很高,门脸也很吓人,让人敬而远之。近闻有些地方出现了一种“返古”现象,乡民在遇到纠纷时不去法院,而是由当地“长老们”调解或进行“神明裁判”。这很值得我们从事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工作的人深思。窃以为,茶馆的门槛过高,百姓可以自己回家解决饮茶的需要,于国于民并无大害;但是,倘若法院的门槛过高,百姓都自己去寻找解决纠纷的途径,那对社会来说就是后患无穷了。

    图书目录

    目 录
    [卷首语] 何家弘 茶馆与法院/l
    [法治漫谈] 夏 勇 十字路口话法治/4
    郭明瑞 也谈征收/9
    柳经纬 平遥古城楹联中的法律文化/12
    肖金明 便民服务中心:意义与问题/14
    刘立霞 对法律规则的反思
    ——与罗纳德.J.艾伦教授的对话/20
    [法学札记] 龙宗智 大学的精神
    ——在Z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
    的讲话/24
    徐学鹿 学者.时代.责任/27
    崔 敏 治学三忌/29
    路 见 论文答辩的技巧与方法/34
    关保英 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知识分配偏失谈/38
    张成敏 论不可理喻
    ——近代以来无罪推定怪现象之考察/42
    [法苑随笔] 林来梵 文人法学/50
    刘武俊 “富士康诉讼”与中国法治的积弊/52
    陈翔熙 “司法功夫茶”随想/56
    刘子平 为司法官者,该如何看待“实在证据”/58
    [身边法事] 吕忠梅 松花江污染:不能被法律遗忘/64
    傅达林 “法律六进”与“苏格拉底之死’’/69
    周大伟 聊聊北京胡同,说说城市规划,谈谈法制建设/73
    [名家访谈] 廖 明 求索西部法学繁荣,关注西部法治发展
    ——贾宇教授访谈录/8l
    [史海钩沉] 黄 风 司法协助亲历记/91
    谭金土 自首,在最后时刻/98
    [法林逸事] 刘大生 俗法佛法孰管用?
    ——答小能师太/102
    刘慧英 任东来 美国最高法院的“奥林匹斯山神”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上)/107
    [域外法制] 何 萍 感受美国/113
    徐国栋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人/117
    时延安 司法与形象/123
    彭 伶 叹息桥上的叹息
    ——欧洲游记两则/127
    [名师剪影] 邹平学 追忆恩师何华辉教授/131
    [茶客论剑] 喻 中 再论法律与艺术的对峙
    ——答李琦君/139
    李 琦 法律与艺术:通联与一致/143
    [书城夜话] 戴宜生 求实之路
    ——读《发展犯罪学》后感/150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三封/158
    共160页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