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
    编号:27344
    书名: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
    作者:[美]贝里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2005年5月
    入库时间:2007-1-12
    定价:2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如题所示,本研究综合了历史探究及概念分析,而观念分析又着眼
    于“需求”和“欲望”这两个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探究旨在勾画出
    奢侈这一概念衍变过程中的重要片断。用“片断”一词形容这一研究,无
    异于承认作者无心进行寻根问底的彻底探索。19世纪末布希亚特(Bau.
    drillart)曾作过这样的努力,撰写出浩繁的四卷巨著。然而,桑巴特
    (sombart)对此的评论是大而无功,虽言过其实,但也说明有必要采用去
    粗存精、恰切中肯的研究方式。作者进行的概念分析就是力图朝这个方
    向努力.当然,任何“片断”式处理都会招来关于何去何存的种种非议,
    比如在下面的篇章中地位显赫的亚里士多德、特别是卢梭(Rousseau)没
    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在此另一本书值得一提.约翰.赛柯拉(John Sekora)曾就奢侈的概念
    写过一本好书,我对他的感念远不能用参考文献目录中的寥寥几条所表
    达.然而,我与他却各有所好.赛柯拉的目标是要给史沫赖特(Smollett)
    的一项研究填充理念及历史背景,而我则乏于序时的历史陈述,更具一
    般意义上的“政治”倾向。我之所以进行这一课题的探讨和分析,正是因
    为它为进入一个对人有所启发的基本政治问题,即社会秩序的性质开启
    了大门。社会秩序本身显然非常空泛,奢侈的概念之所以独具启发性,
    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命题横跨多门学科,集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神学、
    经济学及政治学的各种问题于一身.这并不意味着对奢侈的研究不过是
    其他学科可以借助的一种手段,它本身就颇具研究价值。其研究价值不
    仅表现在要为这一概念在诸多学科中都有它的身影找到解释,同时也要
    找出这一概念不断演变所具有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奢侈以自己的方式
    成为记录世界观从古典和中世纪到现代进化过程的晴雨表。当然它是与
    许多其他的概念一同分享这一角色的,理性和自然这两个概念就是其中
    最突出的例子。
    由于课题本身所涉包罗万象,本研究刻意采用了选择性的研究分析
    方式。例如,我对柏拉图和巴尔本(Barbon)的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文本分
    析,而对奥古斯丁(Augustine)以后的基督教及启蒙运动则只作了概要论
    述。出于同样的考虑,我的论据也无所不取,既包括当代商业广告,也
    有分析哲学;既涉及哥特式建筑史,也有关于管理童装税的法规。我的
    意图不在于扯出一团乱麻,而是希望将这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要素化
    为马赛克,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格局。
    这种选择性本身就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方法论要求。对这些要求予以
    说明似乎已成为实际需要,因此我在此进行两点说明。这种需要本身表
    现出的是研究者值得嘉许的自觉意识,甚至已经发展到“观念史方法论”
    本身也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形成了自身的学术讨论和教条,例如洛夫
    乔伊(LoveJoy)、伽达默尔(Gadamer)、科斯勒克(Koselleck)、波考克
    (Pocock)和斯金纳(Skinner)等等。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无意直接介入这
    方面的讨论,因为我不希望让方法论的尾巴左右研究本身。在此我不是
    要通过对奢侈的讨论检验诸如概念史之类的研究方法是否可靠。当然,
    在一定范围内,我必须遵循某种方法论。我的兴趣是探讨在对社会秩序
    的自然的社会自我理解中奢侈所具有的不断变化的“角色”,正是因为这
    种理解,此类研究的着眼点才被广泛地放在概念论题上;也正因为这一
    着眼点历史维度的探讨才(片断式)集中在我所谓的“思想历程”上。根
    据我的选择性原则,这种“历程”在不同的历史片断中不尽相同,但普遍
    接受的观点是只有当代理解,或隐或显,才是最为恰切的背景.
    我在上文提到我的选择如同拼接一幅马赛克。马赛克不是天衣无缝
    的,其接痕明显,且越细察越毕露无遗。由此我要作第二点说明.接痕
    的存在意味着把诸如分析哲学、当代的不经意的用词法和历史考察并排
    摆放在一起,并不是说它们能够兼容并蓄到不留痕迹的地步.我的意图
    是要让它们之间相互比照,以期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要恰如其分地对
    这种方法进行判断,就要看它是否行得通,而不是纠缠于接痕的存在。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奢侈概念的当代通行用法勾勒出
    一个总体框架。在分析需要和欲望的区别基础上,我把奢侈分为四类,
    并同时提出或“提示”了下文所讨论的问题和主题。第二部分共三章,分
    别论述柏拉图、罗马人和早期基督教,共同构成了“古典范式”。在这一
    范式中,奢侈是个贬义词,代表着对正派而美好的生活的败坏。第三部
    分也有三章,阐述了奢侈的“非道德化”过程(第五章),它与亚当.斯密
    (Adam Smitll)之间的联系(第六章),及其对价值观向历史相对论的总
    体转变产生的影响(第七章)。最后一部分又回到了更为开放的概念分析
    和对当代问题的讨论上。
    第四部分的第八章论述了反映在税收政策和对贫困意义的争论中的
    奢侈和必需品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再次论及奢侈的贬义性。最后一章抽
    象论述了奢侈和必需品之间的划分是如何表现社会秩序及社会身份的观
    念的。尽管各章属于不同部分,但又在一定意义上各自独立。当然,本
    书不是九篇论文的组合,有些主题显而易见,有些(我希望)随着马赛克
    的拼搭,总体图案逐渐显现,才能为读者逐渐洞察。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绪论/5
    第一章 奢侈品/7
    第二部分 古典范式/45
    第二章 柏拉图序曲/47
    第三章 罗马人的对策/64
    第四章 基督教的贡献/87
    第三部分 向现代性的过渡/99
    第五章 奢侈的去道德化/101
    第六章 18世纪的大辩论/126
    第七章 需要的历史性/175
    第四部分 政治学、需要和欲望/195
    第八章 奢侈及需要与欲望的政治学/197
    第九章 奢侈、必需和社会身份/227
    人名翻译对照表/238
    参考书目/241

    本书总264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