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金融服务贸易规制与监管研究-基于入世过渡期后银行业局势的探讨
    编号:25691
    书名:金融服务贸易规制与监管研究-基于入世过渡期后银行业局势的探讨
    作者:韩龙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06年8月
    入库时间:2006-9-17
    定价:3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总 序

    一、法律方法与经济问题
    本套专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们不约而同地采用法律方法研
    究经济问题。过去我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多看到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
    法律问题。特别是国外法学界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法律的经济分析”,已有
    若干部专著翻译成为中文。而现在,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法律研究
    工作者开始进入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工商管理学的领域,用法律的方法来
    研究这些边缘领域的问题。
    在社会科学几个相近的领域,例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和
    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法律研究的论文和著作,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
    来越多了。在中国政府将“依法治国”定为基本国策之后,采用法律的思维
    与方法分析目前的经济改革问题也非常有意义。其意义就在于,我们所说
    的“依法治国”,不仅仅是表现在一个宏观的口号上,而是要将“依法治国”
    作为可以实际操作的、用来实际分析经济问题的、作为经济政策设计基础的
    法律方法。
    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北大前校长吴树青老师曾
    经问我,依照《宪法》,“债转股”是否应该提交全国人大财经委讨论?我说
    需要研究一下法律,才能回答。此后,国务院关于《国有股减持与成立社保
    基金》的办法出台,又有人问我,这么大的财政支付转移,是否应该经过全国
    人大财经委开会讨论?我回答说,需要研究法律。直到我在写这个序的时
    候,相关的法律研究工作还在进行。我希望从法律制度变迁的角度和我国
    财经法制程序演进的过程中找出符合法律的答案。
    不断遇到类似问题,使我开始研究与思考经济学家们提出的问题:“全
    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究竟是什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对于国
    家重大财政支付转移是否有权审议?”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经济学问
    题,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程序化和司法化的法学课题。
    二、经济学家敏感,法学家稳重
    还记得有一次,一位金融业界人士对我说:“改革十多年来,讨论经济改
    革的问题,几乎都是经济学者的声音,这不奇怪。目前,讨论《证券法》或公
    司治理的问题,也几乎都是经济学者的声音,这也不奇怪。奇怪的是,所有
    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几乎听不到法学家的声音!”说到这里,这位朋友几乎用
    质问的口气对我说,“你们法学家们关心什么?为什么听不到声音?你们都
    干什么去了?”
    我一下子被他的语气盖住了!当时我想不出用什么简单办法向他来解
    释。尽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因为这里可能有他个人信息渠道的问题,
    也可能有社会媒体关注的偏好问题,但还有可能是更深层的问题,例如,在
    改革过程中,许多法律制度和程序都尚未定型,如果采用法律的方法,可能
    会增加改革的成本,特别是时间方面的成本等。
    本套专著的作者们都是研究法律的,他们也可以称为年轻的“法学家”
    了,因为,他们已经发表了相当一批研究成果,从事法学专业研究的时间几
    乎都在10年以上。他们长期研究的成果,似乎可以部分地回答前面那位朋
    友的问题了。法学家可能没有经济学家那样敏感,但是,法学家多数比较稳
    重。法学家的发言将影响经济政策与制度的设计,也影响经济操作与运行。
    经济发展要考虑效率,但是不能仅仅考虑效率,还要考虑到多数人的公平与
    程序的正义。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可能都需要一段时间接受和适应法学家的
    分析方法和论证方法。
    三、研究成果的意义
    邀我写序的这套专著的作者们,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专门研究,又经过一
    段时间的修改,才拿出这样厚重的成果来。我看到这些成果时,就像看到美
    国最高法院门前的铜铸灯柱底下基座的铜龟,给人以一种稳重、缓慢、深思
    熟虑的感觉。中国古代在比美国更早几千年的时候,政法合一的朝廷大殿,
    就有汉白玉雕刻的石龟。龟背上驮着记录历史的石碑,同样给人以庄严、持
    久、正义的印象。中外司法与法学研究在历史上流传至今,给人的形象方面
    的印象和感觉是非常类似的,这种感觉在今天还有。
    在不太讲究政治经济学基本理念的时光中,又是在变动未定型的过渡
    时期,经济学家关于对策性的看法是敏捷和回应迅速的。在回应中有许多
    是充满7智慧的解决方案和温和的中庸选择。相比之下!法学领域的回应
    还显得少些,也慢一些。有一个可能的答案,也是从本套研究性专著中解读
    到的:经济学家们谈论的是“物”(商品与交易),法学家谈论的是“人”(权利
    与义务)。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市场中的“物”,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几乎都
    成为商品,早已流通。现在,更加上升了一个台阶,市场将作为商品的物,进
    化到了证券化的虚拟资产的形态了。但是,法学这边的情况呢?《物权法》
    还在起草过程之中,该法案能否在年内通过,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
    立法的稳重并不影响市场的发展,法学家们在实务性工作方面,特别在市场
    中的交易契约设计方面,已经在研究具体的问题,在这方面的成果,也已相
    当可观。
    经济学家对问题的讨论,观点可以是多元化的,也有争论。但是,总的
    方法还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和一致的假设前提下的。但是,法
    律则不同。法律天生就是对抗性的,生来就有正方与反方。抗辩是法律运
    作的方式,法律的逻辑和理念就是在这种对抗之中发展的。对抗性的法学.
    本身也导致了它的成果在外界人士看起来充满矛盾性和冲突性。甚至让他
    们感到,这群人搞的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抗辩的技术。
    四、国际与国内金融法的融合
    如果有人要我用一句话来表达什么是国际金融法,我就会说,它是一张
    没有国界,只有金融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地图。如果说,国内金融法与国际金
    融法还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时间上的区别了,我国加入WTO后,区别将越
    来越缩小。
    如果我们承认一美元在美国和在亚洲都等于一美元的话,国际金融的
    国界就越来越失去意义。而美元市场上中心与边缘的流通关系,就变得越
    来越有意义。任何国家国界之内的法律制度如果符合金融流通与发展规律
    的话,这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就会顺利,否则就曲折。荷兰的人口是俄
    罗斯人口的10%,但是,荷兰的金融规模超过俄罗斯的规模。英国人口
    6000万,是印度人口的6%,但是,伦敦金融市场的规模比印度大若干倍。
    这就是金融中心与边缘之间的关系之一。所以,区别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
    在法律规则方面已经不如以往那样重要,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如
    何抵御西方金融中心的垄断,将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中心从一极化发展为
    多极化。
    具体到我国,研究国际金融法与国内金融法是不可分的,而且这个领域
    范围之广袤,课题之宏大,数据之丰富,关系之复杂,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特
    别是年轻人。这个天文般宏伟的领域,特别适合青年人研究与学习。因为,
    在这个领域比其他法学领域出新成果的机会要更大,创新成果也相对较多。
    这套专著的出版,就是一个例证。
    本来这套专著的作者们要我写个小序,他们的书稿引发了上面一些话
    语,我感到有些喧宾夺主了。我感谢作者们以加速折旧的生活方式,写出了
    这样多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生活,分为两个阶段,在学习的时候,取之于
    社会;而做研究的时间,特别是出成果的时候,是学者用之于社会和回馈于
    人民。
    愿这些专业研究对金融业内人士有所帮助,对金融体制改革有所贡献。
    吴志攀谨志
    2004年6月28日
    共314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