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25673
- 书名:法律解释疏论-基于司法实践的视域
- 作者:尹洪阳
- 出版社:人民法院
- 出版时间:2006年9月
- 入库时间:2006-9-15
- 定价:18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导 论
第一章走进现实:被遗忘的法律解释方法………………(3)
一、对百份法律裁判文书的调查分析…………………(8)
二、枯燥的裁判…………………………………………(12)
三、僵化的法律思维……………………………………(17)
四、动摇的社会公信力…………………………………(20)
第二章追溯历史:找寻法律解释发展的足迹…………(25)
一、法律解释学向近代意义的嬗变……………………(27)
二、欧陆法系法律解释的发展…………………………(31)
三、英美法系法律解释的发展…………………………(34)
四、法律解释理论流派之比较…………………………(41)
五、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反思…………………………(47)
第三章不负使命:法治视野下的法律解释………………(53)
一、“法治”理论的哲学王国…………………………(54)
二、法治自我评价的品格………………………………(58)
三、法治的最高理想…………………………………(63)
四、法治的形式主义……………………………………(68)
五、法治的实现路径…………………………………(77)
第二部分原 理
第四章法学具有实践之品格………………………………(87)
一、社会学法学理论……………………………………(90)
二、法学实践品格之法律目的…………………………(96)
三、法学实践品格之法律利益…………………………(99)
四、法学实践品格之法律价值…………………………(105)
第五章法官之自由裁量权…………………………………(112)
一、法官裁量权之一般理论……………………………(116)
二、法官自由裁量权之强弱……………………………(119)
三、法官自由裁量权之限制……………………………(123)
第六章裁判活动“惟一正解”之否定……………………(129)
一、“惟一正解”的理论基础…………………………(131)
二、自由法学对概念法学的批判……………………(133)
三、法学的实践品格:对“惟一正解”的彻底否定…(136)
四、裁判结果:追求公正的“近似值”………………(138)
五、裁判“错案”理论的终结…………………………(141)
六、“错案”之说对法律解释带来的灾难性后果……(145)
第七章法律漏洞之基本原理………………………………(148)
一、法律无漏洞:法之理想……………………………(150)
二、法律漏洞之实质:违反计划的不圆满性…………(154)
三、法律漏洞:并非法律解释生成的必然……………(158)
第八章法律解释的涵义……………………………………(162)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164)
二、突破“解释法律”对法律解释的困扰……………(167)
三、裁判解释是法律解释涵义的最终归宿……………(170)
四、裁判解释的涵义……………………………………(172)
第三部分 实 践
第九章法律解释关系:救济法律关系……………………(179)
一、法律解释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关系…………………(181)
二、法律解释关系是法律关系的种属范畴:救济
法律关系……………………………………………(184)
三、法律解释关系中的受众:诉讼参与人……………(187)
第十章法律解释的主体:法官的最后定位………………(191)
一、对法律解释体制的反思……………………………(193)
二、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在法律解释
问题上的博弈………………………………………(196)
三、司法解释与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解释仍相去甚远……(198)
四、对法律解释“共同体”理论的质疑………………(202)
第十一章法律解释的标的:法规范及其附随情况………(207)
一、对法律概念的阐释…………………………………(209)
二、对法律规则的揭示…………………………………(212)
三、对法律渊源的探求…………………………………(214)
四、对法律事实的解读…………………………………(217)
五、对法律行为即意思表示的“确真”………………(220)
第十二章法律解释的方法:符合法精神的“创意”……(224)
一、“因素”说的启示…………………………………(225)
二、法律解释到法律补充的逾越………………………(227)
三、法律解释最终体现为逻辑“思维”方法…………(230)
四、法律解释在保持法“安定”的前提下
实现法的演进………………………………………(232)
五、德沃金的“原则”立论法…………………………(236)
六、法律解释的理性:符合法精神的创意…………(239)
第十三章法律解释的最高境界:和谐……………………(244)
一、法律解释是“双向”甚至“多维”的对话交流…(246)
二、法庭是法律解释的对话场域………………………(250)
三、调解是体现法律解释的最佳途径…………………(256)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265)
后记……………………………………………………………(268)
共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