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继承与创新(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文丛书)
    编号:22945
    书名: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继承与创新(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文丛书)
    作者:史浩明
    出版社:人民法院
    出版时间:2006年4月
    入库时间:2006-3-21
    定价:59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法典体系与创新
    第一章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时代意义………………………………………(1)
    一、从我国民事立法的现状看制定民法典的必要性……………………(1)
    二、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时代使命…………………………………………(6)
    三、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立法选择……………………………………(9)
    四、中国民法典的文字特点……………………………………………(11)
    第二章潘得克吞体系的解释、完善与中国民法典的体系建构………(13)
    一、潘得克吞体系的解释……………………………………………(15)
    三、申国民法典的体系建构与潘得克吞体系的完善…………………(19)
    第三章当前中国民法典编纂体例争论述评……………………………(34)
    一、民法典体例总体思路的争论………………………………………(35)
    二、民法典若干具体编章设置的争论…………………………………(42)
    第四章近代民法学思潮流变回顾………………………………………(52)
    一、16世纪人文主义法学派的兴起……………………………………(54)
    二、17世纪德国学说汇纂的现代应用学派和理性自然法学派
    的形成………………………………………………………………(59)
    三、19世纪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成就……………………………………(64)
    第二编 民法总则制度的反思与创新
    第五章对人身关系(人身权)问题的再认识…………………………(71)
    一、“人法”与“物法”的历史顺序和历史地位问题…………………(71)
    二、近代欧陆民法典中“姓名”条款的人身属性问题………………(73)
    三、债权与继承权的人身属性问题……………………………………(75)
    四、前苏联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康德理论的关系问题…………………(76)
    五、中国民法对前苏联理论的改造问题………………………………(78)
    六、人格与人格权的问题……………………………………………(80)
    第六章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建与创新……………………………(84)
    一、法、德、日原有成年人监护制度概要……………………………(85)
    二、现代以来成年人监护社会背景的变迁以及原有监护模式的
    制度缺陷……………………………………………………………(87)
    三、现代各国成年人监护制度修改概况………………………………(96)
    四、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基本类型的评价与重构……………………(110)
    五、重建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中的若干问题…………………………(120)
    六、高龄人的护理保险…………………………………………………(129)
    第七章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131)
    一、立法沿革上的考察…………………………………………………(132)
    二、理论根源上的考察…………………………………………………(134)
    三、实际运作中的考察…………………………………………………(146)
    四、结语…………………………………………………………………(151)
    第八章信用权概念比较研究……………………………………………(154)
    一、信用权概念的各种学说……………………………………………(154)
    二、信用是对民事主体一般经济能力的社会评价,还是对特定
    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156)
    三、信用是对民事主体客观偿债能力的评价,还是对民事主体
    客观偿债能力以及主观偿债意愿的评价…………………………(163)
    四、信用是对民事主体客观偿债能力以及主观偿债意愿的社会
    评价,还是包括此项社会评价以及相应的社会主体的信赖……(165)
    五、结语……………………………………………(167)
    第九章我国诉讼时效制度设计创新与完善……………………………(168)
    一、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合理界定……………………………………(169)
    二、诉讼时效效力的模式选择…………………………………………(175)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设计………………………………………………(180)
    四、严格区分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关系……………………………(183)
    第三编 我国财产权制度的创新与健全
    第十章传统财产权概念的瓦解与重塑…………………………………(193)
    一、财产与物的关系……………………………………………………(195)
    二、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理论是否是解决英美财产法困境的万
    能钥匙………………………………………………………………(200)
    三、传统财产权概念的瓦解是否侵蚀了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础………(204)
    第十一章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一……………………………(206)
    一、物权法定主义的内涵与历史沿革…………………………………(207)
    二、物权法定主义“合理性”批判……………………………………(210)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历史根源探析……………………………………(222)
    四、物权法定主义的运行实况及其成因………………………………(229)
    五、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自由创设主义………………………………(240)
    六、结语…………………………………………………………………(261)
    第十二章物权转让和物权行为实在说…………………………………(263)
    一、物权行为独立性的三种学说………………………………………(263)
    二、物权行为独立性对交易双方利益维护的均衡性与非均衡性……(266)
    三、善意取得制度能否取代物权行为及其无因性……………………(268)
    四、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相对化趋势……………………………………(270)
    第十三章对国家所有权与所有制问题的回顾与反思…………………(272)
    一、国家为何要享有所有权……………………………………………(272)
    二、国家所有权应有怎样的范围………………………………………(273)
    三、国家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275)
    四、公有制下国有财产价值实现的理论与实践………………………(277)
    五、国家所有权与我国当前的《物权法》立法………………………(284)
    第十四章财产权的合理限制与我国公用征收制度创新………………(285)
    一、德、美两国公用征收制度考察……………………………………(286)
    二、给予财产权过度限制以公用征收保护的意义……………………(289)
    三、财产权合理限制与公用征收救济补偿的区分……………………(290)
    四、我国对因财产权过度限制而成立公用征收应有之立法选择……(293)
    第十五章特殊用益物权种类及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影响………………(298)
    一、用益物权种类体系发展概述………………………………………(298)
    二、居住权……………………………………………………………(300)
    三、空间使用权………………………………………………………(304)
    四、分时度假权………………………………………………………(309)
    五、不动产证券化………………………………………………………(312)
    六、使用权………………………………………………………………(315)
    七、土地负担……………………………………………………………(316)
    八、限制的人役权………………………………………………………(317)
    九、结语………………………………………………………………(318)
    第十六章地役权制度的发展与创新……………………………………(320)
    . 一、地役权制度起源……………………………………………………(321)
    二、各国地役权制度概况………………………………………………(323)
    三、地役权制度若干具体问题创新研究………………………………(327)
    第四编 合同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第十七章提存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347)
    一、提存制度的历史发展回顾…………………………………………(347)
    二、提存制度的价值功能………………………………………………(349)
    三、提存的法律性质………………………………………………(350)
    四、提存机关的确定………………………………………………(351)
    五、提存的条件…………………………………………………(352)
    六、提存的程序…………………………………………………………(354)
    七、提存的效力…………………………………………………………(355)
    第十八章交付制度的发展与创新………………………………………(359)
    一、交付的概念…………………………………………………………(359)
    二、交付的性质…………………………………………………………(361)
    三、交付的方式(方法)………………………………………………(364)
    四、交付的意义………………………………………………………(365)
    第十九章无权处分与合同的效力………………………………………(368)
    一、无权处分的立法缘由………………………………………………(368)
    二、无权处分的含义……………………………………………………(369)
    三、无权处分的比较立法例…………………………………………(369)
    四、国内学界关于无权处分的主要观点………………………………(373)
    五、结语………………………………………………………………(375)
    第二十章合同期前救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376)
    一、英美法系合同期前救济制度——预期违约制度………………(376)
    二、大陆法系合同期前救济制度——从比较的视角出发……………(379)
    三、国际上的趋向——两大法系的竞争…………………………(382)
    四、我国《合同法》的立法取向——传统框架与规则创新…………(384)
    五、结语…………………………………………………(386)
    第二十一章合同法分则的变迁与发展趋势……………………………(388)
    一、罗马法中的合同种类及其变迁……………………………………(388)
    二、法国民商事法典中的合同种类的前工业社会特征………………(393)
    三、德国民商事法典中的合同种类的工业社会特征…………………(399)
    四、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和澳门民商法典中的合同种类的后工业
    社会特征……………………………………………………………(404)
    第二十二章赠与人紧急需要抗辩权……………………………………(411)
    一、赠与人紧急需要抗辩权的法理分析………………………………(411)
    二、赠与人紧急需要抗辩权的适用条件……………………………(414)
    三、赠与人紧急需要抗辩权的效力…………………………………(416)
    四、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与国外立法之比较…………………(417)
    第二十三章承揽运送人的介入权和介入拟制行为……………………(420)
    一、承揽运送人的介人权………………………………………………(421)
    二、承揽运送人的介入拟制行为………………………………………(424)
    三、我国相关制度评说…………………………………………………(431)
    第二十四章纵向限制竞争规则对特许经营合同的影响………………(433)
    一、特许人能否限定受许人固定转售价格……………………………(433)
    二、特许人能否限定受许人行使特许经营权的地域范围……………(437)
    三、特许人能否限定受许人的进货渠道………………………………(439)
    第五编 我国亲属继承法的创新与完善
    第二十五章我国身份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445)
    一、身份与身份权的法律涵义…………………………………………(445)
    二、从历史演变看身份权是否应列为一类独立的人身权……………(447)
    三、我国民法中身份权制度的立法完善………………………………(448)
    四、配偶权若干问题探讨………………………………………………(453)
    第二十六章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460)
    一、比较法上的考察……………………………………………………(460)
    二、日常家事代理权的性质……………………………………………(463)
    三、日常家事代理权的价值功能………………………………………(464)
    四、设定日常家事代理权应注意的问题………………………………(466)
    第二十七章我国继承法的创新与完善………………………………(470)
    一、孙子女、外孙子女应列为第二顺序继承人………………………(470)
    二、完善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制度……………………………………(472)
    三、建立特留份制度……………………………………………………(474)
    四、完善遗嘱形式的规定………………………………………………(482)
    五、应当允许夫妻合立遗嘱……………………………………………(488)
    六、放宽遗嘱变更形式的限制…………………………………………(496)
    七、确认补充继承制度…………………………………………………(497)
    后 记……………………………………………………………………(499)


    共500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