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监督与司法公正-研究与案例报告
    编号:19020
    书名:监督与司法公正-研究与案例报告
    作者:蔡定剑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5年5月
    入库时间:2005-6-10
    定价:4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这是一项关于监督对司法公正影响的大型调查研究国际合作
    项目的成果报告。
    追求公正是司法永恒的主题。如何实现司法公正?在西方国
    冢的回答是司法独立。然而,在中国,人们面对司法不公和司法腐
    败的第一反应是要加强监督。这里蕴涵着两种完全不同文化、传
    统和制度的差异。于是,中国建立了多种对司法审判监督的制度,
    并有日益加强这种监督的要求。中国的司法改革在主张司法独立
    和加强对司法监督的两个相反方向上用力。是否加强监督将会长
    期成为困绕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难题,因为它与司法独立、司法公
    正和司法效率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回答:监督是否有利于实
    现司法公正和克服司法腐败?这是近年司法改革讨论的焦点。主
    张加强对司法监督的观点认为,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司法
    权力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司法存在严重腐败,不监督不行;司法人
    员素质太低,易出现错案,需加强监督。而反对的观点认为,西方
    法治国家的经验表明,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没有独立
    就没有司法公正;司法审判是法律专业判断,其他监督往往不具有
    这种专业知识;监督不利于司法的既判力,妨碍司法的权威和社会
    关系的稳定等。
    面对彼此难以说服的争论,中国司法改革追求公正的途径何
    在?是增强司法独立减少监督,还是应加强监督?这是进行司法
    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涉及司法改革的方向。对这个问题理论
    的争论已经不少,外国的经验也很明确,但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
    从中国监督司法的实践分析出发,才能得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结
    论。谈中国的司法改革,还不能完全抛开现有制度。任何一个国
    家制度的成长也都要从现有的制度中演变。所以,我们的研究关
    注现行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制度,科学评估其有效性和利弊,到底监
    督是有益于司法公正还是有碍司法公正?我们需要通过现实的考
    察和实证的分析,而不能仅从理论上推导,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基于以上目的和方法上的考虑,才是我们做这项调查研究项目的
    动因。
    早在2000年,我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教
    授、中国法专家Randy Peerenboom(裴文睿)就中国的司法改革问
    题进行合作研究达成意向。我们决定,采取实证调查的方法来研
    究中国现行各种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从而分析监督与司法公
    正的关系和利弊,提出司法监督制度改革的建议。
    我国现行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主要有来自人民代表大会的“个
    案监督”,检察院的检察监督和法院自身的审判监督。据此,我们
    组织了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有
    学术素养的6位专家,作为课题调研领导小组,然后又分别从全国
    不同地区的6个省的人大常委会、检察院和法院分别邀请一位专
    家共18人作为案例调查组成员,这样共有24人成立了课题调查
    研究组。
    这项研究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培训。为了明确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规范案例调
    查的内容、方法、格式,2001年底,课题领导小组集中课题组成员
    进行调查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讨论明确了各课题专题组的具体
    调查目标和方法。
    第二步,调查记录案例。课题组要求案例调查人员在普遍了
    解调查地区本系统监督法院审判情况的基础上,至少选择8个有
    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客观实证的描述。要求调查者对每个案例的
    记叙必须包括案情简要、监督案的提起、监督过程、监督结果、有关
    方面对监督的反映、调查者点评六个方面。每个调查报告还必须
    提供案例的选择理由和调查所在地开展对司法案件监督的综合情
    况。同时,每个课题组负责人也必须亲自调查4个以上的案例。
    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进行案例调查,并反复对收集的案例进
    行补充、修改和规范化。
    第三步,分析案例写出报告。2003年下半年在收集案例的基
    础上,由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对案例进行客观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要包括本系统开展对司法审判监督的综合情况和基于对
    案例的分析提出改革监督审判制度的建议。每个专题组两位课题
    组负责人分别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第四步,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2004年1月,北京大学
    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
    法律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联合举办“监督与
    司法公正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最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专
    家,国内有关著名的法学家,美国、德国的专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
    湾的法律专家共80多人。会议由参加课题研究的专家提交了研
    究报告,特邀专家对研究报告进行了评论,其他与会专家也提交了
    论文和进行了讨论。
    此项调查是按科学方法和步骤进行的。但我们知道,该调杏
    研究也有相当的片面性。因为案件记录和研究分析都是由人大、
    检察院和法院方面的专家分别做的。各部门的专家都难免有部门
    之见和知识的局限,他们在案例选择和研究报告上可能带有部门
    色彩和偏见。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个缺陷还要选择这样做,是因为
    没有比本系统的专家更能详细地记录我们所需要的监督案例,这
    是找其他调查人员难以做到的工作。而此项研究提供详细而真实
    的监督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尽量避免调查者本身的随意和偏
    见,课题领导小组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调研者进行事先的培训;
    对调查案例的格式和步骤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除了课题组负
    责人写出研究报告外,还特别邀请了6位观点比较中立的学者专
    家分别就人大、检察院和法院的案例和研究报告进行独立的分析
    评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分析评论。而
    调查研究人员本身出于部门立场选择的案例和提出的研究报告也
    产生互相抵销的作用。
    虽然这次研究并没有提供监督审判是否有利于司法公正的某
    种结论。但是,这项研究仍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第一次组织了各
    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对司法
    审判监督的改革建议。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监督与司法公正
    关系不同角度的认识。而这次研究成果远不止于这些。它还第一
    次通过案例客观详尽地描绘了对法院审判进行监督的过程,提供
    了监督司法的一些数字,从而为更多有志于司法改革研究的人们
    提供了素材,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材料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报告。由参与此项调查研
    究的专家提供的研究报告和其他专家的评论,以及为项目成果报
    告而召开的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组成。第二部分是案例,由于
    本次调查提供了160多个案例,本书不可能全部收录,只选择了少
    部分案例出版。编入本书的案例一般包括案情简介、监督案的提
    起、监督过程、监督结果、对监督结果的反映、调查者简要评语,给
    读者展示监督的客观过程。当然有些案例是不够全面的,调查者
    简要评语也只反映调查者个人观点。为了便于公众分享调查研究
    的成果,本次调查的全部案例将放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
    会与议会研究中心的“人大与议会网”(VgVdV~.e-cpcs.org)“中心活
    动”栏目上,以供大家查阅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收入本书的案例,
    人大的个案监督案例称为《某某省人大监督法院案例》,而收入网
    站的全部案例目录中称《某某省人大监督司法案例》,因这次调查
    的人大监督案例中有些是人大监督公安、检察机关的案例,都没有
    收入本书,只放在网站上,只有部分人大监督法院的案例才收入本
    书。请读者注意案例引注名称和案例编号的不同,以区别是在书
    上还是网上的案例。
    本研究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和成果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裴文睿教授,没有他寻求资金
    的帮助和学术上的指导,就根本不可能从事此项研究。还应感谢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亚洲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对本
    项研究和成果出版的支持。最后应该感谢参与课题调查研究的全
    体成员,他们都是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官员,他们公务在身、十分
    繁忙,但还是坚持按要求完成了调查研究任务。我还要感谢项目
    助理和中心的助理吴国舫、王旭坤、吴薇和李霞,是他们的热情工
    作,才使我能有效地组织这项有众多专家参与的大型研究工程。
    特别是我的助手李霞女士,书稿的前期编辑和技术规范工作是她
    帮我完成的。
    总计774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