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18266
- 书名:间接选举(上中下)(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
- 作者:史卫民 刘智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出版时间:2004年10月
- 入库时间:2005-4-15
- 定价:120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间接选举的法定程序与制度安排
第一章间接选举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3)
一 与间接选举相关的法律与法规…………………………………(3)
二 中共中央的相关政策文件……………………………………(22)
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选举的决定……………………………(28)
四 省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发出的选举文件……………………(34)
第二章现行法律规定的间接选举程序………………………………(40)
一 民主选举………………………………………………………(40)
二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承担的选举职权…………………………(41)
三 选举人与选举单位……………………………………………(49)
四 选举主持机构…………………………………………………(56)
五 选举职务的相关规定…………………………………………(62)
六 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的规定…………………………………(75)
七提名候选人……………………………………………………(77)
八 确定正式候选人………………………………………………(81)
九介绍候选人……………………………………………………(84)
十 投票程序………………………………………………………(85)
十一另行选举……………………………………………………(90)
十二 罢免…………………………………………………………(92)
十三 辞职…………………………………………………………(95)
十四 补选…………………………………………………………(97)
十五选举违法……………………………………………………(99)
十六 公费选举与选举实施细则…………………………………(100)
第三章地方性法规有关间接选举的规定……………………………(102)
一 间接选举的基本要求…………………………………………(102)
二 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补充规定………………………………(106)
三 选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补充
规定……………………………………………………………(123)
四 选举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具体规定……………………(127)
第四章间接选举的政策规定…………………………………………(134)
一 选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134)
二 任职条件的规定………………………………………………(138)
三 地方各级党委推荐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规定…………(157)
四 有关选举过程的规定…………………………………………(173)
五 有关任职、辞职和罢免的规定………………………………(177)
第二编全国、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第五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上)…………………………(181)
一选举时间与选举人……………………………………………(181)
二 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188)
三 代表候选人名额的分配………………………………………(206)
四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212)
五投票选举………………………………………………………(222)
第六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下)…………………………(230)
一 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选举……………………………………(230)
二 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选举……………………………………(241)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台湾代表的选举…………………………(246)
第七章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250)
一 代表名额、应选人数与实选人数……………………………(250)
二 选举单位与选举时间…………………………………………(255)
三 代表名额分配…………………………………………………(259)
四 对代表构成的要求……………………………………………(271)
五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确定……………………………………(274)
六 选举过程与选举结果…………………………………………(285)
第八章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300)
一 设区的市的增加与市级人大代表名额的变化………………(300)
二 选举时间的交错………………………………………………(305)
三 市级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307)
四 选举情况………………………………………………………(315)
五 市级人大代表的缺额情况……………………………………(321)
六 市级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典型事例……………………………(324)
第九章间接选举的各级人大代表结构分析(上)…………………(334)
一 性别比例的变化………………………………………………(334)
二 民族比例的变化………………………………………………(340)
三 年龄构成的变化………………………………………………(346)
四 学历构成的变化………………………………………………(354)
五 党派构成情况…………………………………………………(358)
六连任与兼职情况………………………………………………(362)
第十章间接选举的各级人大代表结构分析(下)…………………(367)
一 “身份”构成情况……………………………………………(367)
二 行业构成情况…………………………………………………(370)
三 职业构成情况…………………………………………………(378)
四 代表职业、行业的对应与分析………………………………(382)
五 代表职业、行业与“身份”的对应关系……………………(415)
第十一章人大代表间接选举:现状与发展…………………………(422)
一 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的比较………………………(422)
二 代表名额的合理分配…………………………………………(436)
三 代表构成的优化方案…………………………………………(453)
四 选举人权利的制度性保障……………………………………(480)
五 建构代表候选入公开竞争平台………………………………(487)
六 选举信息的公开………………………………………………(495)
七 扩大直接选举的制度选择问题………………………………(496)
附表目录…………………………………………………………………(505)
上总计512页
第三编 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情况
第十二章 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3)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3)
二 选举职务与应选人数…………………………………………(4)
三 候选人…………………………………………………………(6)
四 投票过程………………………………………………………( 11)
五 当选者的任职情况……………………………………………(23)
第十三章省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29)
一 省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职数…………………………………(29)
二 选举次数的安排………………………………………………(34)
三 会议主席团构成情况…………………………………………(39)
四 有关候选人与投票的规定……………………………………(43)
五 1993年和1998年选举情况…………………………………(55)
六2003年选举情况………………………………………………(60)
第十四章市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83)
一 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职数的变化…………(83)
二 选举中的具体规定……………………………………………(90)
三 候选人提名与确定情况……………………………………(101)
四 市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实例…………………………(111)
五 选举结果综合分析…………………………………………(122)
第十五章县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138)
一 县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职数的变化………………………(138)
二 候选人提名与确定情况……………………………………(149)
三 缺额情况分析………………………………………………(169)
四 选举结果的比较……………………………………………(175)
五 县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实例…………………………(196)
第十六章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204)
一 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职数的增减………………………(204)
二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出席人员与列席人员 ………………(217)
三 候选人提名与确定情况……………………………………(220)
四 缺额情况分析………………………………………………(248)
五 选举结果的比较……………………………………………(262)
六 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实例 …………………………(296)
附表目录………………………………………………………………(303)
中总计310页
第四编 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构成情况分析
第十七章统计人数和连任情况………………………………………(3)
一 地方各级人大正职领导人员…………………………………(3)
二 地方各级人大副职领导人员…………………………………(10)
三 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16)
四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18)
五 地方各级政府正职领导人员…………………………………(22)
六 地方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26)
七 地方各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30)
八 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总职数的推算………………………(37)
第十八章性别比例的变化……………………………………………(41)
一 各级人大正职领导人员中的妇女人数与所占比例…………(41)
二 各级人大副职领导人员中的妇女人数与所占比例…………(46)
三 各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和委员中的妇女人数与
所占比例……………………………………………………(55)
四 各级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中的妇女人数与所占比例…………(62)
五 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中的妇女人数与所占比例…………(67)
六 各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中的妇女人数与
所占比例……………………………………………………(75)
七 妇女比例的综合比较和领导班子中的妇女人数……………(80)
第十九章民族比例的变化……………………………………………(98)
一 各级人大正职领导人员中的少数民族人数与所占比例……(98)
二 各级人大副职领导人员中的少数民族人数与
所占比例 …………………………………………………(105)
三 各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和委员中的少数
民族人数与所占比例 ……………………………………(114)
四 各级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中的少数民族人数与
所占比例 …………………………………………………(122)
五 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中的少数民族人数与
所占比例 …………………………………………………(129)
六 各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中的少数
民族人数与所占比例 ……………………………………(137)
七 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少数民族比例的综合比较 ………(146)
第二十章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年龄结构……………………(150)
一 各级人大正职领导人员年龄构成情况……………………(150)
二 各级人大副职领导人员年龄构成情况……………………(161)
三 各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和委员年龄构成情况……………(173)
四 各级政府正职领导人员年龄构成情况……………………(188)
五 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年龄构成情况……………………(202)
六 各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年龄构成情况……………(215)
七 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年轻化”进程………………(230)
第二十一章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学历结构…………………(249)
一 各级人大领导人员学历构成情况…………………………(249)
二 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学历构成情况………(254)
三 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高学历化”趋势……………(259)
第二十二章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党派构成…………………(266)
一 各级人大正职领导人员党派构成情况……………………(266)
二 各级人大副职领导人员党派构成情况……………………(269)
三 各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委员党派构成情况……………(285)
四 各级政府正职领导人员党派构成情况……………………(297)
五 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党派构成情况……………………(300)
六 各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党派构成情况…………(316)
七 非中共党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所占比例的变化 …………(317)
第二十三章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身份与职业、行业构成……(322)
一 省级人大常委会委员身份构成情况………………………(322)
二 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身份构成情况………………………(329)
三 县级人大常委会委员身份构成情况………………………(333)
四 全国和省级人大常委会委员职业、行业构成情况 ………(343)
第五编间接选举制度的完善
第二十四章 “公选”与“票决制”的影响……………………(355)
一 “公选”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355)
二 “公推竞选”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358)
三 “公推公选”县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361)
四 “票决制”的逐步推广……………………………………(366)
五 间接选举的改革试点………………………………………(370)
第二十五章 “直选”与接近“直选”的探索……………………(372)
一 民意测验型的“两票选任制” ……………………………(372)
二 “海选”型的“三票制” …………………………………(374)
三 复合型的“两推一选” ……………………………………(376)
四 “直选”乡镇长与“直选”乡镇长候选人………………(381)
五 “直选”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面临的问题……………(385)
第二十六章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规范化与程序化……(390)
一 依法选举……………………………………………………(390)
二 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职数的限定 ……………………………(393)
三 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问题…………………(396)
四 减少预留名额现象…………………………………………(399)
五 优化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结构的要求 ………………………(401)
六 差额选举的法律与制度保障………………………………(409)
七 提名候选人的规范性要求…………………………………(413)
八 建立候选人公平竞争机制…………………………………(418)
九 引入秘密写票和公开计票程序……………………………(425)
十 另行选举的刚性规定与差额补选的制度选择……………(427)
十一 应对“贿选”的制度安排………………………………(431)
十二 保证选举透明度的制度设计……………………………(434)
十三 间接选举中的选民参与 …………………………………(435)
附表目录………………………………………………………………(439)
英文目录………………………………………………………………(447)
英文提要………………………………………………………………(459)
后记…………………………………………………………………(461)
下总计460页
注:分上中下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