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宪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编号:15835
    书名:宪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张千帆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4年9月
    入库时间:2004-9-24
    定价:39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编概 论
    第一章宪法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3)
    第一节引论——宪法能为你做什么?……………………………………(4)
    第二节基本概念……………………………………………………………(7)
    一、法与法治………………………………………………………………(7)
    二、宪法与宪政……………………………………………………………(11)
    第二节宪法的结构与特征…………………………………………………(15)
    一、宪法结构………………………………………………………………(15)
    二、宪法的主要特征………………………………………………………(17)
    第三节宪法学是一门“科学”………………………………………………(26)
    一、宪法与宪法学…………………………………………………………(27)
    二、宪法学的三个层面……………………………………………………(28)
    三、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1)
    第四节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35)
    一、法治与分权……………………………………………………………(35)
    二、民主……………………………………………………………………(36)
    三、权利与自由……………………………………………………………(37)
    四、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38)
    第二章宪法的制定修改与发展………………………………………………(42)
    第一节宪政思想及宪法的起源……………………………………………(42)
    一、西方宪政思想探源……………………………………………………(42)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6)
    三、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55)
    四、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59)
    第二节宪法的制定…………………………………………………………(65)
    一、制宪权的性质…………………………………………………………(65)
    二、行使制宪权的社会基础………………………………………………(66)
    三、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宪法解释………………………………………(68)
    第三节宪法修改……………………………………………………………(68)
    一、宪法修改的意义………………………………………………………(68)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0)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71)
    四、1982年宪法的修改……………………………………………………(75)
    第三章宪法的监督、实施与解释……………………………………………(79)
    第一节宪法监督与实施……………………………………………………(79)
    一、宪法监督的含义………………………………………………………(79)
    二、宪法监督的范围………………………………………………………(82)
    三、宪法监督的体制………………………………………………………(86)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90)
    四、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96)
    第二节 宪法的解释…………………………………………………………(103)
    一、宪法解释概说…………………………………………………………(103)
    二、宪法解释的机构………………………………………………………(109)
    三、宪法解释的效力………………………………………………………(122)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125)
    第二编基本权利
    第四章人权总论………………………………………………………………(145)
    第一节宪法上的人权………………………………………………………(145)
    一、在宪法上的人权的地位及理论………………………………………(145)
    二、人权的内涵……………………………………………………………(149)
    三、人权的基本性质………………………………………………………(153)
    四、人权的享有主体………………………………………………………(155)
    五、基本人权的侵害主体…………………………………………………(159)
    第二节人权的类型…………………………………………………………(160)
    一、学理分类………………………………………………………………(160)
    二、解释学分类……………………………………………………………(162)
    三、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人权规范体系分析………………………………(163)
    第三节人权的保障与界限…………………………………………………(166)
    一、基本人权的保障………………………………………………………(166)
    二、人权的规范性界限……………………………………………………(170)
    第四节人权规范的效力……………………………………………………(173)
    第五章人权分论………………………………………………………………(180)
    第一节 自由权………………………………………………………………(182)
    一、人身自由………………………………………………………………(183)
    二、财产权………………………………………………………………(196)
    三、表达自由………………………………………………………………(203)
    四、宗教信仰自由…………………………………………………………(215)
    五、文化活动的自由………………………………………………………(216)
    第二节社会权………………………………………………………………(217)
    一、社会基本权利观念的确立……………………………………………(220)
    二、社会基本权利的内容…………………………………………………(221)
    三、劳动权…………………………………………………………………(223)
    四、社会保障权……………………………………………………………(225)
    五、受教育权与文化权利…………………………………………………(232)
    六、权利救济权……………………………………………………………(238)
    第三节平等权………………………………………………………………(241)
    一、平等的宪法地位………………………………………………………(241)
    二、宪法上平等的含义…………………………………………………(245)
    三、平等的种类……………………………………………………………(251)
    第四节公民基本权利的扩张………………………………………………(257)
    一、政治权利的扩张:制约政府权力的需要………………………………(258)
    二、经济民主权利的扩张:应对社会经济权力对人权的威胁……………(261)
    三、集体权利的扩张: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262)
    四、揭开宪法“面纱”:将可以推演出的基本权利明确化…………………(265)
    第三编政府组织形式
    第六章选举与政党……………………………………………………………(275)
    第一节民主选举的一般理论………………………………………………(275)
    一、民主的概念……………………………………………………………(275)
    二、民主选举的理论基础…………………………………………………(279)
    三、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281)
    四、民主选举的基本体制…………………………………………………(283)
    第二节政党的宪法地位……………………………………………………(285)
    一、政党的概念……………………………………………………………(285)
    二、政党的职能和作用……………………………………………………(287)
    三、政党的宪法地位………………………………………………………(290)
    四、中国当代的政党制度…………………………………………………(293)
    第三节选举过程的宪法控制——宪政国家的实践………………………(295)
    一、选举权的宪法保护……………………………………………………(295)
    二、选举权的平等与限制………………………………………………(296)
    三、选区划分中选举权平等性原则的实现………………………………(297)
    四、总统选举中的平等保护……………………………………………(299)
    第四节中国的选举制度……………………………………………………(301)
    一、选举制度概述…………………………………………………………(301)
    二、选举方式与选举权主体的确定………………………………………(302)
    三、代表名额的分配………………………………………………………(303)
    四、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304)
    五、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305)
    六、组织投票与确定当选…………………………………………………(306)
    七、对代表的监督与罢免…………………………………………………(306)
    八、对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间接选举…………………………………(307)
    第七章立法机构………………………………………………………………(308)
    第一节权力分立与立法机构的独立………………………………………(308)
    一、议会(立法机关)的由来与发展………………………………………(309)
    二、分权学说及其实践……………………………………………………(312)
    三、人民主权与议行合一.-………………………………………………(314)
    第二节立法机关的组织与职权……………………………………………(315)
    一、西方国家立法机关的组织与职权……………………………………(315)
    二、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与职权……………………………………(320)
    第三节立法机构的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329)
    一、立法机关的会议制度…………………………………………………(329)
    二、立法机关的议事程序…………………………………………………(335)
    第八章行政机构………………………………………………………………(346)
    第一节行政机构之组织……………………………………………………(347)
    一、行政机构的组织原则…………………………………………………(347)
    二、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348)
    三、我国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虚二实”制……………………………(355)
    四、行政机构的任期………………………………………………………(358)
    五、议会对行政机构的监督………………………………………………(360)
    第二节常态下行政机构的权力……………………………………………(361)
    一、行政机构最主要的权力:行政权………………………………………(361)
    二、行政机构的多重角色:以美国为例……………………………………(365)
    三、我国行政机构的职权…………………………………………………(367)
    第三节非常态下行政机构的权力:紧急权力……………………………(370)
    一、紧急状态的涵义………………………………………………………(370)
    二、紧急状态的类型………………………………………………………(371)
    三、紧急状态的宣布与终止……………………………………………(371)
    四、紧急状态持续的时间………………………………………………(372)
    五、行政紧急状态权力:行政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372)
    六、紧急状态权力的底线:不得克减的基本权利和自由…………………(374)
    七、紧急状态立法…………………………………………………………(375)
    第四节政府重塑与机构改革………………………………………………(377)
    一、国外政府重塑之经验借鉴…………………………………………(377)
    二、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出路……………………………………………(380)
    第九章司法机构………………………………………………………………(385)
    第一节变迁中的司法权……………………………………………………(386)
    一、司法机构:纠纷解决机构与国家权力分配……………………………(386)
    二、司法权:一个概念的演化………………………………………………(386)
    三、司法权与分权…………………………………………………………(389)
    第二节司法组织与机构设置………………………………………………(392)
    一、人民法院组织体系……………………………………………………(392)
    二、人民检察院组织体系…………………………………………………(394)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395)
    四、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397)
    五、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组织和机构设置…………………………………(400)
    第三节转型中的最高人民法院……………………………………………(402)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权………………………………………………(402)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管理权…………………………………………(408)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哲学……………………………………………(410)
    第四节权力关系中的司法机构……………………………………………(413)
    一、司法机构与党的关系…………………………………………………(413)
    二、司法机构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414)
    三、司法机构与政府的关系………………………………………………(415)
    四、媒体监督下的司法…………………………………………………(416)
    第五节法律共同体中的法官与检察官……………………………………(417)
    一、法官制度………………………………………………………………(417)
    二、检察官制度……………………………………………………………(419)
    三、法律共同体中的法官与检察官………………………………………(419)
    第四编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十章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论…………………………………………………(425)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理论……………………………………………(425)
    一、单一制模式……………………………………………………………(426)
    二、联邦制模式……………………………………………………………(427)
    三、单一制模式与联邦制模式的评价……………………………………(428)
    第二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429)
    一、中央集权主义…………………………………………………………(429)
    二、地方分权主义…………………………………………………………(429)
    三、均权主义………………………………………………………………(430)
    第三节地方自治及其理论…………………………………………………(431)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431)
    二、地方自治的基本理论…………………………………………………(431)
    三、地方自治与地方分权及其类型………………………………………(433)
    四、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434)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结构……………………………………………(440)
    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440)
    二、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441)
    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443)
    第五节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式……………………………………………(445)
    一、立法控制………………………………………………………………(446)
    二、行政控制………………………………………………………………(446)
    三、财政控制………………………………………………………………(449)
    四、人事控制………………………………………………………………(449)
    五、司法控制………………………………………………………………(449)
    六、政策控制………………………………………………………………(450)
    第十一章 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452)
    第一节新型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452)
    一、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政选择……………………………………(452)
    二、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54)
    三、统一财经,统一收支——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454)
    第二节中央集权与地方保护主义…………………………………………(457)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性弊端:政府间关系的扭曲…………………(457)
    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458)
    第三节体制改革与地方分权………………………………………………(458)
    一、地方政府财权的扩大——财政大包干………………………………(459)
    二、实行分税制,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459)
    三、地方事权的扩大………………………………………………………(460)
    四、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460)
    第四节行政区划及其调整…………………………………………………(461)
    一、行政区划的有关范畴…………………………………………………(461)
    二、市领导县体制…………………………………………………………(466)
    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与副省级市……………………………………(469)
    第五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71)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过程……………………………………………(471)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71)
    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472)
    第六节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473)
    一、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473)
    二、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则………………………………………………(473)
    三、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474)
    四、地方自治原则…………………………………………………………(475)
    五、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476)
    六、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477)
    七、公共权力成本最小原则………………………………………………(478)
    八、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则…………………………………………(479)
    第十二章单一与多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81)
    第一节“一国两制”的背景和进程…………………………………………(482)
    一、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482)
    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483)
    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484)
    四、港澳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485)
    第二节港澳基本法的结构和内容…………………………………………(486)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490)
    一、特别行政区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490)
    二、横跨“两制”、体现“一国”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91)
    三、国家主权原则:中央国家机关的权力…………………………………(493)
    四、高度自治原则:特别行政区的权力……………………………………(494)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96)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96)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98)
    第五节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499)
    一、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设计的基本原则……………………………(499)
    二、行政长官、行政会议和行政会…………………………………………(501)
    三、行政机关………………………………………………………………(502)
    四、立法机关………………………………………………………………(503)
    五、司法机关………………………………………………………………(504)
    第六节香港法院的释宪理论与方法………………………………………(506)
    一、1991年以前……………………………………………………………(506)
    二、1991—1997年…………………………………………………………(507)
    三、1997年以后……………………………………………………………(511)
    第七节香港基本法在实施后的重大诉讼及其处理………………………(512)
    一、临时立法会的合法性…………………………………………………(513)
    二、居留权问题……………………………………………………………(514)
    三、言论和表达自由………………………………………………………(520)
    四、平等权…………………………………………………………………(522)
    中文文献汇编…………………………………………………………………(526)
    英文文献汇编……………………………………………………………………(537)
    总计540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