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经济法理性论纲-以剩余价值法权化为中心(当代经济法论丛)
    编号:15716
    书名:经济法理性论纲-以剩余价值法权化为中心(当代经济法论丛)
    作者:陈乃新
    出版社:中国检察
    出版时间:2004年9月
    入库时间:2004-9-13
    定价:24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经济法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一种失范的经济法学说:“社会调节
    法说”的解读
    一、“社会调节法说”思想概述
    二、“社会调节法说”的解读
    (一)有关“经济性”的问题
    (二)有关金氏经济法思想的理论基础问

    三、简短结论
    第二节对当前中国经济法学主流学说的反思
    一、经济法研究方法论之反思
    二、从方法论上完善“干预说”
    三、从方法论上完善“协调说”
    四、从方法论上完善“纵横统一说”
    五、简短结论
    第三节 认知经济法应有的方法论
    一、经济法研究方法概述
    二、现代型的经济法典型研究方法总结
    (一)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二)社会法的分析方法
    (三)比较法的分析方法
    (四)系统分析方法
    三、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经济法生成论
    第一节经济法生成模式:自生秩序
    一、经济法生成的过程性
    二、经济法生成的现代性
    第二节 经济法生成基础:生产方式演进
    一、原始群体化生产——原始习惯
    二、个体小生产——传统公私法
    三、社会化大生产——经济法
    (一)人类生产能力变革
    (二)人类行为模式变革
    (三)人类社会关系变革
    第三节 经济法生成动因:新的经济关系促动
    一、经济关系——传统公私法生成的直接动

    (一)传统公私法生成的理论逻辑
    (二)社会、经济关系与传统公私法的内
    在关联
    (三)经济关系、社会秩序与传统公私法
    的内在关联
    二、经济关系——法律体系扩张的动因
    三、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法生成的直接动

    (一)新经济关系——经济法产生的初始
    动因
    (二)增量利益关系——经济法产生的直
    接动因
    第四节经济法生成内核:剩余权冲突及其法
    律控制
    一、剩余和剩余权
    二、剩余权冲突的层层凸现
    三、经济法是缓和剩余权冲突的法律对策
    第五节经济法生成与法治革命
    一、经济革命孕育法治革命
    二、法治革命的经济法内容
    三、经济法为主导的法治蕴意
    四、从弘扬经济法到积极倡导国际经济法
    第三章经济法本体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知
    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概述与反思
    (一)我国主要的经济法调整对象理论
    (二)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
    (三)经济竞争的本质及其所需的法制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
    中的增量利益关系
    (一)微观经济法:调整人们社会化生产
    中增量利益的生产和初次分配关系
    (二)宏观经济法:调整人们在社会化生
    产中增量利益的实现和再分配关系
    四、创建以经济法为主导的法治模式
    第二节 经济法调整所遵循的经济规律
    一、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

    (一)剩余价值规律的产生及首次在立法
    上的体现
    (二)剩余价值规律的内涵
    (三)剩余价值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二、经济法是建构在遵循剩余价值规律基础
    之上的法
    (一)微观经济法遵循剩余价值的生产与
    初次分配规律
    (二)宏观经济法遵循的是剩余价值的实
    现与再分配规律
    (三)经济法弥补剩余价值规律的固有缺

    (四)经济法的本质是对剩余价值规律的
    反映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经济法的特定规律
    (一)剩余价值规律的特定性决定了经济
    法是特定的法律部门
    (二)剩余价值规律是经济法特定规律的
    意义
    第三节经济法的调整原则
    一、传统公私法中个人所有权绝对与国家行
    政权绝对原则的提出
    二、传统公私法调整原则的局限与经济法调
    整原则的确立
    三、经济法调整原则在西方经济实践中的启

    第四节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一、经济法调整方法概述
    二、经济法奖励
    (一)法律奖励设置的理论解析
    (二)经济奖励的概念及特征
    (三)经济奖励措施
    (四)经济奖励在我国经济法法律制度上
    的实施现状
    三、经济法责任
    (一)“不经济责任”概念的提出
    (二)“不经济责任”的责任属性
    (三)“不经济责任”的责任结构
    (四)“不经济责任”的责任认定
    (五)“不经济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
    责任的比较分析
    (六)“不经济责任”的价值分析
    第五节经济法的本质
    一、认知经济法本质的新路径
    (一)一种“二分法”的理论
    (二)认知经济法一级本质的方法
    (三)认知经济法二级本质的方法
    二、经济法本质的探求:一种利益的考察维

    (一)利益及利益的载体
    (二)个体利益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关联
    (三)经济法:以维护整体经济利益为媒
    介,最终以维护个体增量利益最大
    化为内容的法
    三、对当前中国经济法本质的一些思考
    (一)市场角度——市场经济自身的差异
    (二)国家角度——权力方面的差异
    (三)结论:当前中国经济法本质是什么
    第六节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一、经济法的地位
    二、经济法的体系
    第四章经济法基础论
    第一节经济法的法哲学(人性)基础
    一、人性概述
    (一)人的自利性
    (二)人的利他性
    二、传统的公私法是人的利他性作用的结果
    三、经济法的人性基础:共生性
    (一)“共生”内涵的界定及提出
    (二)经济法:共生性在法中的实现
    第二节经济法的政治学(国家)基础
    一、国家观念的历史变迁
    二、国家作为“经济国家”的本质
    三、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创新
    第三节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向经济法学理论范式转换的
    前提
    二、经济学理论向经济法学理论范式转换的
    路径
    (一)资本理论向“资本一所有权”理论
    范式转换的路径
    (二)劳动价值理论向“劳动力一所有
    权”理论转换的路径
    三、经济学理论向经济法学理论范式转化的
    关键
    第五章经济法法权论
    第一节 经济法法权理性之考察
    一、法权概念的提出及模式演进
    (一)法权概念的提出
    (二)法权模式的演进
    二、经济法法权的生成
    (一)传统私权的拓展
    (二)经济法私权的生成
    (三)经济法公权的生成
    (四)小结:现代法权体系——新旧法权
    的辩证统一
    三、经济法法权的正当性
    (一)企业:一种“契约组织”的图式
    (二)经济法私权(劳动力一所有权):
    历史的进路及现代性要义
    (三)经济法公权(经济权力):一种异
    质性的权力范畴
    第二节经济法内物权
    一、民法物权应为民法外物权及民法物权的
    局限性分析
    二、创设经济法内物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经济法内物权的概念、内涵及其本质
    (一)人对其劳动力的权利应被称为经济
    法之内物权
    (二)经济法之内物权的本质
    第三节所用权
    一、所用权的理论基础
    (一)所用权的正当性依据
    (二)经济法的权利体系以内物权为中
    心,而内物权则又以所用权为核心
    二、所用权的一般原理
    (一)所用权的内涵、性质及法权利结构
    (二)所用权之权能
    (三)经济法所用权与民法所有权之比较
    分析
    三、所用权在当代人权中的地位
    第四节剩余权
    一、剩余权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权
    二、剩余权与财产权的关系
    三、剩余权与国家干预权或管治权的关系
    第五节宏观调控权
    一、宏观调控权的权源
    (一)宏观调控权力是宏观调控权的自然
    形态
    (二)宏观调控权利是宏观调控权的法律
    形式
    二、宏观调控权力的概念、性质、内涵和特

    (一)宏观调控权力的概念、性质和内涵
    (二)宏观调控权力的特征
    三、宏观调控权的法权利内部构造及其互动
    关系
    (一)宏观调控权利的内部构造
    (二)宏观调控权的权能
    (三)互动关系
    四、宏观调控权的程序保障
    (一)宏观调控工作程序
    (二)宏观调控救济程序
    第六章经济法价值论
    第一节经济法的目的价值
    一、科学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创制理性
    的经济法,充分发挥经济法所能促进的
    价值之功能
    二、从调整对象入手,正确认识经济法所能
    促进的价值
    第二节经济法的形式价值
    一、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价值之比较
    二、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价值之比较
    第三节经济法的评价准则
    一、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二、经济法具有以兼顾为准则来评价效率与
    公平的价值
    三、经济法兼顾公平与效率对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具有长期有益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共341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