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中国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编号:15000
    书名:中国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作者:武树臣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4年7月
    入库时间:2004-7-19
    定价:29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序言……………………………………………………………………………(1)
    绪论提倡学一点中国法律思想史…………………………………………(1)
    一、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1)
    (一)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法学学科…………………………………(1)
    (二)一个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学学科…………………………(6)
    (三)一个在深层次影响人们法律思维盼法学学科…………………(9)
    (四)一个在我国法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学学科……………(10)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11)
    (一)有助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11)
    (二)有助于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理解…………………………………(12)
    (三)有助于对我国优秀法律文化成果的发掘………………………(12)
    (四)有助于促进当今法律文化建设…………………………………(12)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13)
    (一)实事求是,服务当今……………………………………………(13)
    (二)要有一点基本功…………………………………………………(15)
    (三)人物与典籍相结合………………………………………………(18)
    (四)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18)
    (五)法律思想与风俗习惯相结合……………………………………(18)
    (六)法律思想与地域文化相结合……………………………………(19)
    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与中国法律思想史…………………………………(2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特点及其对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21)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特点…………………………………………(22)
    (一)数千年上下一气未曾中断………………………………………(22)
    (二)自然经济居支配地位……………………………………………(22)
    (三)宗法家族构成社会的细胞………………………………………(22)
    (四)进入文明的早熟性………………………………………………(23)
    (五)以权力为核心的集权政体统治社会……………………………(24)
    二、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对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26)
    (一)宗法意识与自然经济意识相结合………………………………(26)
    (二)宗法意识与皇权意识相结合……………………………………(27)
    (三)国民意识的晚出…………………………………………………(28)
    第二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29)
    一、“人本”主义的价值观………………………………………………(29)
    (一)伦理化的人性……………………………………………………(29)
    (二)天道与道德………………………………………………………(31)
    (三)道德与法律………………………………………………………(32)
    二、“人本”主义对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33)
    (一)立法:差异、酷烈与温情…………………………………………(33)
    (二)司法:德主刑辅与息事宁人……………………………………(34)
    (三)晚熟的法学与纯熟的律学………………………………………(34)
    第三节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范畴和发展线索……………………………(35)
    一、宗法意识与国民意识………………………………………………(36)
    (一)体现氏族平等精神的“法”………………………………………(36)
    (二)吞并了“法”的“礼”………………………………………………(36)
    (三)冲破“礼”而复兴的“法”…………………………………………(37)
    (四)被“礼”腐蚀了的“法”和被“法’强化了的“礼”…………………(37)
    (五)民主主义的“法”…………………………………………………(37)
    二、德政与刑罚…………………………………………………………(37)
    (一)德政与刑罚的对立………………………………………………(38)
    (二)德政与刑罚的融和………………………………………………(38)
    三、“人治“与”法治“……………………………………………………(38)
    (一)全面对立时代……………………………………………………(38)
    (二)局部对立时代……………………………………………………(39)
    四、“成文法”、“判例法”、“混合法”……………………………………(39)
    (一)“判例法”时代……………………………………………………(39)
    (二)“成文法”时代……………………………………………………(39)
    (三)“混合法”时代……………………………………………………(40)
    第二章 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42)
    第一节 传说时代及其社会状况………………………………………(42)
    一、关于传说时代………………………………………………………(42)
    (二)传说时代的定义…………………………………………………(42)
    (二)传说时代的特点…………………………………………………(42)
    二、传说时代的社会状况与古老先民的划分…………………………(43)
    (一)传说时代的社会状况……………………………………………(43)
    (二)古老先民的划分…………………………………………………(44)
    第二节 中国法的起源…………………………………………………(46)
    一、关于中国国家的起源………………………………………………(46)
    二、中国法产生的一般过程……………………………………………(48)
    三、古代“法”字的文化内涵……………………………………………(51)
    (一)古代“法”字的写法及其诠释……………………………………(51)
    (二)古代“法”字的原始内涵…………………………………………(52)
    四、庸:一个古老图腾的始末……………………………………………(53)
    (一)鹰的形象…………………………………………………………(54)
    (二)鹰与蚩尤…………………………………………………………(55)
    (三)鹰与皋陶…………………………………………………………(56)
    (四)鹰在夏、商………………………………………………………(57)
    (五)鹰在西周…………………………………………………………(58)
    (六)鹰在秦汉…………………………………………………………(60)
    第三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63)
    第一节 神权法思想及其演变…………………………………………(63)
    一、图腾·祖先神·至上神………………………………………………(63)
    (一)图腾崇拜…………………………………………………………(63)
    (二)祖先神崇拜………………………………………………………(65)
    (三)至上神崇拜………………………………………………………(66)
    二、“受命于天”,“恭行天罚”……………………………………………(67)
    三、“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68)
    第二节 宗法“礼治”思想………………………………………………(69)
    一、古代“礼”字的文化内涵……………………………………………(69)
    (一)古代“礼”字的写法及其诠释……………………………………(69)
    (二)古代“礼”字的原始内涵…………………………………………(69)
    二、“礼治”及其基本精神………………………………………………(70)
    三、“礼治”对政治法律活动的影响……………………………………(70)
    第三节 “德治”思想及其表现…………………………………………(73)
    一、古代“德”字的文化内涵……………………………………………(73)
    (一)古代“德”字的写法及其诠释……………………………………(73)
    (二)古代“德”字的原始内涵…………………………………………(74)
    二、从商人之“德”到周人之“德”………………………………………(74)
    三、“明德慎罚”思想及其表现…………………………………………(75)
    (一)“明德”及其表现…………………………………………………(75)
    (二)“慎罚”及其表现…………………………………………………(76)
    第四节“重人”思想………………………………………………………(77)
    ~、商代的“重人”思想…………………………………………………(77)
    二、西周的“重人”思想…………………………………………………f 77)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79)
    第~节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状况与“百家争鸣”………………………(79)
    ~、春秋战国的社会状况………………………………………………(79)
    (一)生产力的提高……………………………………………………( 80)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80)
    (三)思想学术界的活跃………………………………………………(81)
    二、诸子学术与“百家争鸣”的一般情况………………………………(82)
    (一)关于诸子学术……………………………………………………(82)
    (二)“百家争鸣”的一般过程…………………………………………(82)
    三、诸家学派的共同特点……………………………………………(85)
    (一)诸家学派都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86)
    (二)诸家学派都有自己的理想蓝图…………………………………(86)
    (三)诸家学派都具有勇于实践的精神………………………………(87)
    (四)诸家学术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88)
    四、诸家学派之间的外部差异与内在联系……………………………(89)
    (一)诸家学派之间的外部差异………………………………………(89)
    (二)诸家学派的内在联系……………………………………………(90)
    五、诸家学术与地域文化………………………………………………(91)
    (一)鲁国文化与原始儒学(孔孟)……………………………………(92)
    (二)晋秦文化与法家学术(商韩)……………………………………(93)
    (三)齐国文化与新儒学(荀)…………………………………………(94)
    (四)楚国文化与道家学术(老庄)……………………………………(95)
    第二节 春秋著名政治家的法律思想…………………………………(96)
    一、首倡革新的管仲……………………………………………………(96)
    (一)“仓廪实则知礼节”,“与民分货”………………………………( 96)
    (二)“匹夫有善,可得而举”…………………………………………(97)
    二、“铸刑书”的子产……………………………………………………(98)
    (一)“田有封洫,庐井有伍”…………………………………………(98)
    (二)“铸刑书”公布新式成文法………………………………………(98)
    (三)以“宽”服民与以“猛”服民………………………………………(99)
    三、既守礼又重法的叔向………………………………………………(99)
    四、作“竹刑”传授法律知识的邓析……………………………………(101)
    (一)私造“竹刑”………………………………………………………(101)
    (二)传授法律知识……………………………………………………(101)
    第三节 鲁儒(孔孟)的法律思想………………………………………(102)
    一、周鲁文化与原始儒学………………………………………………(102)
    (一)鲁国之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103)
    (二)周之风也,鲁之雨也……………………………………………(104)
    (三)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107)
    二、“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107)
    (一)建立统一而开明的贵族政体……………………………………(107)
    (二)“兴礼乐,正刑罚”的法律原则…………………………………(110)
    三、“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110)
    (一)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政”…………………………(111)
    。 (二)“宽惠”、“薄税敛”、“制民之产”…………………………………(112)
    (三)提倡“有教无类”,反对“不教而杀”……………………………(113)
    (四)“宽猛相济”、“德主刑辅”………………………………………(114)
    四、“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115)
    (一)“其身正,不令而行”……………………………………………(115)
    (二)“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115)
    (三)“惟仁者宜在高位”………………………………………………(116)
    第四节墨家的法律思想…………………………………………………(116)
    一、平民意识的觉醒与墨家学术………………………………………(117)
    二、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19)
    (一)“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会………………………………(119)
    (二)“法天”,“以天为法”……………………………………………(119)
    (三)“壹同天下之义”,“尚同于天子”………………………………(119)
    (四)“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赏当贤、罚当暴”……………………(120)
    (五)“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杀盗人非杀人”………………………(121)
    (六)立足于“利民”的立法原则………………………………………(121)
    第五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122)
    一、楚国文化与道家学术………………………………………………(122)
    (一)关于楚国文化……………………………………………………(122)
    (二)楚国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122)
    二、没落贵族的悲观情绪与道家学术…………………………………(124)
    三、“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125)
    (一)崇尚“无为而治”…………………………………………………(125)
    (二)鄙薄有为的人定法,抨击“礼治”、“法治”………………………(126)
    四、法律虚无主义………………………………………………………(126)
    (一)主张绝对“无为”,否定法律、道德与人类文明…………………(127)
    (二)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127)
    (三)“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127)
    第六节 晋秦法家的法律思想…………………………………………(128)
    ~、晋秦文化与“法治”思潮…………………………………………(129)
    (一)“晋国之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129)
    (二)夏族之后,戎狄之邦……………………………………………(131)
    (三)晋之车也,秦之辙也……………………………………………(133)
    (四)晋秦文化的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134)
    二、“法治”理论的四大支柱……………………………………………(135)
    (一)“不法古,不循今”的进化史观…………………………………(135)
    (二)“好利恶害”的人性论……………………………………………(135)
    (三)“废私立公”的公法观……………………………………………(135)
    (四)民富国强的功利主义……………………………………………(136)
    三、关于法律的一般理论………………………………………………(136)
    (一)法律的定义和本质………………………………………………(136)
    (二)法律的起源………………………………………………………(137)
    (三)法律的作用………………………………………………………(138)
    四、实现“法治”的方法和措施…………………………………………(139)
    (一)“以法为本”,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139)
    (二)必须善于运用赏罚………………………………………………(140)
    (三)“法”、“势”、“术”相结合…………………………………………(142)
    第七节 齐儒(荀)的法律思想…………………………………………(143)
    一、齐国文化与齐儒家、齐法家…………………………………………(144)
    (一)齐太公与齐国文化………………………………………………(144)
    (二)管仲与齐国之学…………………………………………………(145)
    (三)齐学与齐法家……………………………………………………(146)
    (四)齐学的代表人物:荀子…………………………………………(148)
    二、既“隆礼”又“重法”的礼法统一说…………………………………(150)
    (一)从孔孟之礼到荀子之礼…………………………………………(150)
    (二)从法家之法到荀子之法…………………………………………(150)
    (三)“明分使群”、“化性起伪”的礼义法度起源论…………………(152)
    三、“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的司法样式………………………(152)
    (一)礼、法、类…………………………………………………………(153)
    (二)法、类……………………………………………………………(153)
    (三)法义、法数………………………………………………………(153)
    (四)人、法、类…………………………………………………………(154)
    (五)治人、治法………………………………………………………(154)
    (六)荀子的蓝图………………………………………………………(155)
    第八节阴阳家的法律思想………………………………………………(156)
    一、阴阳家及其代表人物………………………………………………(156)
    (一)关于阴阳家………………………………………………………(156)
    (二)关于阴阳、五行…………………………………………………(157)
    二、阴阳五行说对法律思想的影响……………………………………(158)
    (一)“五德终始”论……………………………………………………(158)
    (二)德刑时令说………………………………………………………(160)
    (三)阴阳五行说对后世的影响………………………………………(161)
    第九节名家(刑名)学术和农家(许行)的社会思想……………………(163)
    一、名家(刑名)学术及其影响…………………………………………(163)
    (一)关于名家(刑名)之学……………………………………………(163)
    (二)名家(刑名)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64)
    二、农家(许行)的社会思想……………………………………………(171)
    (一)关于农家学术……………………………………………………(171)
    (二)农家(许行)的社会思想…………………………………………(172)
    第十节杂家(吕)的法律思想……………………………………………(173)
    一、关于杂家……………………………………………………………(173)
    (一)杂家的产生………………………………………………………(173)
    (二)杂家的代表作……………………………………………………(174)
    二、杂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76)
    (一)建立统一而又开明的君主专制制度……………………………(176)
    (二)兼容法、儒、道的法律思想………………………………………(180)
    第五章 封建时代的法律思想……………………………………………(188)
    第一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酝酿和确立……………………………(188)
    一、“专任刑罚”的秦代…………………………………………………(188)
    二、崇尚“黄老之术”的西汉初期………………………………………(190)
    三、“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期…………………………………………(190)
    四、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其地位……………………………………(191)
    (一)“天人合一”的神学思想………………………………………(192)
    (二)“德主刑辅”、“大德小刑”………………………………………(192)
    (三)首创“春秋决狱”的审判方式……………………………………(192)
    第二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征……………………………(193)
    一、“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法律传统………………………………(193)
    二、“德政”与刑罚相结合的治国方策…………………………………(194)
    三、“人”与“法”相结合的法体理论……………………………………(195)
    第三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社会化…………………………………(197)
    一、“盐铁”论战:儒法宿仇的回光返照…………………………………(197)
    (一)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大论战………………………………………(198)
    (二)两种法律思想的对立……………………………………………(199)
    (三)儒法对立的最后一役……………………………………………(200)
    二、儒生与文吏从对立走向融合………………………………………(200)
    (一)悄悄踏上官府的台阶……………………………………………(201)
    (二)百年梦想:“学而优则仕”………………………………………(201)
    (三)儒生与文吏的冲突与融合………………………………………(202)
    三、“春秋决狱”及其历史价值…………………………………………(204)
    (一)“春秋决狱”及其发展…………………………………………(204)
    (二)“春秋决狱”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205)
    四、儒学的“法典化”与法律的“儒学化”………………………………(206)
    (一)引经决狱…………………………………………………………(206)
    (二)据经注律…………………………………………………………(206)
    (三)纳礼入律…………………………………………………………(207)
    第四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207)
    一、一代理学家的伟业…………………………………………………(208)
    二、朱熹的法律思想……………………………………………………(209)
    (一)“德礼政刑”“相为终始”的德、刑关系说………………………(209)
    (二)“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原则……………………………(211)
    三、丘洁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213)
    (一)“应经合义”,顺情便民…………………………………………(214)
    (二)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216)
    第五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218)
    一、基本理论方面………………………………………………………(218)
    (一)法的起源…………………………………………………………(218)
    (二)人性与犯罪预防…………………………………………………(219)
    (三)以德去刑·德主刑辅·严本宽济…………………………………(221)
    (四)重人·重法·人法并行……………………………………………(221)
    (五)无讼(贱讼、息讼)………………………………………………(221)
    二、刑事制度方面………………………………………………………(228)
    (一)肉刑废复之争……………………………………………………(228)
    (二)复仇:国法与礼的矛盾…………………………………………(229)
    (三)亲属相隐与族诛连坐……………………………………………(230)
    (四)同罪异罚与司法公允……………………………………………(231)
    (五)“秋冬行刑”与“赏罚务速”………………………………………(232)
    (六)刑讯逼供与注重证据……………………………………………(233)
    (七)杀婴、弃婴………………………………………………………(234)
    (八)赦与非赦说………………………………………………………(236)
    三、婚姻家庭方面………………………………………………………(238)
    (一)“别籍异财”的是与非……………………………………………(238)
    (二)“七出”与“天理”…………………………………………………(239)
    (三)同姓不婚…………………………………………………………(240)
    第六节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辽、金、元)的法律思想……………………(242)
    一、关于辽、金、元的一般情况…………………………………………(242)
    (一)契丹民族与辽朝…………………………………………………(242)
    (二)女真民族与金朝…………………………………………………(243)
    (三)蒙古民族与元朝…………………………………………………(243)
    二、耶律隆绪“贵贱同法”的法律思想…………………………………(243)
    (一)禁止掳掠擅杀,保障农业生产…………………………………(244)
    (二)更立法令,使“贵贱同法”………………………………………(245)
    三、完颜雍“明慎刑罚”、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247)
    (一)慎行“议亲”、“议贤”以限制贵族的法律特权…………………(247)
    (二)“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249)
    四、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252)
    (一)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253)
    (二)执法秉公,不畏权势……………………………………………(258)
    第七节家法族规中的法律思想…………………………………………(260)
    一、家法族规及其社会职能……………………………………………(260)
    (一)家法族规的产生与发展…………………………………………(261)
    (二)家法族规的社会功用……………………………………………(262)
    二、家法族规的主要内容………………………………………………(262)
    (一)诛不孝、正过失、息争讼…………………………………………(262)
    (二)勤职业、供赋役、尚节俭…………………………………………(263)
    (三)防犯罪、禁盗贼、惩顽凶…………………………………………(264)
    第八节官箴中的法律思想………………………………………………(265)
    一、官箴及其政治职能…………………………………………………(265)
    (一)官箴的沿革………………………………………………………(265)
    (二)官箴的体裁………………………………………………………(267)
    (三)官箴的政治职能…………………………………………………(267)
    二、官箴的主要内容……………………………………………………(268)
    (一)为官道德…………………………………………………………(268)
    (二)为政要则…………………………………………………………(268)
    (三)施政艺术…………………………………………………………(269)
    (四)司法艺术…………………………………………………………(269)
    第九节宗教神学禁忌观念对法律实践的影响…………………………(270)
    一、神判及其遗迹………………………………………………………(270)
    (一)关于神判…………………………………………………………(270)
    (二)神判的遗迹………………………………………………………(270)
    (三)神判的影响………………………………………………………(271)
    二、禁忌与巫术…………………………………………………………(272)
    (一)禁忌………………………………………………………………(272)
    (二)巫术………………………………………………………………(273)
    三、天谴灾异说的影响…………………………………………………(275)
    (一)“天人合一”与天谴灾异说………………………………………(275)
    (二)天谴灾异说与司法活动…………………………………………(275)
    四、佛教对司法的影响…………………………………………………(276)
    (一)佛教教义对父权的限制…………………………………………(276)
    (二)“福报”说对司法的影响…………………………………………(277)
    第十节非正统法律思想…………………………………………………(278)
    一、异端思想家的法律思想……………………………………………(278)
    (一)关于异端思想……………………………………………………(278)
    (二)鲍敬言的“无君”论………………………………………………(279)
    (三)谭峭的“虚化”说…………………………………………………(281)
    (四)邓牧的“无何有之乡”……………………………………………(282)
    二、起义农民的法律思想………………………………………………(284)
    (一)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284)
    (二)起义农民的政治主张……………………………………………(285)
    第十一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衰落…………………………………(287)
    一、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与启蒙思想家………………………………(287)
    (一)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287)
    (二)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288)
    (三)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288)
    二、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89)
    (一)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289)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91)
    (三)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92)
    第六章 近现代的法律思想………………………………………………(295)
    第一节地主阶级革新派的法律思想……………………………………(296)
    一、关于地主阶级革新派………………………………………………(296)
    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296)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297)
    第二节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法律思想…………………………………(298)
    一、关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298)
    二、平均平等、人无私财…………………………………………………(299)
    三、“革故鼎新”之法……………………………………………………(299)
    第三节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300)
    一、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300)
    二、“中学为体”:维护封建纲常名教……………………………………(301)
    三、“西学为用”:“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303)
    (一)整顿中法…………………………………………………………(303)
    (二)采用西法…………………………………………………………(303)
    第四节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304)
    一、早期改良思潮及其代表人物………………………………………(304)
    (一)早期改良思潮……………………………………………………(304)
    (二)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304)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法律主张……………………………(305)
    (一)学习西方,另开途径……………………………………………(305)
    (二)发展民族工商业…………………………………………………(306)
    (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307)
    第五节 晚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308)
    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308)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发展…………………………………(308)
    (二)晚期改良派代表人物……………………………………………(309)
    二、晚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法律主张……………………………(310)
    (一)鼓吹变法维新……………………………………………………(310)
    (二)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国会、设议院、立宪法…………………(311)
    (三)以“公意”立法,重视法治………………………………………(314)
    第六节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316)
    一、清末的仿行立宪及修律活动………………………………………(316)
    (一)清末的仿行立宪…………………………………………………(316)
    (二)清末修律活动……………………………………………………(317)
    二、“法理”派与“礼教”派之间的论争…………………………………(318)
    (一)关于“法理”派与“礼教”派………………………………………(318)
    (二)“法理”派与“礼教”派论争的焦点………………………………(318)
    (三)“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对立………………………………(322)
    三、沈家本的法律思想…………………………………………………(327)
    (一)重视法治,变革旧法……………………………………………(328)
    (二)罪刑法定,反对援引比附………………………………………(329)
    (三)“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331)
    (四)重视法学研究……………………………………………………(332)
    第七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333)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政治法律主张………………………………(333)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代表人物…………………………………(333)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法律思想………………………………(333)
    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理论…………………………(338)
    (一)孙中山的生平及历史地位………………………………………(338)
    (二)“三民主义”的立法精神…………………………………………(338)
    (三)“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理论…………………………………(342)
    第八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345)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345)
    二、陈独秀反礼教、倡民治的法律思想…………………………………(345)
    (一)首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礼教…………………………………(346)
    (二)捍卫民主共和,倡导民治国家…………………………………(349)
    三、吴虞反对专制家族、追求法律平等的法律思想……………………(351)
    (一)批判君主专制,改造家族制度…………………………………(351)
    (二)批判封建礼教,主张法律平等…………………………………(352)
    (三)以民为主,建新国家……………………………………………(355)
    第九节 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356)
    一、胡汉民“国家社会本位”的法律观…………………………………(357)
    (一)坚持“国家社会本位”,否定“家族本位”、“个人本位”和
    “阶级本位”………………………………………………………(357)
    (二)“国家至上”的公法观……………………………………………(359)
    (三)“社会至上”的私法观……………………………………………(360)
    (四)“国家社会本位”法律观的社会文化背景………………………(362)
    二、居正的“混合法”思想………………………………………………(363)
    (一)立法与司法并非截然对立………………………………………(363)
    (二)“成文法”与“判例法”应相辅相成………………………………(364)
    (三)两大法系之交融已成大势………………………………………(365)

    本书共366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