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
    编号:11187
    书名: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
    作者:谢晖
    出版社:商务
    出版时间:2003年1月
    入库时间:2003-4-28
    定价:30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

    哲学诠释是非世纪的显学之一,它与英美的分析学一起,
    形成了该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之两翼。同时,它不但对其他
    哲学思潮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甚至自然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法哲学究
    竟如何拓展自己的研究进路?是恪守科学实证的老路还是
    另辟蹊径?本书作为一种尝试,根据诠释学的基本原理,
    并运用和其相关的实践哲学、文化一符号哲学和后现代哲
    学思潮的研究成果,对诠释法律现象及以之为基础的法哲
    学理论,从法律与意义、事实与规范、作者和读者、理解
    和解释、语言与文学、差异与整合、主观与客观、方法与
    真理等八个方面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
    上,作者试图建立以诠释学理念及其分析方法为主导的法
    哲学,以区别于以科学理念和分析方法取向的法哲学。本
    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诠释法律的现象,但同时也涉
    及到法律诠释现象。其中心是突出“关于法律之诠释”,
    以既坚守哲学研究的固有视域,又拓展法哲学研究的新视
    域。

    目 录

    “关于”法律之诠释
    科学与诠释:法哲学研究的两种理路
    一、法哲学的科学取向与诠释学取向
    二、法哲学研究的诠释学转向
    三、法哲学诠释学取向之当代发展及其模式
    四、法哲学在诠释学转向中对待科学的态度
    第一章 法律与意义:什么是诠释学法学
    第一节 法律作为符号
    一、法律符号的主体需求背景
    二、法律符号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法律符号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规范生活:法律符号下的人类实践
    第二节 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律意义
    一、自治与沟通:法律的意义追求
    二、法律的本体意义
    三、法律的象征意义
    四、法律的意义冲突及其救济
    第三节 法律意义“标志”的诠释学审查
    一、法律解释:诠释学的前史
    二、法律背景的解释:追寻法律的合法性
    三、作者动机的解释:图解立法者意志
    四、文本内容的解释:法律的意义确定性追求
    五、关于法律的对话:解释者的“视域交融”
    第二章 事实与规范:诠释学法学的对象
    第—节 事实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
    一、诠释学法学视野中的事实释义
    二、事实诠释之一:确定法律的合法基础
    三、事实诠释之二:判例法的产出方式
    四、事实诠释之三:法律的实践运用
    五、真相的虚妄:事实的冲突与明晰
    第二节 规范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
    一、规范:法律的文本形式
    二、语言性的法律规范文本
    三、行动性的法律规范文本
    四、文字性的法律规范文本
    五、相对的理性:规范的冲突与明晰
    第三节 事实与规范的矛盾及其处理
    一、事实与规范:矛盾的必然性
    二、以事实补救规范
    三、以规范诠释事实
    四、利益协调:事实与规范的取舍
    第三章 作者和读者:心镜中的法律图像
    第一节 法律的作者
    一、谁是法律的作者:学理诠释
    二、谁是法律的作者:实践形态
    三、作者:创造法律还是表述法律
    四、作者心镜中的法律图像
    第二节 法律的读者
    一、民众:行动中的阅读和解释
    二、法律家:应用中的阅读和解释
    三、法学家:批判中的阅读和解释
    四、法律阅读中的误解、曲解及其原因
    第三节 作者与读者的阅读秩序
    一、作者的阅读秩序
    二、读者的阅读秩序
    三、秩序中的阅读
    四、诗意的法律
    第四章 理解和解释:法学家心镜的法律图像
    第一节 法学家理解法律的向度
    一、对法律之理解的阐释
    二、追问人类社会实践的价值关系
    三、寻求法律字面背后的逻辑法则
    四、解读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及其法律意蕴
    五、理解法律的隐喻:法学家的法律前见
    第二节 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立场
    一、价值立场:自然正义、神学正义、实证正义
    二、规范:现实社会的统治关系
    三、事实:人类交往行动的实在关系
    四、利益:降低交易成本的游戏规则
    五、文化:尊重不同“类”的固有生活方式”
    第三节 法学家诠释法律的特征及地位
    一、精英立场的解释
    二、逻辑化与学理化的诠释
    三、批判和反思的诠释
    四、自治与多元的诠释
    五、法学家诠释法律的地位
    第五章 语言与文字:诠释法律的工具及效力
    第一节 诠释法律的语言工具及其效力
    一、诠释法律的语言霸权主义
    二、通过语言诠释法律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效力问题
    四、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无效问题
    第二节 诠释法律的文字工具及其效力
    一、诠释法律中的文字霸权主义
    二、文字霸权主义的精英特征
    三、以文字诠释法律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以文字诠释法律的效力问题
    第三节 诠释法律的其他工具
    一、诠释法律的逻辑工具
    二、诠释法律的修辞工具
    三、诠释法律的语法工具
    四、诠释法律的“科学”工具
    第六章 差异与整合:诠释法律的多样性及沟通
    第一节 诠释法律的多样性:表现
    一、诠释法律之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二、诠释法律之方法的多样性
    三、诠释法律之目的的多样性
    四、诠释法律之效力和结果的多样性
    第二节 诠释法律的多样性:成因及意义
    一、“前见”在场与诠释法律的多样性
    二、事物的法的本质与诠释法律之多样性
    三、法律的多元存在与诠释法律的多样性
    四、诠释者的主观意图与诠释法律的多样性
    五、诠释法律多样性的意义说明
    第三节 诠释法律的整合及其意义
    一、诠释法律的整合:一种美学的维度
    二、诠释法律之整合的原因
    三、诠释法律之整合的一般方法
    四、诠释法律之整合的意义说明
    第七章 主观与客观:诠释法律的可能趋向
    第一节 诠释法律的主观性及其原因
    一、诠释法律的主观性释义
    二、诠释法律的主观性:事物关系的向度
    三、诠释法律的主观性:法律内蕴的向度
    四、诠释法律的主观性:读者视界的向度
    第二节 诠释法律的客观性及其原因
    一、诠释法律的客观性释义
    二、诠释法律的客观性:事物关系的规律
    三、诠释法律的客观性:法律文本的规范
    四、诠释法律的客观性:主体认知的能力
    第三节 诠释法律不同趋向之意义和局限
    一、诠释法律不同趋向的意义及其条件
    二、诠释法律之不同趋向的局限
    三、诠释法律不同趋向之局限的救济机制
    四、第三种可能趋向:诠释法律的公理性
    第八章 方法与真理:诠释法律的过程与目的
    第—节 诠释方法:通向法律的真理之路
    一、方法的困惑:诠释学中有关方法之争的启示
    二、诠释法律:方法不能缺席
    三、认识视野中诠释法律之方法的特点
    四、本体视野中诠释法律之方法的特点
    五、实践视野中诠释法律之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达致真理:诠释法律的憧憬
    一、真理的分歧与必要的释义
    二、诠释法律之真理的绝对主义观念
    三、诠释法律之真理的相对主义观念
    四、法律:存在的真理与诠释的真理
    五、法律真理的永恒距离与永恒的诠释
    第三节 诠释法律的相对合理原则
    一、诠释法律的相对合理原则释义
    二、诠释法律相对合理之历史根据
    三、诠释法律相对合理之文化根据
    四、诠释法律相对合理之认识根据
    五、法律的终极关怀与诠释法律的永恒
    主要参考文献
    一、国内著作
    二、译著
    三、英文资料
    后 记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