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100431
- 书名:监察法规的基本属性和制定研究
- 作者:王园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 入库时间:2025-10-10
- 定价:58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在学术界率先阐述监察法规跨法和政治的属性,揭示其联结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桥梁纽带的功能,并从制定原则、制定权限、制定程序与制定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既阐释其制度逻辑和规范基础,又结合实践需求提出完善路径。本书兼具学理性与实操性,填补了监察法规研究的学术空白,为监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系统方法和实务指引,对立法、执法工作者以及纪检监察学、法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图书目录
"目录
导 论001
第一章 监察法规的基本含义024
第一节 监察法规的概念024
一、多维视角下的监察法规024
二、关于监察法规概念的评述027
三、关于监察法规的界定029
第二节 监察法规的双重属性033
一、监察法规的政治属性034
二、监察法规的法律属性043
第三节 跨法和政治的监察法规057
一、监察法规是连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桥梁纽带058
二、监察法规是党内法规的法律表达形式059
三、监察法规是特殊的法律法规形态 067
第四节 监察法规的立法意义069
一、加强监察工作的法治化069
二、构建完善的监察法律法规体系076
三、改造中国官本位文化的腐败土壤078
四、实现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081
第二章 监察法规的问题检视083
第一节 监察法规的制定主体较为单一083
一、国家监委是监察法规的唯一制定主体084
二、地方人大、地方监委未被赋予监察法规制定权085
第二节 监察法规的制定程序不够健全089
一、监察法规的制定公开性、参与性不够089
二、内部监察规范性文件转化度不够091
第三节 监察法规的制定技术有待完善096
一、监察法规的内容结构不够科学096
二、监察法规的形式结构不够规范103
三、监察法规的表述技术不够精细104
第三章 监察法规的制定原则111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111
一、正确认识党领导立法111
二、突出贯彻党的意志112
三、突出党的立法全过程指导113
第二节 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114
一、法律意义上的人权114
二、被调查人员的辩护权利保障116
第三节 坚持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原则120
一、监察法规与党内法规的贯通121
二、监察法规与法律法规的衔接127
第四节 坚持民主立法131
一、监察法规立法的内在要求131
二、促进监察法规的内外统一133
三、为监察法规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135
四、为监察法规的实施提供监督保障137
第四章 监察法规的制定权限138
第一节 国家监委是制定监察法规的法定主体138
一、国家监委与原国家监察部的区别和联系139
二、国家监委与中央纪委的关系及运行机制140
三、国家监委与全国人大的关系141
第二节 全国人大与国家监委的立法权限划分142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142
二、国家监委的立法权限143
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国家监委在监察法规立法上的衔接145
第三节 地方人大、地方监委作为监察法规立法主体的可能性146
一、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146
二、地方党委在党内法规立法中的权限147
三、赋予地方人大、地方监委监察法规制定权的空间148
第四节 监察法规的效力位阶151
一、监察法规与监察规范性文件、党内法规的关系152
二、监察法规与部门规章和地方监察规章的关系155
三、监察法规与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关系156
四、监察法规与法律解释的关系157
第五章 监察法规的制定程序159
第一节 监察法规制定程序的含义159
一、监察法规的立法程序应具有专门性160
二、监察法规的立法程序应体现政治性160
三、监察法规的立法程序应具备严谨性161
第二节 监察法规制定程序的作用162
一、保证监察法规立法内容的科学性163
二、保障监察法规立法决策的民主性163
三、确保监察法规立法权力的合法性164
第三节 监察法规的制定步骤164
一、监察法规立项环节应注重立法规划和论证165
二、监察法规起草环节应突出政策的转换167
三、监察法规审查环节应健全协商论证机制169
四、监察法规决定环节应完善表决程序171
五、监察法规公布环节应提升规范性172
六、监察法规备案环节应有实质性审查174
七、监察法规解释环节应具备专业性176
第四节 监察规范性文件向监察法规的转化177
一、监察规范性文件转化为监察法规的原则177
二、监察规范性文件转化为监察法规的程序178
第六章 监察法规的制定技术181
第一节 监察法规制定技术的含义182
一、监察法规制定技术的概念界定182
二、监察法规制定技术的实质意义183
第二节 监察法规的内容结构184
一、法规内容的规范化185
二、法规结构的科学化186
三、与其他法律条款衔接的精细化189
第三节 监察法规的形式结构205
一、文本的形式要件206
二、正文的层次结构208
第四节 监察法规的表述技术211
一、准确肯定212
二、简洁庄重213
三、规范严谨214
四、逻辑严密215
结 论220
参考文献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