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涉外商务律师加快与国际接轨的专题研究

    [ 杜奔流 ]——(2008-1-6) / 已阅86524次

    A solicitor has a duty to hold in strict confidence al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business and affairs of his client acqui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and must not divulge such information unless disclosure is expressly or impliedly authorized by the client or required by law or unless the client has expressly or impliedly waived the duty.



    然后在其下的第三段注解再阐述:



    As a general rule, a solicitor should not disclose that he has been consulted or retained by a person in relation to a particular matter.



    也就是说,律师除非有客户以明示或暗示方式给与的许可,或者是法律有所要求,或者客户以明示或暗示方式解除了律师的保密责任,否则必须对客户资料保守秘密;而这个责任,包括不得披露客户就某事项曾经咨询过有关律师。


    执业方式﹕诉讼中的证据问题

    也许是出于对〝谁告诉、谁举证〞(discharge of the onus of proof)的错误理解,国际经济稍逊的律师,在国际诉讼或仲裁之中,会假设即使存在着对我方不利的证据,只要对方不掌握着有关的文文件、计算机纪录等,我方就可以在证据交换(discovery)[22]的过程中,不向司法机关或者对方提供,甚至可以否认证据的存在。也有一些简单的认为证据属于客户的内部数据,不必提交。



    基于这种错误的理解,律师也许会即使在诉讼或仲裁开始之后,仍然没有对客户发出应有的警告。结果制造了大量本来可以不必制造、违反客户利益的档案。进入了网络时代,电子邮件往往是对方搜集可以用作攻击我方的证据的温床。在很多国际诉讼或仲裁实务当中,只要是有关的资料,不论是对我方有利或无利,都要交出,进行交换。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也许随着我国逐步完善有关诉前交换证据的规定,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根据目前实际经验,有关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目前有一些学术研究,是在证据交换只牵涉到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的基础上而作出的。例如有一位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人民法院工作的作者曾经说过:



    “庭前证据交换,是指开庭审理前由法院组织当事人就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出示给对方,并由对方发表认可或不认可等意见的活动” [23]



    还有:



    “证据交换时,首先由原告就自己在起诉时列举的证据和证明方法提交相关的证据,然后由被告针对原告的举证发表认可或不认可的意见,并陈述理由。被告反驳的,由被告就自己在答辩过程中列举的证据和证明方法提交相关的证据支持自己的反驳意见,并由原告发表认可或不予认可的意见,同时陈述理由。”[24]



    有这样的理解,其实也不能尽怪有关的法律工作者。翻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容易令人认为,“举证”只要举出自己想要的证据就好了。第三十四条要求“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某方当事人也许会恐怕提交某项证据对自己不利,因此“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其实“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不应该作为简单的“放弃举证权利”来理解。[25] 要改革的话,可以考虑加上“但前述规定并不减免当事人根据其它法律法规应该提交证据的义务”。



    实体法方面,也有值得改革之处。在立法司法历史较长的地方,人民一般都会有不可以伪造证据,毁灭证据的意识。立法方面,有妨碍司法公正,藐视法庭,伪证等罪名,作为执法和司法的后盾。至于中国,虽然刑法对故意作虚假证明、隐匿罪证等,定为犯罪,[26]甚至连律师本身,也可能惹上官司[27](在律师责任这问题上,也引起了一些思考,但这并非本文讨论范围之内),[28]可是在民法和民事诉讼方面,还缺乏可堪比较的条款。有些法律工作者,就提出了需要修订的迫切性:[29]



    “笔者所在法院最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当事人伪造借条,造成了法院错判、错执的严重后果。由于刑法中没有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构成伪证罪的相关规定,使得无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故建议在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即“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论国内目前的情况如何,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凭着片面的理解来进行跨境诉讼,可能会引来妨碍司法公正,藐视法庭,伪证的指控。如上所说,很多国家的明确要求是,只要是有关证据,即使是跟支持我方主张背道而驰,也要交出。以下引用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马志星撰写的《美国证据开示制对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启示》其中一段,用作举例说明﹕[30]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