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新时代工会保障工作的思考

    [ 徐凤林 ]——(2025-6-27) / 已阅110次

    工会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工会保障工作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繁重;工资收入偏低增长缓慢、分配不均衡;国际关税壁垒、经济下行,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压力增大等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生活救助、医疗帮扶、社会保障等经济权益,才能为职工排忧解难,助力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最近,笔者就创新工会保障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宽保障领域,提升保障水平,为职工提供全面、优质、高效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的课题进行思考,体会如下:
    思考一:深化保障工作重要性认识,全力做好工会保障工作
    工会保障工作事关职工最直接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推动实现职工合法权益,对于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化解劳动争议,减少劳动关系双方矛盾和冲突,保障和促进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强大动力。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关系带来的挑战,减少劳资冲突,缓和劳动关系矛盾,化解社会风险,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思考二:明确工会保障工作内容,实施精准帮扶
    一是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劳动经济权益领域劳动政策和劳动法律法规制定立法活动,提出建议和主张,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二是通过参加社会保险(保障)监督委员会、三方协商会议、职工大会、厂务公开等渠道,监督检查企业落实最低工资规定情况、工资按时足额支付情况、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情况,超时劳动、欠缴社会保险费行为,维护职工劳动经济合法权益。
    三是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解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方针,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参与促进下岗再就业立法活动,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履行检查职能,督促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
    四是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健全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用,完善特困职工档案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制度,建立送温暖工程基金。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明确帮扶重点,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策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开展两节、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金秋助学、特困职工子女助学等送温暖活动,变“输血”为“造血”。
    思考三:筑牢职工权益防线,助力职工稳定发展
    一是实施精准帮扶,兜住职工生活底线。践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宗旨,建立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完善落实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建立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援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信访援助。做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和常态化送温暖活动,开展健康保障、温暖关爱、心理关怀等行动,拓展帮扶困难职工覆盖面。
    二是强化医疗保障,减轻就医负担。遵循“工会主导、自愿参加、互助共济”原则,实施各级工会组织联动服务、职工互助共济方式,加强互联网+工会服务建设,做好工会职工医保工作,简化医保报销流程,提升参保单位和职工的参与率与满意度,推动医疗互助向普惠化、智能化、社会化发展。
    三是做好就业服务,助力职工稳定发展。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解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方针,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参与促进下岗再就业政策制定和法律法规的立法活动,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落实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保障职工家庭正常生活。
    四是推动权益维护,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探索社会化维权新方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职工维权工作机制,提升职工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推动职工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搞好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协助劳动监察部门妥善处理工伤事故,依法调解劳资双方争议。健全失业救济机制,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让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尊严劳动,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