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浅谈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策

    [ 徐凤林 ]——(2025-4-8) / 已阅492次

    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力手段。职代会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厂务公开是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厂务公开的实现形式依托于职代会,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落实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固和谐的劳动关系;密切党与职工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对策一: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实行厂务公开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范畴,把厂务公开考评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建设考核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纪检、组织、工会和企业管理部门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围绕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主选举,分类指导总结经验,指导基层工会开好职代会,在巩固提高、扩展范围、规范运作、深化内容、强化监督、创新突破上下功夫,丰富厂务公开实现形式和载体,拓展厂务公开内容,实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使工会成为职工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阵地,促进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对策二:坚持厂务公开指导原则,落实厂务公开总体要求
    实行厂务公开必须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和保护商业秘密;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必须与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相结合,;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坚持依法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实行厂务公开3项总体要求:1、提高认识,做好企业领导人和职工的思想工作,搞好职工代表培训。2、明确范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都要实行厂务公开。3、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保证公开的真实性。
    对策三:坚持厂务公开实现形式,落实厂务公开内容
    实行厂务公开必须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辅之以其他形式,做到内容、程序、形式、时间规范有序,严禁图形式、走过场。完善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机制,坚持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招待费使用情况、廉洁自律情况、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做到重大决策事项公开、招待费使用情况公开、民主评议和任免干部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开、住房配售公开、职称评聘及工资奖惩情况公开、劳动用工情况公开、企业解困资金和社会捐款资金公开、集体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指导企业建立董事、监事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厂务公开实施办法,运用常态化厂务公开形式,包括厂情发布会、联席会、接待日、座谈会;采取设立举报电话、公开栏、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多方收集意见建议,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了解职工反映,不断改进工作。
    对策四:坚持厂务公开组织领导,落实厂务公开监督办法
    实行厂务公开必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各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由党委、行政、纪检、工会负责人组成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厂务公开实施意见,抓好厂务公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健全会议制度、汇报制度、协调制度、调研制度、考核制度、督办检查和信息通报制度体系,按照厂务公开七有标准(1、有领导和办事机构;2、有措施保证;3、有公开内容;4、有以职代会为主的公开载体;5、有民主程序;6、有公开的效果;7、有档案记载),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好监督考核,从制度源头上保障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