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与公开性

    [ 刘武俊 ]——(2001-5-31) / 已阅21855次

    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与公开性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刘武俊

      立法实践证明,良法的产生有赖于民主的立法程序。从这个意义
    上讲,具有民主性和公开性的立法程序堪称孕育良法之母。所谓立法
    程序是指具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
    化的正当过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进而使立法活动彰显和实现程序正
    义的制度设置,也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协调利益冲突、规制社会秩序
    及配置社会资源的合法路径和正当法律程序。

      现代意义上的立法是与民主的理念及制度息息相关的。否则就有
    可能蜕变为服务于少数利益集团的“私人产品”。立法的民意代表性
    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彰显和体现的。现代立法程序
    其实就是一种通过多数表决作出民主决策而使一切法律具有可变性的
    制度设置。

      当然,立法程序的民主性是相对的、有局限的。严格地讲,现代
    立法程序基本上可以达到多数表决制所要求的尊重多数人理性的民主
    目的,然而却难以真正实现尊重少数人意志的民主的另一层涵义。
    “尊重少数”意味着讨论时少数派应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其言论、
    观点应受到重视并记录在卷,以供参考和选择;意味着表决时应做到
    两面俱呈,即对法案赞成或反对的两方面必须分别表决出;意味着少
    数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权利,不能被多数所剥夺。

      立法程序的民主性意味着只有通过民主的立法程序,直接参与立
    法的议员才真正有机会充分表达民意,并通过讨论、交涉和表决形成
    符合多数人理性和实际情况的国家意志,产生具有权威性的法律;立
    法程序的民主性也意味着正是由于立法程序的屏障作用,最大限度地
    排除了恣意、任性和偏执,使法律的立、改、废实现良性运作,而避
    免立法政策随领导人个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避免滋生“言出法随”、
    “以言代法”、“以言废法”等人治社会特有的现象;立法程序的民
    主性也意味着民主的立法程序可以作为社会各方面利益冲突的缓冲带,
    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和矛盾的加剧,进而可以消除社会动荡的隐患。

      “议事公开”乃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现代意义上的立
    法活动都是公开进行的,是一项“阳光下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
    立法程序的民主性是以其公开性为前提的。公开性一旦丧失,则民主
    的基本通道便被堵塞,民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民意代表机关,议会本身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立法程序的公
    开化便是这种开放性的突出体现。具体而言,立法程序的公开性要求
    议员的具体立法活动,包括提案、质询、讨论、审议和表决等应当让
    公众知晓;立法听证应当公开进行,尽可能通过新闻媒体对外传播。
    除涉及国防、外交或其他重大事务不宜公开的外,任何立法会议均应
    公开举行。除可以自由旁听和采访外,立法会议的一切文件及记录均
    应公开发表或允许公民自由查阅。

      立法程序的公开性是公民行使知情权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的公
    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有权了解和知晓立法机关及立法人员的所作所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