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晖 ]——(2023-7-22) / 已阅2437次
中国人权保障的成就(作者:丁晖)
摘要:中国的人权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普遍的关注。2004年修宪工作中将人权写入宪法,使我国的人权保障上升到更高层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根本和重要的人权,坚持把人民幸福生活作为最大人权,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得到保障。重视人权法治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人权法治保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积极投身参与国际人权发展建设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奉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关键词:人权保障 人权成就 人权实现
目录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民主的观点,实现我国的人权保障
二、在生存权、发展权、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特殊人权保护领域等方面关于人权保障工作取得的瞩目成就
三、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过程的人权保障成就
四、注重同世界各国的人权保障交流,开展国际对话促进合作与发展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民主的观点,实现我国的人权保障
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人权发展的道路。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古人为政,爱人为大”,“兼相爱”都突出对人的关心,爱护。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使我们的人权保障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西方人权理论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阶段之中,中国有自己的不同于西方国家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我们的人权理念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权要求的,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人权的发展道路。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以人民生命安全为准,346 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不远千里援鄂;用十几天时间建设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坚持科学治疗,精准治疗,积极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保障其生命安全。2021年河南抗洪救灾工作中,坚持人民安全高于天,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工作。在政体建设方面的人权保障成就,将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协同发挥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民主是人权的基础,民主为人权事业和人权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制度更加充分更加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思想的产生也是我国人权保障的一项成就,这一表述首次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区参加社区居民立法意见征调活动中,在2022年10月成功举办的中共二十大,该内容首次写入中共党代会的会议报告中,这不仅是我国关于民主和人权的成就,也为世界人权保障提供了中国理念。
二、在生存权、发展权、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特殊人权保护领域等方面关于人权保障工作取得的瞩目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在经济发展领域,教育领域,医疗及社会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特殊群体人权保障领域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使群众从贫困中走出来全面迎接新生活,使生存权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得到实现。在脱贫工作中,重视实质性脱贫,对脱贫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权利都给予了保障。历经8年的努力,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均已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均已全部出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是一场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摆脱了贫困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脱贫攻坚使中国人权事业走向更高阶段的一步,为世界脱贫工作和人权保障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智慧。
就业是最大民生,保障就业也是人权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三五”时期,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564万人,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惠及约1亿人次,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使就业方式多样化,截止2021年,灵活就业人数达到2亿多人次。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55亿人,覆盖96%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 90%。
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工作,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成绩突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5.4%。为改善教学环境较差和薄弱地区的基本教学条件,中央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重视职业教育,改革高校办学体制,使企业需要与学校培训相衔接,既保证教育权的实现也更好的实现了就业。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幼儿托管,普惠性幼儿园等解决学前教育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对于园方监管不严等问题也作出了针对性的调整,对托管机构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在关于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人权保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当前作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和签署国,积极践行条约内容,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相继出台了《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保障法》等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就业人数已达 881.6 万。“十三五”时期,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 80%,为了高效便利,已实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可以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人口,根据民政部调查,空巢老人占比已过半,在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比重已超过70%,因为各种原因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可能面临着居家养老的各种不便或困难,甚至是生命安全的风险隐患,为做好老年人养老工作,实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探索出多种养老方式:社区综合性养老,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餐桌等;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享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世界,对智能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研发适合老年人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软件,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党中央一直以来致力于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与发展工作,为了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立法方面的成就是在《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中就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作出相关的规定,此外还制定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100多部涉及关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律。在司法层面人民法院行使职能时注重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反对和打击家庭暴力行为,发出近万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专项活动。在社会层面民政部门、妇联等社会组织发挥一定的保护妇女儿童保护的重要作用,一定情况下由社会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监护人,照顾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全方位筑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屏障。
三、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过程的人权保障成就
在2004年修宪活动中,将人权正式写入《宪法》。随着人权入宪,不少关于人权保障的法律相继出台。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国的人权法治理念发展明确了方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建设中人权保障的重要成就。
在立法工作中,立法内容强调与人权内容相契合,实现立法工作的人权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就是有关人权保障立法领域的典型体现。人格权独成一编是《民法典》的一项创举,对生命权等具体人格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包含了生命权在内的基本人权,生命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重视生命权的保护也是人权保障的表现。《民法典》除对几项具体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定外,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也在第109条中进行了规定。随着社会智能化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数字人权”的概念作为基本人权内容的一种衍生,关于这一概念的理论尚未完整形成,但大数据时代下确实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人权的内容,《民法典》中规定了关于个人信息的内容,明确了其处理原则与条件,重视关于个人信息的保障,与人权保障的发展接轨。此外,我国人权保障立法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出台相关法律进行调整,我国的人权法治保障体系已经形成。
司法作为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此也作出了强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司法工作中取得的人权保障成就瞩目。在刑事领域工作从立案到执行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对刑事诉讼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的保障,审判监督程序,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死刑复核制度,法律援助制度,速裁程序等具体措施对于人权保障起到重要作用,,坚持“少捕”“慎捕”“慎押”的刑事政策。两院三部联合发表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使刑事司法工作更有利于人权保障,有助于发挥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有罪的功能,促进司法活动的公平正义。此外,2015年最高法、公安部关于刑事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著装问题的通知,被告人不穿囚服出庭,注重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民事司法领域中,人权保障工作贯穿起诉,审判,执行活动全过程。在起诉活动中,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丰富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途径;在审判活动中,人民法院遵循诉讼基本原则,依法裁判,规定了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简易程序等充分保障审判活动的公平公正;在执行程序中,执行和解,执行回转,参与分配等程序设置都是人权保障的具体表现。
法的生命力和权威性在与实施,良法善治的思想既要求立法工作体现人权保障同时也要求执法工作体现人权保障。在行政活动中,明确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责,强化领导责任制,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强调控权,维护行政活动中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一站式服务,便民式服务,联合办公,统一办公使行政活动真正的高效便利。此外,2018年开展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运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摘除黑恶势力的毒牙和保护伞,维护社会环境的安定和谐。
四、注重同世界各国的人权保障交流,开展国际对话促进合作与发展
2004年人权入宪后,国务院陆续发布人权白皮书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梳理有关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注重加强人权保障的决心,并规划了未来人权保障工作推进的方向和措施,根据最新的统计,中国已参加27项国际人权条约,中国在参与人权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也作出了新的努力。如2009年底,中国参加了《儿童权利公约》来文申诉机制任择议定书制定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我国积极投身于全球发展工作中,同世界各国加强包括人权建设在内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这5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贯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联合国这一平台中,推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国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全面脱贫攻坚中的中国智慧,乡村振兴战略为世界其他需要发展的国家提供一种中国方案。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们不仅使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还积极帮助非洲等国家抗击疫情。“一带一路”的积极建设,亚太经合组织的设立,二十国领导人峰会等国际活动不仅促使各方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注重发展中关于民生和人权的保障,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相互合作交流有助于促进国家发展,发展有助于更好的促进人权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8日,第01版。
[3]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杨永纯,人民时评:中国减贫是对人权的贡献[N].人民日报,2016-10-19(5)。
[5]尹世杰,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介绍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N].人民日报,2021-03-05(5)。
[6]王慧媛.人权保障导向下我国残疾人劳动权之法律路径进阶[J].山东工会论2020,26(02)。
[7]习近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8]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9]刘晓北.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 [J].商业故事,2017(15).
[10]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在福建工作时,就曾经作出过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并对如何建设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做出了战略部署。而“十 四 五”规划纲要也专门设置了“加 快 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章节,并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出明确部署。参见《习近平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4/22/c-1122722225.htm最后访问日期2023年1月24日
[11]窦金花,覃京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适老化设计与老年用户研究方法[J]. 包装工程,2021(6)。
[12]祝文涛.浅析新时代婚姻家庭中女性权益保护[J]。职工法律天地,2018(10)。
[13]刘继华,何炳棋.家事审判中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保障机制探讨[J].创意城市学刊,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