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信托在中国的蜕变与新生

    [ 张军建 ]——(2005-5-12) / 已阅16568次


    3、信托业的转型。随着我国金融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信托业的改革也在步步深入。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够直接介入和连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投融资平台,信托业急需发挥特有的优势以形成产业规模。实务界人士呼吁信托业转型,即秉承信托原理和遵循信托思维,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增强金融服务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通过苦练“内功”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要改变现有的形象和地位,信托业首先应自信,并在不断的反思中自救和自强,用实力、质量和业绩向社会昭示信托的优越性与活力。江平教授提出改善我国的信托环境,主要是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前者指信托制度必须要有法律的指引;后者指信托制度必须要有信誉的保证。我们认为,政府和信托业的转型是共进和互动的,政府提高立法水平和监管水平有助于信托业明确定位和方向,实现稳中求进的转型;而信托业自身的彻底转变和不断壮大可以影响政府决策,激励政府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另外,信托业内部也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爱护行业形象,维护行业地位,避免恶性竞争,汇聚行业的整体优势。

    六、信托人才培养与管理

    与会者对我国现有的信托人力资源状况深表忧虑。监管层认为,目前信托机构的人员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与开展信托业务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信托公司的管理层也坦言,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信托从业人员的经营意识和理财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变化,信托公司的用人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不到位,经营方式相对粗放。我们认为,信托业的劣势源自人才的劣势,专业人才的短缺和流失已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瓶颈,要想振兴信托业首先必须夯实人才基础。王连洲先生也指出,要推动信托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就急需培育信托人才。信托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托人才教育、考试、认证、培训、选拔、管理等各项制度,人才储备雄厚,而我国信托从业人员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与现有的业务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之间均形成较大反差,制度建设和储备机制近乎空白。因此,信托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任务还异常艰巨。
    对于信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和信托后备人才严重缺乏,我们认为主要有九个方面的原因:①信托理论研究相当滞后,专业研究力量非常薄弱,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②科研院所中信托(或信托法)的专业教育长期缺位,凤毛麟角的信托(或信托法)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③信托从业人员在从事信托工作前大多不具备信托专业理论,甚至根本不知道信托为何物;④信托从业人员即便在从事信托工作后开始弥补信托知识,却难以使信托理论系统化和全面化;⑤相当一部分信托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处于信托理论和信托经验的双重空白状态,而重新积累却需要较长的周期;⑥由于信托业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信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与其他金融同业相比还有差距,加之信托业的创新受到较大限制,致使优秀的信托人才不断流失;⑦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托培训机构,通畅的信托培训机制难以建立,信托从业人员的再教育面临诸多困难;⑧社会大众对信托的陌生和信托业面临的信任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信托职业的吸引力,也使潜在的信托人才急剧减少;⑨由于信托的考试、认证和执业制度尚未建立,无法形成顺畅的信托人才再生和储备机制。
    信托的专业性强、横跨学科多,需要知识结构全面、能力素质复合的高级专业人才。一方面,信托机构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信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既包括信托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方面的素质,也包括诚信经营等信托观念方面的素质。相关部门(包括行业协会)应尽快推行信托专业人员的考试制度、“证照制度”等,并加紧出台《信托从业人员行业操守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信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高其他专业人士的信托素养,如信托监管部门、税务部门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律师、会计师,等等。另外,还应加强信托人才的国际交流,吸收更多的国外信托人才充实现有的信托队伍,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发挥带动作用。我们认为,信托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应该遵循市场需求带动人才需求的基本规律,重视科研院所在培养和培训信托人才方面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以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感召更多的德才之士投身信托事业。但愿精良的信托人才队伍能够成为我国信托业振兴的助推器,促进信托制度在东方古国扎根成长并不断壮大。


    作者简介
    张军建(1956-):男,河南人,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信托与信托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 巍(1979-):男,甘肃人,中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E-mail:bluesword20@sohu.com。

    注释: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