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从一起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引发的对供用电设施产权及其分界点问题的思考

    [ 唐正洪 ]——(2004-11-29) / 已阅21832次

    在对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审理中,电气设施产权关系只能是用来考量、界定高压电作业范围的一种方法,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高压电设施产权人就是作业人。但是,这种以产权范围界定作业范围的方法只是常态下的方法,在常态之外仍然还大量存在不能适用该方法的例外情形。高压电设施产权人与作业人不相一致的情形,包括委托安装、管理和维护的情形,使用他人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输电线路输送高压电的情形等等。其中,委托安装、管理和维护的情形是一种合同关系,对此有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从其约定。而对于产权人与作业人不相一致的其他情形,如果仍适用产权人担责的原则,无疑会缩小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范围,此不利于对损害后果的社会分担,同时不利于促进供电业务部门对触电安全事故的防范。

    从有关电力供应及营业的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看,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供用电合同应当具备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条款” ;电力部《供电营业规则》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电气上的具体分界点,由供用电双方协商确定”。以上条文及其规定说明,在供用电合同关系中,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电气上的具体分界点等问题,与供用电双方的约定有直接关系,而与供用电设施的财产所有权无直接关系。即使,在双方对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电气上的具体分界点等问题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也不应当以财产所有权关系解决相关问题,而应以供用电设施的使用关系解决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在有关电力供应及营业的行政法规、规章中,所谓的“产权关系”,是指与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或损害赔偿责任有关的某种权利与义务关系,并非是指供用电设施的财产关系,其与财产所有权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

    既然输电设施的财产所有权,与其使用权、管理权及由此产生的安全维护义务和侵权责任是可以分离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固守这种以产权分界作为划分和确定赔偿义务主体的标准,应当放弃这种单一性的标准,从而建立一种以产权划分和侵权构成并重的确定和划分赔偿义务主体的综合标准。之所以称之为综合标准,主要是因为这一标准体现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将产权人推定为作业人,从而确定由其承担责任;第二、对虽不是产权人但却是作业人的,或者符合侵权构成的其他主体,由其承担责任。这种以产权划分和侵权构成并重的确定和划分赔偿义务主体的标准及方法,并不看重供电设施的产权及其分界点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在供用电设施上赔偿义务主体承担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区间问题,简称责任区间问题。责任区间在位置关系上的特征是:1、责任区间的起止点的位置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和位移;2、相邻责任区间之间可以发生一定范围的交叉和重叠。责任区间与产权区间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在位置关系上,既可能相互重合,也可有一定程度的错位。相邻责任区间的分界,有可能体现为相互重叠的分界段,而不仅仅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分界点。

    在司法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的触电人身损害损赔偿案件,其处理结果与产权分界点问题密切相关。同时,输电设施分界区域也是触人身损害事故的高发段。有很多触电人身损害事故就是发生在输电设施产权分界点附近的,并且往往是发生在产权分界点附近的受电一方的输电设施上,而受电一方一般来说都是赔偿能力相对有限的。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仍然坚持以供用电设施产权分界点的原则确定赔偿义务主体,则受害人很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和补偿。相反,以供用电设施责任区间来确定赔偿义务主体,则适当扩大了赔偿义务主体的范围,克服了以产权分界点确定赔偿义务主体这一方法的上述弊端。

    五、小结

    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伴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社会新能源的广泛的使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类型案件,它与传统侵权案件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对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虽然在立法上我们已经确立了由作业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往往是不自觉地沿用与处理传统物件侵权案件相应适的以产权关系为核心的侵权行为法理论观点,这反映了司法滞后于社会发展,侵权行为法理论滞后于司法实践发展的窘迫现实状况。以产权关系为核心解决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义务主体的确定问题,在理论和实务上有两大缺陷:第一、不符合传统侵权行为法理论的基本理念。如果说对传统物件侵权案件坚持产权归责原则,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理论“责任自负”、“过错担责”的基本原则的话;那么对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仍然固守产权归责原则,则是对侵权行为法理论“责任自负”、“过错担责”基本原则的背离,是对侵权损害赔偿理论基本原则的否定,其结果可能导致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基本价值取向的丧失。第二、不符合现代侵权行为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对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坚持产权归责原则,势必导致在供电者与用电者之间,仅将赔偿义务主体限定在用电者尤其是少数用电者身上,从而无法将损害后果通过由供电者承担的方式转化为由更多的用电者分担,这不符合现代侵权行为法理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由社会分担责任的理念。因而,我们对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应当直奔主题而去,将重心放到侵权构成的核心问题上,而不应当舍本逐末地纠缠于产权及其分界点问题。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