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瑞玺 ]——(2004-9-28) / 已阅39826次
[22] 汤欣.论公司法的性格---强制法抑或任意法?[J].中国法学,2000,(1).转引自普丽芬.从公司法规则的分类界定公司章程的边界[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9):44.
[23] 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107.覃有土主编.商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81.
[24] 毛健铭.略论设立中公司---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3):22—24.
[25] 孙瑞玺.论缔约过失责任[D].北京: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
[26] 黄文辉.论自夺公司机会的禁止[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7):63.
[27] 候富强,王衡.董事注意义务研究[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3):44.
[28] 汤欣.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收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1.
[29]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79.
[30]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44-245.
[31]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83.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91.
[32] 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3.603.603.
[33] 张知本编,林纪东续编.最新六法全书[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6.130.
[34] 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106-107.
[35] 张知本编,林纪东续编.最新六法全书[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6.130.
[36] 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46-350.
[37] Corporation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statutes,rules,materials,and forms),1999 edition,foundation press,p.271.转引自虞政平.“瑕疵公司”的权利能力.法律适用,2000,(6):55.
[38] 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9.
[39] 张知本编,林纪东续编.最新六法全书[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6.125.
[40] 卞耀武主编.郑冲,贾红梅译.德国股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68.
[41] 吴日焕译.韩国商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9.
[42] 卞耀武主编.郑冲,贾红梅译.德国股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69.
[43] 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577.
[44] 金邦贵译.法国商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46.
[45] 崔建远.合同法(修订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91.
[46] 刘俊海译.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3.
[47]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编.澳门商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2.
[48] 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4.
[49] 刘俊海.我们应该怎样修改《公司法》[N].证券时报,2003-03-08.A③.
[50] 赵旭东等.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造与重塑---《公司法》相关内容的修改建议[J].政法论坛,2003,(3):24.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