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思考

    [ 徐凤林 ]——(2020-12-25) / 已阅4802次

    习近平法治思想站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视野,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准确回答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法律思想的时代化丰富和实践性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坚持和创新;是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原创性贡献;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重要会议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科学解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指导思想、价值功能、内在要求、中国特色、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习近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实践性强,由“三个方面、四个环节、五大体系”组成。三个方面是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环节是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五大体系是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个方面、四个环节、五大体系”相互规定,互为条件,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统一的逻辑体系,解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命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精神把握要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融会贯通到司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一、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历史上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会议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从法治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从法治实践上做出战略部署,开启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十八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20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国家各项工作实现法治化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制定了建设法治中国路线图,把全面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提到新的历史高度,使依法治国从理论创新、顶层设计到实践推进迈上高起点,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正式形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各领域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任务,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彰显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主题,体现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增强了依法治国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任务,对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出建设法治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二、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要义一:坚持党的领导
    准确把握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订140多部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各环节之中。
    要义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受侵犯,保障公民幸福安康。要依法保障公民享有的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权利得到落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义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不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借鉴人类几千年法治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探索适合新时代的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要义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准确把握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的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必须坚持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实施宪法法律,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要义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准确把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在宪法范围内和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义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要义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党要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重点推进,率先突破。
    要义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准确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必须践行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是前提条件,严格执法是关键环节,公正司法是重要任务,全民守法是基础工程。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要义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准确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发展和涉外法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加强国际法治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义十:坚持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准确把握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执行“三个规定”从严管理,严惩司法腐败,全面推进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要义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准确把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十一个坚持”,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