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浅议司法公信力的现状、成因及提升对策

    [ 徐凤林 ]——(2020-10-16) / 已阅4922次

    司法公信力是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和司法对公众的说服力与感召力。具体是指司法机关根据职权、程序适用法律承办案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公众对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决定书的认可度和认同度,是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的客观表现,裁判过程和裁判结果得到公众信赖、尊重、认同的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司法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司法为民、公众司法”为主线,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司法办案为第一要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保障人权,依法公正办案,坚决遏制司法腐败,努力打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四个铁一般”的队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法治自觉积极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塑司法机关良好形象,为推动振兴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司法公信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司法不作为、乱作为、舆论误导等制约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的因素依然存在,涉法信访、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检察官、法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司法宣传、舆情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此,笔者对司法公信力的现状、成因进行深入思考,对新时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对策进行探析。一家之言,恐有偏颇,仅供业务交流与参考,观点可商榷。
    一、 简述司法公信力的现状
    现状一:“立案难”得到彻底解决
    围绕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以提升司法能力为硬任务,以当事人满意不满意为硬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等有关法律,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全面建设智慧法院,加强“两个一站式”建设,打造公正、高效的诉讼服务窗口,营造良好的诉讼环境,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基本实现了司法公开、司法为民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现状二:“执行难”得到基本解决
    围绕实现最高法《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目标,司法机关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公正执行为核心,以构建“执行模式创新化、执行行为规范化、执行管理信息化、执行力度效能化、执行评估体系化”模式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健全被执行人财产发现机制,组织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严惩“老赖”,严打“拒执”,全面追踪“网上执行”, 积极化解“执行难”,落实司法救助。加强民事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效率,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实现债权人的利益,为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现状三:办案不公得到有效解决
    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要求,司法机关以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全面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开展岗位培训和业务练兵,落实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业务过硬、清正廉洁的司法队伍。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改善接待环境,提高接访质量,健全司法机关举报、听证等工作制度,认真受理申诉案件,严肃查处司法不公、枉法裁判等司法腐败问题;做好当事人息诉息访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加强对侦查、审判、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严格依法办案,公平公正司法,确保了案件质效,保障了公平正义。
    现状四:涉法涉诉信访得到积极解决
    围绕实现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目标,司法机关把信访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深入研究信访工作新规律、新路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六六议事堂”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两个“一站式”建设,深化诉源治理,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的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省高院与省司法厅《关于共建“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合力打通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后一公里”。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功能,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围绕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上访事件,扎实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工作,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影响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成因
    成因一:少数司法人员存在不作为行为。“立案难”、“申诉难”、“执行难”等不作为问题时有发生。人为拖延办案周期,司法成本高、效率低下,没有依法执行判决,当事人申诉难,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成因二:个别司法人员存在乱作为行为。办案人员素质低下,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违法乱纪,胡乱作为,造成恶劣影响,降低了司法公信力。
    成因三:公众中存在舆论误导现象。以道德及情感为网络舆论监督出发点,“小道消息”占领舆论阵地,导致法院判决与舆论所得结论不同,使公众对司法产生不信任感,并泛化为普遍的社会心态,从而影响司法公信力。
    三、新时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对策
    对策一:恪守司法为民理念,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要深入落实《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充分认识实施立案登记制对于保障诉权、减少涉诉信访、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以提升司法能力为硬任务,以当事人满意不满意为硬标准,强化诉讼服务中心的诉讼辅导功能、诉非衔接功能、诉前调解功能和简繁分流功能,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立案登记工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防止选择性立案,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的“不立不裁”现象;破解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和干扰依法立案等问题;杜绝因“诉讼无门”引发的上访事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提升立案效率,保障当事人诉权,从制度、源头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抓好诉讼服务中心和立案窗口建设,健全以当事人满意为导向的立案服务新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制度,开通维权“绿色通道”。配齐配强立案庭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法官释法答疑水平和诉前调解能力,搞好诉讼引导,为当事人提供满意的诉讼服务,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为民、文明、和谐、公信”之窗。探索实施网上预约、立案、阅卷、开庭、信访等在线诉讼服务新模式,减轻诉累,确保诉讼活动公正、高效进行。加强诉讼诚信建设,依法制裁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诉讼等滥用诉权行为,矫正“诉讼万能观”,维护正常立案秩序。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做强做实诉调对接平台,加大诉前教育和诉前调解力度,节省诉讼资源,提升立案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高效、透明的官司,胜败皆服的官司,维护司法权威。
    对策二:树立科学执行理念,全面纠正执行不力、执行不公
    要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健全立审执衔接机制,创新执行联动机制,积极构建“执行模式创新化、执行行为规范化、执行管理信息化、执行力度效能化、执行评估体系化”新模式。坚持持能动执行、联动执行,综合运用拘传、罚款、拘留、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媒体曝光、征信系统记录不良信用等强制手段,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信用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严厉打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确保有财产的案件全部、及时执结。对事关民生民利案件建立执行“绿色通道”,精准适用先予执行措施,实现最佳执行效果。对跨区域难以执行的“钉子案”,发挥委托执行跟踪协调机制作用,全力破解执行难题。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联合惩戒体系,扩大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应用范围,以惩促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严厉打击恶意规避债务和抗拒执行行为,维护司法权威和法治尊严。培树遵纪守法、诚实信用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支持法院解决执行难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大格局。建立司法救助制度,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对特困群体当事人实施司法救助,缓解生活困难,彰显人文关怀。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运用执行质效评估体系和执行案件查询系统,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不力、执行不公问题,提升司法公信力。
    对策三: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司法办案能力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指示精神,加强司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做好司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的能力,提升法律运用、智能化应用、侦查检察审判等专业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打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四个铁一般”的司法队伍。落实“谁办案、谁决定,谁决定、谁负责”的司法责任制,完善岗位目标奖惩机制,落实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实施错案追究责任制,推进司法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发挥律师和人民监督员作用,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让公众了解司法工作职责,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开展工作。坚持从严治警,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深化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提高司法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为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对策四:认真做好舆情工作,全力维护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指示为指导,加强涉诉舆论监控,了解掌握网络舆情走向,善于与媒体沟通,加深对新闻、网络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引导舆论。积极开展专职网络监管员培训,洞察社会敏感问题,提高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监测能力,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和主导权。积极组织调查网络舆情,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满足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司法裁判说理,把握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案件公开审理,争取公众对司法工作的了解和支持,赢得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赖。
    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评价是法治社会的晴雨表。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司法工作,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建设平安、法治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