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员工拒绝缴纳社会保险应告知那些问题

    [ 孙斌 ]——(2015-5-12) / 已阅13129次

    兰泉拷问HR(八)
             员工拒绝缴纳社会保险应告知那些问题

      前几天参加一个沙龙的HR讨论,讨论的话题即为本期话题。事实上HR日常经常遇到拒绝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员工。这些员工拒绝缴纳社会保险的原因主要理由为:
      1、工资收入较低无力承担个人缴纳部分;
      2、有的员工认为自己较年轻现在开始缴纳是否太早;
      3、缴纳社会保险已达到15年认为不需要再继续缴纳社会保险(只需在流动窗口缴纳医疗保险);
      4、原单位已缴纳社会保险,现单位无法重复缴纳社会保险等。
    这些理由的出现一方面是员工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缴纳基数偏高也是一个因素,员工不同意缴纳用人单位也乐意接受,甚至有的单位给予若干社会保险补贴代替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兰泉提问:
    1、你认为员工拒绝缴纳社会保险对用人单位有哪些风险?

    兰泉答复:
    员工拒绝缴纳社会保险对用人单位而言有以下风险:
    一、员工有权要求补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社会保险
    与以往不同的是之前补缴社会保险的范围仅为养老保险,现在调整为五险均可缴纳。对用人单位而言一旦有员工提出补缴社会保险,其他员工均会提出补缴社会保险要求,用人单位将承担一笔很大的补缴社会保险费用,更不用说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二、承担未缴纳社会保险给员工造成的社会保险损失费用
    (1)失业保险损失
    员工有权按自己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在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按现行失业金标准主张失业金。

    (2)医疗、生育保险损失
    员工有权根据规定报销生病、生育期间的医疗、生育费用。

    (3)工伤保险损失
    员工发生工伤涉及工伤的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如员工因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2015年为576880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如将所有费用加起来可能超过百万,这一费用不是一般的用人单位能够承受的。

    (4)养老金损失
    员工达到退休年龄未领取养老金,如他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超过15年,用人单位也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在这种情况下达到退休年龄的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养老金的损失,该损失标准与其应依法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一致,且每年增加的养老金也一并由用人单位承担。

    (5)其他社会保险损失
    如员工非因工死亡,涉及的丧葬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至少在5万元以上。

    三、员工有权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主张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在补缴社会保险、补偿社会保险损失的同时,还要根据其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

    四、补缴社会保险基数的问题
    现在用人单位未按员工实际工作总额申报缴纳社会保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该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性,一旦员工提出补缴社会保险基数,不仅涉及时间长最早可以追诉到当地实行社会保险统筹之时,补缴社会保险的费用巨大。深圳发展银行一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最终该案补缴社会保险费用至少在亿元以上,这笔费用对一般用人单位而言根本无力承受。

    兰泉提问:
    2、员工少缴纳社会保险对其今后领取养老金有什么影响?

    兰泉答复:
    在答复该问题前先要了解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的构成及计算公式。现在大部分员工都是在当地实行社会保险统筹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其今后首次领取养老金的构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退职时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实际退休年龄的计发月数。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参保人员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的乘积。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