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海上货物运输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 张文广 ]——(2013-8-5) / 已阅14272次

    [4]Robert Force: Admiralty and Maritime Law, Federal Judicial Center, 2004, pp58-59.
    [5]Joseph C. Sweeney: Happy Birthday, Harter: A Reappraisal of the Harter Act on its 100th Anniversary. 24 J. Mar. L. & Com. 1 1993.
    [6]杨良宜.提单及其他付运单证(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322.YANG Liang-yi. Bill of lading and other shipping document[M].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2007:322.(in Chinese).
    [7]CMI. Yearbook 2010 [J], 2010:575-576.
    [8]David Frederic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Legal Reform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Rulemaking Process: From the Hague Rules to the Hamburg Rules, 22 J. Mar. L. & Com. 81 1991.
    [9]Allan I. Mendelsohn: Why the U.S. Did Not Ratify the Visby Amendments, 23 J. Mar. L. & Com. 29 1992.
    [10]UNCITRAL.Status of the Hamburg Rules . [EB/OL].(2012-12-31)[2012-12-31].http://www.uncitral.org/uncitral/zh/uncitral_texts/transport_goods/Hamburg_status.html.
    [11]罗从蕤,王琦(译).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建议修改稿——对来自英国的批评之答复[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9:394. LUO Cong-rui, WANG Qi (translators). Revision version of US COGSA: a response to English criticism[J].Annual of China Maritime Law, 1999: 394. (in Chinese)
    [12]吴佳贵.几家欢喜几家愁——评美国1998年<海上货物运输法>草案[J].集装箱化,1999,3:14-15. WU Jia-gui. Some happy some sad: comments on the draft of US COGSA 1998[J]. Containerization, 1999, 3: 14-15. (in Chinese)
    [13]Reactions to Tetley’s commentary on the U.S. draft bill to replace COGSA 1936 [EB/OL].(1999-04-07)[2012-12-31].http://www.mcgill.ca/maritimelaw/maritime-admiralty/reactions/.
    [14]MLA. Formal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carriage of goods. [EB/OL].(2001-10-19)[2012-12-31].http://www.mlaus.org/article.ihtml?id=626&committee=30.
    [15]郭萍,荣璞珉,于诗卉,张金蕾.国际海事立法最新动态——国际海事委员会第40届大会(北京)会议综述[J].中国海商法研究,2012,23(4):112-113.GUO Ping, RONG Pu-min, YU Shi-hui, ZHANG Jin-lei.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legislation——summary of the 40th Conference of the Committee Maritime International (Beijing) [J].Chinese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2012,23(4): 112-113. (in Chinese).


    【参考文献】
    {1} 以著名航运媒体《劳氏日报》(Lloyd’s List)为例,在2008至2010年,曾有大量关于《鹿特丹规则》的报道见报,且多是正面介绍。2011年之后,关于《鹿特丹规则》的报道越来越少,且多是一些质疑的声音。
    {2} 在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曾推出过多个版本,文中所提及的有1996年版本,1998年版本和1999年版本。
    {3} 1995 AMC 1817.
    {4} 《鹿特丹规则》首次规定了“批量合同”,允许批量合同的条款背离公约的规定。这种做法对处于优势地位的大货主、货主联盟和实力雄厚的承运人有利,但对议价能力不高的小货主缺乏足够的保护。实际上,作为“权益保护法”,海运公约确定的应是交易的底线,即保护的是中小当事人的利益。对于实力雄厚的当事人而言,其完全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013年1月,欧洲托运人理事会再次表达了对批量合同损害小货主利益的担忧。http://www.europeanshippers.eu/wp-content/uploads/2013/01/rotterdam_rules_summary-11.pdf。访问日期:2013-01-31。
    {5} 《鹿特丹规则》通过之后,国际上关于如何解读《鹿特丹规则》的论战一直不断。Michael Sturley教授、Tomataka Fujita教授和Gertjan vander Ziel教授都深度参与了《鹿特丹规则》的制定,也都是《鹿特丹规则》的坚定支持者。通过对其三位合著的《鹿特丹规则》一书的检索,笔者发现,“留待国内法(national law)”或“适用法律(applicable law)”解决的表述并不少见。例如,仅在该书第7页,就有两处类似的表述。分别是将“证据的标准”和“合同的效力”交由国内法解决。考虑到各国司法实践的差异,公约生效后在国际范围内统一适用的状况将令人担忧。
    {6} 大连海事大学韩立新教授领衔撰写了《各国及国际组织对<鹿特丹规则>的态度之综述》(尚未发表)。其结论是:当前国际社会对《鹿特丹规则》的态度并不一致。但从整体上来说,支持的声音大于反对的声音。
    {7} 厦门大学的何丽新教授组织团队对《鹿特丹规则》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成果发布在2013年3月举行的“两岸海商法现状与修订”研讨会上。
    {8} 《鹿特丹规则》通过之后,商务部和交通部先后成立了多个课题组,对公约进行了专题研究。整体而言,法律评估组和港口评估组比较乐观,认为加入《鹿特丹规则》利大于弊;航运评估组和战略政策评估组则相对悲观,坚持目前中国不应加入《鹿特丹规则》;贸易评估组认为,“《鹿特丹规则》对货方来说有利有弊,多数货主从整体上持积极态度,中国政府应以客观全面、积极、审慎的态度对待《鹿特丹规则》”。
    {9} 2012年12月,德国国会通过立法,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进行了修订。保留了《海牙-维斯比规则》的基本框架,适度借鉴了《汉堡规则》和《鹿特丹规则》的规定。关于德国海商法改革方案的介绍,参见:http://news.snet.com.cn/276/151527.html。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