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从数学模型看集资诈骗案死刑适用的误区

    [ 肖佑良 ]——(2013-3-7) / 已阅5599次

      
      笔者认为,集资案中的出资人本身具有获利巨大的可能性,他们的积极参与促成非法集资案的发生,即便最终血本无归,也必须考虑其自身的重大过错,而不能将全部责任都推到集资者个人的头上。集资者为了归还高利借款,即便采取了虚构集资用途、公司赢利情况等一些诈骗方法,也很可能只是为了取得借款而归还旧债,大部分情形是为了履约而不得已为之,结果包袱越背越重而最终崩盘。这中间,损失的财富绝大部分很可能是被先前参与集资的出资人获得了,集资人自己一无所获,却要承担付出生命的代价,自然无公正性可言。
      
      综上所述,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集资类案件的处理,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二款第(一)和(二)项认定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时,应当强调实事求是,以防止出现前述认识上的误区;在适用该条第三款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案件事实,防止片面性,防止随意性,避免客观归罪。司法机关需要对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的局限性,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人为地降低适用死刑的门槛,高度警惕高利贷者“借刀杀人”的情形发生,确保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得到贯彻执行。
      
      
      
    作者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肖佑良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