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 李巧玲 ]——(2003-10-31) / 已阅228049次

    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差,平时很少给
    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
    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
    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
    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
    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
    奢侈;六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
    、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
    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三是
    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
    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
    ,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
    灵,影响了身心健康;五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
    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学校缺乏与家
    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
    “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
    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
    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
    邪路。
    (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一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
    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
    是有的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
    图;三是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
    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四是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
    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
    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他们的生理和心理
    发育都处于特殊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很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
    ,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其中,家庭环境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少年的成长。据有关部门一次对全国八省市二千余名未
    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和丧偶的占24.1%,家庭成员或
    近亲属中有犯罪记录的占20.5%。调查还表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当中,不利
    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增多,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难收到实际效果。更重要
    的是我国目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够有效预防
    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
    (一)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
    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
    ,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
    岁以下青少年买烟,哪怕是为别人买,违者将被处罚。还有的国家规定晚上10点
    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销售白酒即视为违法。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
    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
    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
    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比如,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
    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