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行政机关应对行政诉讼中败诉风险的调研

    [ 韦会刚 ]——(2012-7-24) / 已阅10612次


    就目前而言,我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及各行政机关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违法行政、失职等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监督、整治的力度不足,不能及时的发现和纠正。

    6、出庭参加诉讼的意识淡薄

    2007年至2011年11月间,在我院受理的52件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参加诉讼的有0件。行政机关一般只派委托代理人出庭,引发相对人的不满情绪,导致很多本来可以通过协调处理的行政案件不能以协调的方式和谐结案。

    四、如何应对行政败诉风险

    1、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养

    拥有一定的法律素养,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要前提。要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人员首先要对本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练掌握。这就要求,行政机关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重要性,在全机关形成自觉学法、不断懂法的风气,积极督促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他执法人员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方略的高度出发,按照“三个代表”、“三个至上”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在开展工作时坚持保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意识。

    2、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职能需要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去具体实施,其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为此,行政机关应对败诉风险,降低败诉率,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行政机关应设置专项学习培训活动,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将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透彻,进而在工作中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并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并应该将学习培训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其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的能力,更好的践行依法行政。

    3、建立行政败诉追责制度

    据《人民日报》载,2010年5月,温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行政败诉追责制,凡属于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未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等9种情形而导致案件败诉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人民日报》2011年02月23日版)该制度的出台,对于强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首长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行使职权,贯彻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全国构建法治责任政府的进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我县行政机关应借鉴学习,建立行之有效的建立行政败诉追责制度,督促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重视依法行政和积极应诉。

    4、完善内部法制机构,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作用

    我县五年来的行政败诉率相对之前有所降低,据调查,内部法制机构的贡献不容忽视,它在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时起到了参谋、助手和把关的作用。但是,我县行政机关的内部法制机构还不完善,有些行政机关的内部法制机构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处理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问题或者应诉时,临时抽调其他机构的人员顶替,导致依法执行能力比较低。在今后,我县各行政机关都应建立并完善内部法律机构,把具有行政执法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的人才充实到行政执法队伍中来,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5、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是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得以有效践行的保证。各行政机关首先应建立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在行政机关内部,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把执法与监督分开来的同时,在外部应充分发挥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作用,发挥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作用,还要加强舆论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为此,必须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公开,把行政机关行使职能的过程置于阳光之下。

    6、重视法院的司法建议

    行政机关要减少行政败诉案件,法院的司法建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院具有法律专业的优势,法院在办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对行政诉讼中反映的突出的或集中的问题形成司法建议,这些司法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行政机关根据这些司法建议,对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法、不适当的行政行为进行纠正,举一反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今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将坚持对发现行政机关的问题时提出司法建议,希望行政机关以正确的心态,重视法院的司法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