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实践中的适用

    [ 张涛 ]——(2011-5-22) / 已阅37672次

      最高法民一庭杜万华庭长在就《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答记者问中指出,对于《劳动合同法》第85条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同时也可以主张加付的赔偿金。但其加付的赔偿金如果想要获得法院的支持,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劳动者必须就用人单位拖欠其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的违法行为先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后,用人单位仍未支付,此种情况下才存在加付赔偿金,如果未经过这一前提程序,劳动者直接主张加付赔偿金,人民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但是随后最高法民一庭就在《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中否认了该观点:应当明确,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字面意思,加付赔偿金的适用有一个统一的前提,即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相应的报酬、经济补偿等情况下而逾期未支付的。但是,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方便劳动者维权,本次司法解释将其纳入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范围,也就是意味着,只要用人单位存在第八十五条规定的几种情形事,劳动者均可在诉讼中主张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
      笔者在最高法的观点之外,根据自身的实践,对于“‘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的前置程序”的扩大性理解提出如下意见:
      对于坚持“‘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的前置程序”的仲裁机构和法院,对于“劳动者提出行政投诉后,劳动行政机关怠于‘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的情形,可以视为“‘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的前置程序”已经完成,在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中应直接支持劳动者的“加付赔偿金”的请求,既可以避免财政部门“掏腰包”的国家赔偿未用人单位的过错埋单,也可以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
      有关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幅度内如何选取的问题,最高法提出:在确定具体标准时,应当着重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及其过错程度(按照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和轻微过失区分,并酌情考虑其过错程度);
      2、劳动者因用人跟单位的违法性所受损害的大小(因工资收入水平高的劳动者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而工资比较水平低的劳动者受损害的程度相对更大,故不建议单纯以用人单位所欠的工资或离职金的数额来确认);
      3、用人单位因违法行为的获利情况(考虑群体性纠纷或劳动者长期大量加班而未支付加班费的情况,用人单位却有较为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并适当提高赔偿金比例);
      4、用人单位接受其他处罚的情况(在劳动行政部门未作出行政处罚并有效地执行的情况下,应加重比例)。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