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企业与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

    [ 唐青林 ]——(2010-12-18) / 已阅6932次

    企业与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

    唐青林


      竞业禁止是指对特定营业具有特定关系的特定人的行为予以禁止的制度。其特点是被禁止的主体限于特定人;该特定人必须与该特定营业具有特定的法律关系,如雇佣关系等。

      一.以竞业禁止法律效力的来源作为划分标准,竞业禁止可以分为法定竞业禁和约定竞业禁止。
     
      (一)法定竞业禁止。如《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二)约定竞业禁止。如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1997)》单位可以在劳动聘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者技术保密协议中,与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协商,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约定竞业禁止(后简称为竞业禁止)。

      二.签署《敬业禁止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作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主要事前防范手段之一,它是从约束与该经营有特定关系的特定人利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自谋福祉或为他人谋福祉的行为来保护商业秘密,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这也是签署该类协议最原始的目的。竞业禁止协议是随着企业保密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保密手段,它主要是通过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从历年实践来看,签署竞业禁止协议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其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这是由保护商业秘密衍生出来的价值,而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非法公开。
      再次,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时,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还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有力的抨击违法行为,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在庭审中,受害方可以向法庭提交其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文本,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但是,竞业禁止协议就好像一个天平,天平的左边放着劳动者的劳动权和择业自由权,右边放着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当天平往左边倾斜时,将不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反之,当天平往右边倾斜时,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迫使劳动者签订不合理的竞业禁止协议又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尽量避免《竞业禁止协议》产生消极影响,法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1)竞业禁止的企业范围不应太广,必须是确实与原单位属同类企业且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否则将影响劳动者的择业只有。(2)竞业禁止的期限不应太长,《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1996)》、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1997)》、《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1995)》都有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不宜超过三年;(3)竞业禁止限制的对象是企业中掌握了商业秘密的重要人员,如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1997)》规定单位可以与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而不能限制范围任意拉宽至企业全体员工;(4)企业必须支付合理的竞业禁止补偿费。《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1996)》中规定企业可以与员工约定竞业禁止,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三.不支付经济补偿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

      竞业禁止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主要限制的是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劳动者无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谋取生活,这就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正常收入。因此,为了平衡协议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企业为保护商业秘密要求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应当给予员工适当的经济补偿。否则,该竞业禁止协议无效,员工离职后可以到任何单位任职。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1996)》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一些地方法律类文件也明文规定要求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的企业应当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例如: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保守商业秘密协议、支付违约金和就业补助金等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津劳办[2005]257号)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劳动者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竞业禁止条款无效。《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单位可以与知悉技术秘密的有关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在竞业限制期间,单位应当向被竞业限制人员支付一定的竞业限制补偿费。
      我国法律仅仅强制规定要求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企业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对于经济补偿的标准和数额没有具体的规定。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保守商业秘密协议、支付违约金和就业补助金等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津劳办[2005]257号)中有相关规定。劳动者被竞业禁止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用人单位必须按不低于劳动者在职期间工资标准的二分之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月补偿标准不得低于天津市最低工资水平,支付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但该文件法律效力太低,仅仅对该地方产生效力。这是我国立法的一个缺陷。相信随着《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出台,这些细节将会更加完善。

    编者注:本文摘自北京市安中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律师主编的《中国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百案类评》(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唐青林律师近年来办理了大量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案件,为多起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提供辩护,在商业秘密法律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欢迎切磋交流,邮箱:lawyer3721@163.com,电话:13910169772。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