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 李娜 ]——(2009-8-23) / 已阅14729次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负有监督的职能。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是一种来自法院外部的监督,它体现了检察权与审判权的互相制衡,这种制衡,不仅要体现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上,同样也应在民事、经济案件中得到落实。监督仅仅出自内部是肯定不够的,如果缺乏来自外部的、直接针对个案的监督,并不足以保障当事人所应该享有的权益。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应当触及司法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少数法官在诉讼过程中的吃、拿、要、卡、贪、占等行为应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改革检察监督系统,健全检察监督制度,改变目前检察监督软弱无力的局面。
    3.加强人大司法监督力度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法律监督机关。我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其监督。虽然人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履行了监督职责,但力度远远不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督机构不健全,对监督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监督队伍的素质不够理想。因此,要尽快进行监督立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确立监督责任。由于目前地方保护主义及裁判不公问题较为严重,因此要求加强人大对司法审判活动的监督的呼声较为强烈。我认为,强化人大的监督确有必要,但是,人大的监督应是整体、抽象、一般的监督,即透过一个时期、一批案件所暴露出来的现象,发现问题,进行调查,以利决策;而不应是对个案的直接监督。在具体操作上,人大不应该过多地针对某个具体案件要求听汇报、调案卷,甚至提出处理意见。即使是对个案的监督,也主要应是事后的监督。如果人大的监督特别是个案监督影响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法院作为社会纠纷最终裁决人的地位,干涉了法院对具体案件的正当审理,违反了司法独立的原则,从而使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实际上被干扰或剥夺;无疑是不可取的。要是人大发现法院或法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确有违法行为,可以建议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但并不能对案件进行任何的指示。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有利于从宏观政治角度保证司法工作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意愿,促进司法的公正性。 
    (四)健全符合国情和法治要求的司法管理体系。
    1.探索司法机关分级管理,相对独立于地方权力机关的组织体系。对司法机关及人员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分解到现行的党委政法委和司法行政部门来履行,即对司法机关及人员的纪律检查职能、人事调配职能、经费保障职能和人员的教育培训职能交由政法委负责履行(司法人员任命除外,应依法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其他涉及行政执法的司法机关职能,如执行权等,应划归司法行政部门来履行。这样既能把司法机关从纷繁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又力求达到司法机关独立履行职责拥有足够的资源。
    2.建立司法机关相对独立的经费保障体系。司法机关经费不足是困扰司法机关多年的难题。经费不足,并受制约于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司法公正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从制度创设上寻找治本之策。首先,司法经费由中央、省级财政统筹是可行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司法投入不断加大,从完善司法制度的角度讲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其次,司法经费统筹的程序法治化。借鉴现代法治国家做法,议会行使对财政的决策权、政府行使执行权,司法经费并不受制于行政机关,建议由党委政法委制定司法机关的经费预算,人大通过预算决议,地方行政机关执行预算拨付,司法机关管理使用。
    3.建立司法人员任职保障制度。我国对司法人员的执法义务强调得多,而对司法人员的任职保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司法缺乏权威等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司法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有着重大关系。必须为司法人员独立行使权力提供必备的条件,包括任职、晋升、调转、回避、薪俸、退休、惩戒等保护和惩治措施。改革法官、检察官的遴选机制。修订《法官法》、《检察官法》,增加“法官、检察官实行自下而上的逐级遴选”规定,上级司法机关的审判人员与检察人员一般应从下级司法机关遴选。增加“法官、检察官可以向社会遴选”的规定,如从律师队伍中遴选高学历、高素质的律师为法官和检察官;允许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互交换遴选法官和检察官。建立司法人员职务保护制。法官、检察官一经任用,除因行为不端或违法犯罪符合弹劾、撤免、调离或提前退休外,不得随意更换,免除因抵御干扰、公正司法而可能带来的后顾之忧。
    4.加强对司法机关负责人的异地交流。应明确规定,法院院长和副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在同一司法机关的同一职务上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一届,满一届的,必须实行异地、省级间的交流。
    5.建立司法人员的职业薪俸制度。根据司法职业的特殊性,保证司法人员具有与其职业要求相称的素质要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待遇,如果没有司法人员的生活待遇的大幅度提高,没有相应财力予以支持,实现司法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难免流于空泛。司法人员的生活有关问题受制于地方权力机关和社会环境,也就难以做到依法独立办案。取消现有司法人员的行政级别,实行专业职称管理。
    三十年的司法建设告诉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中国司法制度还需加快加大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影响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有待解决,司法改革的统一性、配套性还有待加强,司法工作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因此,我国仍需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加强司法建设,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既符合司法发展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传承中华优良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使其不仅具有充分的人民性、普遍的公平性、有效的协调性,也具有现代司法制度所必备的公正、效率、权威、中立、独立等特征。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